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富硒魔芋产业转型发展路径及策略
2021-04-02薛焕霞
薛焕霞
(安康学院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0 引言
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最鲜明的特征。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过去长期形成的产业低端化、碎片化和趋同化等矛盾严重呈现,特别是低端产能重复过剩与高端产品短缺并存的矛盾十分尖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生态资源环境约束,低端产业、低层次技术和低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产业发展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才能应对经济发展新要求。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陕西省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地势复杂,属于国家级重点贫困区。安康市种植魔芋历史悠久,魔芋产业已成为安康林下经济最具竞争潜力和区域优势的首选产业。实现魔芋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明确安康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而结合地方资源优势,找出适合安康魔芋产业转型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1 区域概况
安康市位于内陆腹段,地属陕西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幅员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下辖9县1区,具有“两山夹一川”的地势轮廓[1]。2019年,安康市全年生产总值(GDP)1 182.06亿元,户籍人口303.71万人,常住人口267.49万人。安康市国土面积23 500 km2,森林覆盖率65%,是全国最大的生态富硒区,被誉为“世界硒源、中国硒谷”[2]。安康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天然的富硒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具有全球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被誉为秦巴山区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安康市土壤面积的2/3富含硒元素,富硒地层最厚,海拔170~2 965 m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富硒区,其厚度可达40~50 m,长度可达400~500 km,土壤硒含量平均值达0.567 7 mg/kg,且多数为高硒含量覆盖区,安康市耕作层土壤硒资源分布如图1所示(来源:安康市富硒资源普查情况结果公告)。
图1 安康市耕作层土壤硒资源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soil selenium resources in cultivated layer of Ankang
安康市硒浓度适中,植物易吸收,集优质、环保和安全于一体,是世界上难得的土壤富硒区域和富硒魔芋种植的最佳区域,也是国内最早发展魔芋产业和种植魔芋核心区域之一[3]。安康市魔芋总面积和产量位均居陕西省第1位,占全国魔芋产量的1/10。
富硒产业已成为安康市6大支柱产业中贡献最大的产业。安康市已初步建成28.7万hm2富硒农产品基地,并开发了127个产品加工企业[4]。自2011年以来,安康市富硒食品产值和增长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11—2019年安康市富硒食品产值及增长率如图2所示。截至2019年,安康市建成标准化富硒产业园20个,建设富硒产品营销店30余个。由图2可看出,安康市近年来富硒食品产值保持上升,但增长率逐年下降,增长幅度不大,为应对经济发展新要求,需要借助科技创新培育新产品,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图2 2011—2019年安康富硒食品产值及增长率Fig.2 Selenium-rich food output value and growth rate of Ankang in 2011—2019
2 发展现状及成效
安康市地处南北生态气候过渡带,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常年温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富硒资源丰富,具有富硒资源稀缺性和魔芋资源垄断性的双重资源优势。全市10县区均属魔芋适生区,近年来安康市将魔芋产业作为全市富民强市、精准脱贫和发展林下经济的首选支柱产业,持续在良种繁育、园区建设、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聚焦聚力,产业规模效益持续提升。魔芋种植模式也由过去的房前屋后、沟沟坎坎、野生粗放和自给自足的零星种植状态发展到如今的商品化、集约化、基地化和规模化的经营模式,魔芋产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自安康市政府下发《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魔芋产业的实施意见》和相关“十三五”产业规划后,安康市魔芋产业发展得到了大力支持。据《安康统计年鉴》统计显示,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 182.06亿元,增长7.9%,增长率较全省6.0%高出1.9个百分点。2019年安康市魔芋种植总面积达到33 007 hm2,较2018年同期增长22%;魔芋产量达到54.16万t,较2018年同期增长26%,实现魔芋综合产值70.4亿元;初步建成110个魔芋产业示范园区,其中包括省级2个、市级36个和县级72个;2020年,安康市林下魔芋种植基地发展到2万hm2以上,其中岚皋、紫阳、汉滨、汉阴和旬阳5县区林下魔芋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 333 hm2以上。近年来,“紫阳实践”模式在全国各魔芋产区推广应用、“安康岚皋魔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及魔芋产业“安康模式”在全国推广,使得安康市享有“全国魔芋产业第一市”之美誉[5-6]。2014—2019年安康市魔芋种植面积及产量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安康市魔芋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2014—2018年魔芋面积和产量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19年有所回升。
表1 2014—2019年安康市魔芋种植面积及产量Tab.1 Planting area and output of konjac in Ankang in 2014—2019
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安康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依托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了做大做强魔芋产业的相关发展规划。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带动、技术示范和市场推动,在促进魔芋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但是时代在进步、市场在变化,安康市魔芋产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魔芋优质种源缺乏
长期以来,优质种源短缺成为制约安康魔芋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和关键因素之一。安康市魔芋栽培仍以当地品种为主,种芋主要为当地种植千余年的花魔芋农家种,种芋品质弱化,种性不优,抗性较差,产量较低且不稳定。此外,魔芋农家种的繁殖系数很低,繁殖周期较长,繁殖数量较少,主要依靠农民自种自繁的发展方式。安康市缺乏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在种芋严重不足的条件下,魔芋种植面积的扩大与种芋的供应不匹配,企业生产所需原料供不应求,加工产品成本偏高,严重制约魔芋产业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加之种芋首次投入费用较大,安康市本就属于贫困区域,魔芋种植户大多为低收入贫困户,很难筹集大量资金。魔芋繁殖地区域资源优势并没有真正转化为魔芋优质品种选育的优势,种芋籽少空多等问题仍未解决,在根源上阻碍了魔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魔芋病虫害突出
我国魔芋人工大田种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6]。安康魔芋产业发展与全国同步,其种植难度并不大,小农小户、房前屋后、坡上坎下和庭院边角都可种植。近年来,很多农户将魔芋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增收作物转向在大田种植,然而,随着魔芋人工大田种植面积的规模化、扩大化和种植年限的延长,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逐年加重,该病害发生概率较高,且发病后果较为严重,轻者减值减产,重者则会颗粒无收。当地种芋本就短缺,种芋价格自然较高,再加上病害带来的高额管护成本,最终导致农户损失惨重,严重挫伤了农户信心。虽然安康市在国内已经率先研究出了预防魔芋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和治疗技术,但是由于当地种植户普遍存在学历水平较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种植户科技创新意识薄弱,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标准化种植程度偏低,导致魔芋病害防治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3.3 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安康魔芋加工企业主要以生产初级产品、魔芋精粉和魔芋食品等产品为主,企业能耗大、出品低,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高新技术储备缺乏,资源利用不充分,龙头企业带动效应较弱。安康市30多家魔芋制品加工企业,大部分企业加工产品仍为初级产品。中、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和标准较高,企业生产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中、高端产品紧缺。而魔芋营养成分丰富,除含有18种氨基酸(7种必须氨基酸)和Ca、Mg和Fe等10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外,其主成分葡甘露聚糖(KGM)属可溶性半纤维元素,具有降糖降脂、净化血液、化痰消肿、抑菌抗炎、排毒通便、补硒加钙、美容养颜和减肥瘦身等医疗保健功效,被营养学界称为“肠道的扫把”[7-8]。魔芋作为医食同源的新型食品资源,由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高端产品、优质产品加工受限,导致魔芋优质资源未创造优质经济利益。
3.4 魔芋生产企业资金紧缺
由于魔芋种芋价格较高,基地种植面积较少,货源供应紧缺,企业没有充足的货源。另外,部分企业设备陈旧,加工的魔芋粉质量达不到国家新标准要求,加工设备亟需改造和升级换代。而且魔芋对季节要求较高,魔芋成熟时需要及时采挖,及时加工处理,不易长时间储存,因此在魔芋收获季,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但是,现阶段安康市很多魔芋加工企业面临融资难、资金缺的问题,企业资金主要依靠银行信贷来维持,一旦产品滞销或者未按期还贷,企业经营就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和难以为继等财务困境。
4 转型发展对策
4.1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强魔芋良种繁育
安康市魔芋产业发展资源丰富、潜力雄厚,需要政府单位和相关部门根据全市魔芋发展情况,以及当地地理、经济和交通条件,组织制定全市魔芋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魔芋产业升级发展方向。对症下药,根据魔芋产业普遍存在的优质种芋短缺这一共性问题,科学制定合理的良种繁育补贴政策,选育新品种1~2个,引进筛选出适宜优质魔芋品种2~3个。政府单位推动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建立优质种源繁育基地,开展常规扩繁、组培快繁和有性繁殖等技术研究,逐步形成全市魔芋良种多级繁育供应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全市魔芋种源短缺的难题[9]。
4.2 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和规范优质种植基地建设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地势复杂,气候湿润,年降水量800~1 000 mm,硒资源丰富,拥有魔芋种植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10]。当地魔芋种植多年来以分散种植、小批量种植居多,虽能满足农户自给自足,但优势资源的经济效益并未充分发挥。魔芋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进行产业整合,走转型发展的绿色之路,将杂而乱的不合理分散种植逐渐整合为适当集中的基地规范化种植。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扩大融资渠道,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财政支农预算,加大对魔芋产业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制定魔芋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合理布局和规划建立魔芋种植及商品生产基地,开发具有陕南地域特色的富硒魔芋中高端产品。增加科技投入,引进优良品种,改善栽培技术,提高魔芋产量和品质,将魔芋产业由零星散种转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从而有效降低魔芋产品成本,实现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围绕安康市110个魔芋适生镇,建成250个重点村,3万个重点户,积极推进魔芋林下种植专业村和庭院化种植专业村建设。结合当地地形地势,积极推广林下魔芋“岚皋模式”和安康“生态栽培模式”;持续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X”为一体的示范化、园区化和基地化模式建设;促进魔芋产业扩规模、提水平、增效益、长经济,全面实现魔芋产业一体化、转型化发展,集中建设魔芋产业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基地、专业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建立魔芋产业多方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契约机制,推动魔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效发展。
4.3 加强科技攻关,注重中高端产品开发
在继续巩固和提高精粉、微粉等传统产品和初级产品加工的基础上,加大科研和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重点突破魔芋制品的精深加工,顺应市场,研发更多消费者亲睐的中高端魔芋新产品。鼓励企业吸纳高层次、高技术和高素质人才,引进先进高端生产、加工和包装技术与工艺设备等,改良魔芋配方、成分和包装等,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中高端魔芋新品。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产业协会等的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培育龙头企业,将魔芋产品开发延伸到医药保健、工业原料等更多领域。促进魔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科技攻关,完善富硒魔芋开发中心。借助科技创新和互联网云端技术,重点开展魔芋抗病品种选育、快繁技术、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研究,重点开发无硫化加工、医疗保健、美容养颜和新型原料等医食同源新产品,促进魔芋产业结构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解决制约魔芋产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魔芋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4.4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富硒魔芋国际品牌建设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品牌建设已成为国家与国际之间产品市场竞争的有利战略。做优做特农产品过程中应该注重整合资源[11]。“世界魔芋看中国,富硒魔芋数安康”,富硒魔芋在国内仍是空白,安康应充分发挥独特的富硒资源优势,建设“绿色富硒魔芋”品牌战略,将绿色富硒魔芋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安康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点内容,按照“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营销、全方位推介”的新标准,将安康市富硒与魔芋两种特色资源优势有机结合,依托龙头企业和中国安康富硒产业研究院,以“中国硒谷”为中心,主打“安康绿色富硒魔芋”特色品牌,推动产品向品牌有序转变,形成特色资源和品牌产品的协同互动机制,把资源优势、区域优势真正转变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充分发挥职能效应,积极探索品牌资源整合途径,推行定点产销企业资格认定,避免发生魔芋产业品牌多、杂、乱现象。全力提升安康特色魔芋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拉动安康林下经济和农业经济的新动力。
5 结束语
安康市具有魔芋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这种资源优势与生俱来、独一无二、不可复制。魔芋产业也早已成为安康市县域发展、富民强市、精准脱贫和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首选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产业发展面临新要求,魔芋产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应对经济发展新趋势,走转型发展之健康道路,而一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托企业、政府、农户、合作社和科研机构等多方齐心合作、共同努力来实现。当前,必须理清安康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和困境,依靠科技创新,引入先进技术,结合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促进魔芋产业健康长效发展,推动安康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水平,实现生态、经济和人文的和谐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