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书写绿色发展新答卷

2021-04-01张俊

群众 2021年3期
关键词:扬子江中心绿色

张俊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扬子江中心”)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生态文明实践中心、美丽中国展示中心为目标,强化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面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统筹集聚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各类优势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介”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扛起绿色发展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视察江苏,并在南京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扬子江中心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扛起使命担当,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奋力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绿色发展是绘就“美丽中国”时代画卷的战略需要。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并对推动绿色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扬子江中心扎实打造绿色发展战略智库,紧盯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先后牵头开展长江生态文明发展史战略研究、扬子江流域重化工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扬子江水生态健康评估研究、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扬子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研究、“生态眼”智慧管控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等多项战略研究课题,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

绿色发展是践行“强富美高”谆谆嘱托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明确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要求江苏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扬子江中心牢记谆谆嘱托,积极投身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动实践。受省政府研究室委托,牵头组织生态环保领域专家学者,开展全省《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系统总结成绩与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進行生态环保工作决策提供支持参考,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迈上新台阶。

绿色发展是实现“美丽古都”美好愿景的有效路径。绿色是美丽古都最鲜明的底色。南京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绿色转型发展取得务实成效,美丽古都美好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按照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扬子江中心着力构建“三院二平台四支撑”核心框架体系,重点建设绿色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源头创新研究院、绿色菁英创新学院,深入打造“生态眼”智慧感知平台和绿色技术工程化平台,依托战略智库、资金基金、载体生态、体制机制四大支撑,为“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提供制度供给和技术支撑。

涵养绿色发展新动能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创新是推动高水平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立足新阶段,扬子江中心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决克服“不用创新”的盲目认识、“不必创新”的守成心态、“不敢创新”的畏难意识、“不会创新”的本领危机,坚定不移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突出技术创新,提升任务攻关核心实力。面对破解重化围江、污水治理、生态安全等“卡脖子”技术难题,扬子江中心牵头组织加盟研究所进行技术攻关,集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为高水平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在加盟研究所共同努力下,微界面强化反应技术、eDNA精准生物监测技术、撬装式无泥芬顿催化氧化技术、工业烟气超低排放及资源化技术、活化过硫酸盐土壤修复技术、电触媒合金阻垢技术、基于工业环境下微生物细胞集群效应的新型生物发酵技术等一批绿色技术已较为成熟,服务于国内外诸多应用场景。在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扬子江中心牵头对园区近70家企业废水排放情况进行系统调研分析,制定了基于OUR及排水毒性的分级分质差异化接管标准方案,为园区绿色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秦淮河环境整治工程中,深化治理技术创新,采用以磁性树脂和无碳源同步脱氮除磷技术为核心的水质深度净化技术,恢复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成为“分散式”治理工程的典型范例。

突出体制创新,打造绿色产业创新集群。扬子江中心重点打造绿色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32家生态环保相关领域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加盟所和预备加盟所。创新赋能方式,健全赋能政策,给加盟研究所全面赋能,着力打造专业性、规模化、高效益的大型新型研发机构,使绿色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绿色创新技术的聚集地和输出地。紧盯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中技术与产业脱节问题,引进设计仿真、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12家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绿色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化研究中心,推动绿色技术成果产业化。建立“中心—加盟研究所—工程化研究中心”共建模式,支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技术成果二次开发、中试熟化、技术完善、样机试制、工程化,助力跨越成果转化“死亡鸿沟”。

突出模式创新,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为培养绿色发展接续力量,扬子江中心与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同深化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成立扬子江中心绿色菁英创新学院,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输送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学院着眼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和行业发展,坚持“三高”“三有”“三在”培养理念,采取“双选择、双导师、双课堂、双身份、双考核、双资助”的“六双”培养模式,打造未来创新型企业家的“黄埔军校”。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绿色菁英创新学院启动扬子江菁英计划,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建立需求导向、面向产业的产教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有效人才供给。去年10月,60名研究生组成的首届“绿色菁英班”开班,扬子江菁英计划正式起航。

突出路径创新,营造金融赋能良好生态。金融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要素,营造绿色发展良好氛围,离不开金融要素的汇聚和支撑。扬子江中心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以绿色金融创新为主线,与相关金融机构共同破解障碍瓶颈,打通绿色发展金融血脉,走出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径。扬子江中心绿色低碳创投基金于去年11月成功签约,首批募集资金2亿元,通过市场化运作,重点为加盟所及其孵化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和投后赋能服务,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壮大。今年1月,扬子江中心与南京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中心14家加盟所分别提供3000万元授信额度,并在5年内为扬子江中心累计提供100亿元意向性融资额度,有效发挥金融机构对绿色科技、绿色产业的支持作用,形成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融合促进绿色发展的模式样板。

勇攀绿色发展新高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本身就是经济,通过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扬子江中心将进一步整合生态环保领域各类创新主体,高水平打造生态环保领域产业集群,努力将绿色生态产业打造成新的潜在增长极,探索形成新的地标性产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推动扬子江中心发展迈上新台阶,最关键的是在创新上持续发力。

在原始创新上再发力。原始创新往往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原始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核心竞争力。扬子江中心将着力打造高水平重大公共技术平台,带领加盟研究所,把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力求在原始创新上实现更大突破,推动形成更多原创性成果,加快成为生态环保领域原创技术输出地。

在源头创新上再发力。需求端源头问题是重要的应用场景,要不断强化源头创新,构建完善“用—科—技—产—用”绿色技术源头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快扬子江中心源头创新研究院建设步伐,打造绿色技术源创联盟,形成以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混合技术团队、龙头企业、源创资金为核心的“三元耦合技术攻关”模式。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以“拨投结合”方式,组建源创资金并实质化运作。

在党建创新上再发力。建强党组织是扬子江中心发展建设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加强党对扬子江中心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扬子江中心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统筹运用好流动党支部、联合党支部等组织形式,创新党员教育监督管理方式,引导党员在扬子江中心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开展各类学习宣传活动,做好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切实将优秀人才的智力优势转化成推动中心发展的强大动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色发展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以创新为名,因创新而生,也将继续坚持以创新为笔,绘就绿色发展新蓝图。

(作者系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

猜你喜欢

扬子江中心绿色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绿色低碳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本刊启事
扬子江药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南京纬三路:在扬子江下“穿针引线”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