APP下载

人因工程学视角下建筑适老化设计理念解读

2021-04-02程晓青李佳楠CHENGXiaoqingLIJianan

世界建筑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因建筑设计情景

程晓青,李佳楠/CHENG Xiaoqing, LI Jianan

1 引言

人因工程学起源于18世纪后半叶,早期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为目的,之后其核心理念从“人迁就机器”转向“机器迁就人”,形成以生理学、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学科为基础,结合劳动科学、安全科学、管理科学,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的系统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的交叉学科,力求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实现三者之间的最佳匹配。目前,其适用范围从工业领域逐渐扩展,对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建筑设计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老年建筑领域,由于使用者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其对环境安全性、健康性和舒适性的依存性更加凸显,为了实现老年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应积极借鉴人因工程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本文基于人因工程学视角,选取老年建筑中的8个典型环境情景,解读其中蕴含的适老化设计理念。

2 情景1-2:营造无障碍环境

(1)情景解读

图1为某老年建筑出入口,一位老年人推着助行器,正平稳地向室外走来,而另一位老年人则拄着拐杖,撑着扶手,试图走到一旁的座椅上小憩。图2为某养老设施护理站,护理人员正在召开内部会议,而老年人则在轮椅上围坐一圈,或相互聊天私语,或默默关注着护理人员的动静。

(2)适老化设计理念一:消除安全隐患,实现无障碍通行

针对老年人多存在行动能力下降、甚至肢体障碍的问题,为了防止其发生跌倒、骨折等事故,在老年建筑设计中应消除安全隐患,实现无障碍通行。图1中所涉及的无障碍设计要点主要包括:其一,出入口采用可自动开启的电动门,相较于普通手动门减少了开门动作,对需要拄拐、撑扶扶手的老年人来说更为方便;其二,消除门槛,利用平缓坡道实现室内外高差过渡,既解决了防水倒灌问题,又降低了绊脚的风险,使乘坐轮椅的老年人也可自主通行;其三,就近设置休闲座椅,供老年人在门口晒太阳、休憩闲坐,感受社区生活。

(3)适老化设计理念二:增强视线联系,提升心理安全度

针对老年人由于与社会脱节而易产生孤独、失落等负面情绪,在老年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增强界面的通透性,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安全感。图1中在建筑立面处采用大面积玻璃落地门窗,可增加室内外视线交互,方便在建筑中的老年人欣赏室外优美的环境,缓解郁闷的心理情绪。通透的界面还有助于设施营造开放的氛围,方便在建筑外的老年人观察到室内温暖舒适的环境,增强设施吸引力和亲和力。

针对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下降而产生的无助、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在老年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增强空间的通透性,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安全感。图2中将护理站的办公室设置在开放空间中,仅以低位台面与老年人活动区分隔,消除二者之间的物理边界。当护理人员在办公开会时,老年人依然可以直接看到他们,而护理人员也可以及时察觉老年人的需求,给其以“被关注”的感受。

(4)人因工程学视角下的解读与延伸

1 情景1:某老年建筑出入口

2 情景2:某养老设施护理站(1.2摄影:周燕珉工作室)

肢体机能下降是老年人显著的生理特点。研究表明,人在40岁以后由于骨量流失、骨密度下降等导致身高逐渐变矮[1],进入老年后又因肌肉弹性变差、肌纤维变细、骨质疏松等导致动作力量和幅度皆有所下降,如平衡能力、抬脚高度、弯腰幅度均大幅受限,容易发生跌倒等安全事故。据统计,跌倒已成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要原因,约有1/3的老年人每年跌倒1次以上,这一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至80岁及以上跌倒的年发生率可高达50%[2]。且老年人一旦跌倒,其生理机能、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势必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无障碍的建筑环境是适老化设计的基本要求,如:保证充足的通行净宽,方便轮椅和担架通行;消除交通路径上的高差,采用防滑弹性的地面材质,防止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设置电梯、坡道等,解决无障碍垂直交通;安装扶手等辅具,采用适合老年人体尺度和乘坐轮椅者使用的适老化家具设备;此外,还包括信息无障碍等。

孤独、失落等负面情绪是老年人显著的心理特点,老年人渴望与人交往,但随着肢体机能的下降,其活动能力和范围受限。因此,在老年建筑设计中应充分为其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如结合建筑出入口设置休闲座椅、可坐台面等。一方面,可以供老年人在此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磷吸收,降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1);另一方面,又可使之看到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增加与外界接触机会。

对于高龄老年人来说,由于缺乏主动避险的能力,其行动多需依靠护理人员的协助,在朝夕相处中逐渐将护理人员视作自己亲近信赖的家人,当其不在身边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在老年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公共活动空间的开放性,避免视线遮挡,方便老年人之间、老年人与护理人员之间形成直接的视线交流。如:减少承重构件、家具设备等对视线的阻隔,增强老年人的心理安全感;老年人活动区、护理站、办公区采用开放空间或通透界面,方便老年人与护理人员之间相互感知,并提高护理效率。

3 老年人人体尺度示意(绘制:李佳楠)

3 情景3-4:延续自主生活

(1)情景解读

图4为某老年康复设施的室内楼梯,一位老年人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拄着拐杖、扶着扶手缓步上楼,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并没有主动搀扶他,而是在身后默默注视。图5为某养老设施的开放厨房,一位老年人正在帮助护理人员清洗盘子,准备午餐,护理人员微笑着对其所作的贡献表扬鼓励。

(2)适老化设计理念三:营造“有障碍”环境,发挥建筑的疗愈作用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常需进行肢体机能的康复,因此,在传统的养老设施建筑设计中会设置康复室、理疗室等专用空间。然而,图4中的设施却安排这位拄拐的老年人在楼梯处进行康复训练,其原因并非是该设施没有安装电梯,而是出于一种新的康复理念,即营造“有障碍”、日常化的康复环境,使老年人在抬脚、蹬腿、撑扶的简单动作中锻炼肌肉与平衡能力,促进行走能力的恢复。

(3)适老化设计理念四:开放家务空间,鼓励老人参与劳动

为了延缓老年人自理能力的衰退,延长其自主生活的时间,在老年建筑设计中可通过开放式的家务空间促进老年人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图5中采用的开放式厨房使老年人有机会与护理人员共同从事备餐活动,在此过程中老年人既可获得成就感,又可轻松地进行肢体锻炼,还可引发回归家庭的美好感受。洗菜、择菜可以促进手指的灵活度,分盘子、擦桌子可以锻炼上肢臂力,烘培、泡茶、煮咖啡可以刺激嗅觉、味觉,参与打扫房间还可以帮助其提升三维空间认知。老年人通过家务劳动链接过往记忆,还是一种很好的“怀旧疗法”。

4 情景3:某老年康复设施室内楼梯

(4)人因工程学视角下的解读与延伸

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或骨折引发老年人半身不遂、偏瘫、行动受限,常常需要在专业设施中进行康复训练,常见的设备主要有康复床、平衡杠、训练用台阶和力量训练器等,一般设置在专门的康复空间中,训练过程单调、枯燥,容易令人产生抵触的情绪。与之不同的是,图4中的设施没有一味地强调消除环境障碍,而是主张借用日常化建筑环境进行“有障碍”康复训练,如:利用楼梯进行下肢抬升训练,利用走廊进行行走训练等。帮助老年人在模拟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进行肢体机能恢复,使其即使离开设施回到家庭,仍可适应原本的生活环境。

传统的养老观念比较崇尚“养”,强调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帮助,然而,一味的帮助和过度的呵护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老年人逐渐丧失自理能力。而随着自理能力的衰退,老年人会感觉自己什么也干不了,是多余、无用的人,产生自卑情绪。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养老观念逐渐转型,欧美等国强调“用进废退”(Use it or lose it)[3],而中国则倡导“积极老龄化”2),鼓励将对老年人的呵护建立在帮助其延续自主生活能力的基础上,保持老年人的尊严。因此,无论是在居家还是养老设施建筑设计中,都应创造可供老年人自主生活、参与轻体力劳动的空间和机会,如:将厨房、备餐、洗衣设置为开放空间,吸引老年人积极参与;设置园艺植物角,鼓励老人开展种植;设置书画、手工等展示区,鼓励老人开展创作、进行美化。老年人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家人和护理人员的夸奖和赞赏,可大大提升成就感和幸福感。

5 情景4:某养老设施开放厨房(4.5摄影:周燕珉工作室)

4 情景5-6:促进社会交往

(1)情景解读

图6为某养老设施公共活动厅,是一个通透的大空间,又被划分为若干个的小尺度活动区,老年人在此处可进行多样化的集体活动,可闲聊、可观景、可弹琴、可阅读。图7为某养老设施公共活动厅的一角,布置了丰富的家具陈设,柜子上的书籍、沙发上的靠垫、墙上悬挂的画作、桌上摆放的绿植都是老年人参与其中精心挑选的,是其展示自我的一个很好的空间。

(2)适老化设计理念五:空间大小灵活切换,促进社会交往

针对老年人由于长期离开工作岗位、与原有社交圈子逐渐剥离而导致的孤独感,在老年建筑设计中应创造促进彼此陌生的老年人相互结识、交往的机会。图6中所涉及的设计要点包括:其一,采用开放式的公共活动厅,方便老年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其二,设置透明的推拉门和隔断,可将大空间化解为多处小角落,既保持彼此之间的视线通透,又方便老年人找到自己喜爱的角落独处或进行小规模活动;其三,提供丰富的空间选择,如谈心角、读书角、家务角、音乐角等,方便爱热闹、喜清净的老年人根据个人喜好自主挑选;其四,设置小尺度交往空间,家具围合、紧凑布置,方便老年人在闲谈时可以彼此看得到、听得见,单人座椅间保留缝隙,亦可满足老年人在不影响他人的同时随时起身离开。

(3)适老化设计理念六:重视陈设与装饰,形成交往话题

为了使老年人能够找到共同的话题,增进交流,融入集体,在老年建筑设计中应精心挑选陈设与装饰,引入丰富的话题元素。图6中设置在公共活动厅中心位置的钢琴是老年人们早年优雅生活的延续。图7中墙上悬挂着他们熟悉的画家作品,书架上摆放着他们热爱的作家书籍,不同年代的家具样式都承载着他们共同记忆和生活印迹,可自然而然地引发老年人的讨论或闲聊。

(4)人因工程学视角下的解读与延伸

6 情景5:某养老设施公共活动厅

8 情景7:某养老设施走廊(6-8摄影:李佳楠)

由于生理、心理的原因,老年人的社交圈子逐渐缩小,孤独感是其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了避免因孤独而造成的抑郁、悲观、自闭等倾向,应积极倡导老年人参与集体活动,通过开展集体唱歌、做操、联欢等促进他们彼此交往,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面貌。研究表明,人的有效核心社交圈一般为12~18人[4],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记忆力退化、精力有限,也难以维系庞大的有效社交圈。目前,在养老设施中普遍采用组团式的空间布局,如:欧美和日本常以10~15人为一个组团,同组团的老年人经常一起活动、相互熟识,恰好形成家人一样的有效社交圈;将大的公共活动厅灵活划分成可分可合的小尺度活动区,也可根据使用需要开展不同规模的社交活动。

此外,由于性别、身体条件、受教育水平、城乡性质、经济状况的不同,老年人群体还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兴趣爱好、性格脾气不同,对社会交往活动形式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既要考虑公共性需求,还应考虑个性化需求,如:分级设置不同尺度的公共活动空间,在设施级空间中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在组团级空间中开展小规模日常交往,在居室级空间进行个人生活;在公共活动区,将座椅相向布置形成一定围合感,彼此距离适当就近,方便听力、视力下降的老年人相互交谈;预留乘坐轮椅者的席位,使他们也可融入大家的集体活动。

7 情景6:某养老设施公共活动厅一角

9 情景8:某养老设施餐厅一角(摄影:程晓青)

5 情景7-8:“混淆”认知提升安全度

(1)情景解读

图8为某养老设施的走廊,墙面上铺贴了树林图案的壁纸,给封闭的室内空间增加了自然气息。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本应与墙面采用不同材质的门扇处也同样铺贴了壁纸,使之与墙面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图9为某养老设施餐厅一角,转角处连续的窗使餐厅光线明亮、视野开阔。值得注意的是,窗户的开启扇选用实木,材料的变化使之不易被察觉。

(2)适老化设计理念七:处理好空间边界,小开放大封闭

针对部分使用者认知能力下降,甚至患有认知症的问题,为了防止其出现走失等安全事故,在老年建筑设计中要巧妙处理空间边界和交通路径。一方面,为了避免老年人有被“监禁”的感觉,设施内部或认知症组团内部应形成“小开放”,使老年人可以在其中自由地行走;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老年人走失,又要严格处理好设施与外部环境、认知症组团与其他空间等交界处的安全监控问题,形成“大封闭”。

10 中国不同年龄认知症老人数量及比例(图片来源:据参考文献[5]研究数据绘制)

表1 基于认知症老年人行为特点的建筑设计要点

(3)适老化设计理念八:发挥空间暗示作用,该显的显,该隐的隐

针对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容易反复开关门窗,难以判断空间高度而发生坠落等问题,在老年建筑的设计中应对门窗等部位加强防护。图8中在消防门处铺贴连续图案的壁纸,使门消隐,当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路过此处时,因难以分辨门扇的位置而降低了开门误入的可能性。图9中巧妙地采用了实木开启窗扇,通过界面材质的调换,混淆了传统意义上对窗户的认知,降低了认知症老年人随意开窗的可能性。

(4)人因工程学视角下的解读与延伸

认知症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持续性智力损害,为渐进性大脑功能退化疾病,是老年建筑设计中需要应对的一个特殊生理问题。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出现认知障碍的占比越来越高,障碍程度越来越严重,早期往往为轻度,中后期则发展为中重度。研究表明,60岁及以上患有认知症的占比约为6%,到90岁以上则超过30%[5](图10)。

认知症老年人有其特殊的行为模式和精神特征,与建筑设计相关的主要包括徘徊、重复动作、错认、藏东西和情感淡漠等。如:在一条路径上不停走动,当遇到交叉或端头时,因难以继续前进而出现暴躁情绪;反复进行开关按钮、门窗和家具等无目的、机械性动作;空间判断失误,将色差误认为高差,难以识别空间定位;忘记吃药、吃饭,忘记自己存放物品的位置,而产生被盗妄想;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自我封闭,不喜出门等等。

在认知症护理方面,早期常常采用捆绑、限制行动等粗暴的干预方式,而目前则更加倡导通过给予理解、避免责怪、有意忽略、转移注意力等温和的护理方式。为了更好地配合认知症的护理,在建筑设计方面也应通过巧妙的环境引导,化解人为干预的弊端,发挥建筑环境对认知症的疗愈作用。如:设置双按钮电梯、门禁,避免老年人随意出入;设置回游路径,既可无限延长老年人的行走轨迹,又可使其在一个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将护理站设置在路径中心,还可方便护理人员随时观察并给予帮助;通过室内界面、材质、色彩的差异,帮助老年人轻松区分不同的空间,形成清晰的寻路和定位系统;巧妙处理显与隐,凸显希望老年人前往的公共区域,而采用同质界面、摆放绿植或家具,消隐不希望老年人进入的区域。此外,还可设置记忆花园、怀旧场景,通过食物的芳香、经典的音乐、熟悉的物件、差异化的触感等“五感”康复,帮助老人延缓记忆衰退。

6 总结与展望

人因工程学强调对使用者的重视,其核心理念与建筑设计的根本目标不谋而合,本文初步探讨了人因工程学与建筑学的交叉研究,而人因工程学倡导的基于实验与模型的量化研究方法还可为建筑设计打开崭新的视野,特别是在老年建筑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借鉴三维扫描、信息采集、情景模拟等新技术、新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老年人的空间行为模式,使适老化设计建立在精准、科学的数据基础上,实现与老年人生活需求更高的匹配度。□

注释

1) 有研究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6%。详见参考文献[6]。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积极老龄化观念。

猜你喜欢

人因建筑设计情景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情景交际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基于“BOPPS+对分”的人因工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智珠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一例涡桨飞机飞行事故中的人因分析与研究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