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建设“强富美高”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南京
2021-04-01张敬华
张敬华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省委召开十三届九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描绘全省未来发展蓝图,为我们谋划和推动“十四五”时期以及长远发展确立了前进方位、提供了强大动力。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明确要求,南京要“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创新名城新风采,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深入落实省委全会部署,加快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好步,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以“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的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领航掌舵、把脉定向。近年来,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推动新南京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十三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8万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前十;研发投入强度达3.38%,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6%,高新技术企业超6300家、较“十二五”末增长近4倍,创新能力在科技部评价报告中位列第四;形成1个5000亿元级和4个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人居环境更趋美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初步展现了“强富美高”新南京的生动图景。
南京的发展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实践反复证明,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根本保证。南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向习近平总书记对标看齐、向新思想寻策问道,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将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的重大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总纲领、总命题、总要求,进一步提升目标追求,突出创新实干,在新征程中勇挑重担、不懈奋斗,为全省全国现代化建设探索新路、贡献力量。我们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与新思想一体学习领会,与深入贯彻新理念、积极融入新格局、全面开启新征程联系起来把握,扎实推动更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激发强的动能、提升富的品质、拓展美的外延、丰富高的内涵,奋力开创南京发展新局面。
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描绘的现代化图景,结合自身实际,南京明确2035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围绕这一远景目标,“十四五”我们将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聚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探索走出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打造富于现代化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具体体现为“四个高”:
一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构筑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拿出一批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整体创新能力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行列。
二是建设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历史机遇,推动经济在高质量轨道上稳健增长,更加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初步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商务中心、数据中心,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到2025年,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发展速度继续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三是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持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均等化、多元化水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有效改善市域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到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万元左右,长江南京段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
四是建设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提升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健全国家安全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体制机制。到2025年,美丽社区建设达标率达到90%、公众安全感保持在95%以上,建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高标准推动“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加大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力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努力建设支撑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一是创新名城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持续提高创新能力。高水平建设紫金山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等平台,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重点培育40家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增强科技企业发展质效,建立一批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000家。高标准布局南航、南理工等大学创新港,推动城市硅巷扩量提质,提升高新园区运营管理水平。全面实施市委第四个“一号文”,更大力度集聚人才、金融等创新资源,打造最优创新生态。
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需求侧管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深入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新产业新经济,确保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牵引,实施消费载体升级等计划,确保全年社零总额增长8%。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推进攻坚行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10%。
三是深化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土地、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推进江北新区、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实施新一轮自贸区改革创新行动,确保实际使用外资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长8%。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抢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着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加快构建“一核三极”重点功能布局,江南主城区完善现代城市功能,江北新区打造现代化新主城,紫东地区培育创新引领极,南部片区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和郊区新城。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争取南京都市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宁杭生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发展。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五是城市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探索符合特大城市特点的治理新路子。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提升基层基础建设水平。大力发展质量民生,做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增量,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防范化解重點领域风险,慎始慎终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等领域专项整治,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张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