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舞蹈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2021-04-01杨晓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美育教育的发展渐渐地进入到大众的视线,但发展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因为素质教育下的舞蹈美育还未被真正重视起来,幼儿教育阶段的美育至今仍是一种形式。舞蹈美育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和社会协作与交往能力。舞蹈美育能否在幼儿教育阶段有效地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应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3-060-03
【本文著录格式】杨晓乐.高校学前教育舞蹈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03):60-62.
引言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未来幼儿教师的师资质量。舞蹈艺术教育要在幼儿园真正起到以美育人的目的,需要切实提高施教者、施育者即未来幼儿教师的舞蹈素质能力。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来说,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应用能力。学前教育学生学习舞蹈,不仅是要训练其外在的形态,并且还需要将肢体学习和经验感知内化于脑,具有舞蹈教学能力、思维能力、创编能力,在幼儿园中,面对幼儿,能将所学所习所创运用于幼儿,以美育人,将美以肢体展现的方式,示范给幼儿,让其能够在观看、模仿和学习中,真正体会到舞蹈带来的身体力行的美。所以,高校学前教育在以提高舞蹈应用能力为重点,提高舞蹈基本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的未来幼儿教师的舞蹈技能水平,这对提高高校教育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着促进作用。因此,笔者提出提高舞蹈应用能力的三方面措施,通过高校课程设置的完善和改进,创新相关的培训机制和强化师资力量,能够全方位地解决在培养学生舞蹈应用能力方面的问题。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幼儿教师舞蹈能力需求与高校培养方向错位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中,为期一学期的进园顶岗实习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学生经过实习,会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回校反馈给教师。经过笔者外出学习和实地走访幼儿园,总结了近些年实习生关于舞蹈技能在运用当中的一些问题,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实习生认为在校阶段所习得的舞蹈课程的知识和能力,除了让她们在形体上注意幼儿教师的仪态外,其他知识和能力无用武之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主要工作对象是低年龄阶段3-6岁的幼儿,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天性活泼好动,集中力差,精细动作发展不稳定,肌肉控制力、力量感较弱,但感知音乐反应灵敏,会根据音乐感受将节奏用肢体律动形式直观地即兴表现出来,准确性、创造性较精确。面对这个特殊年龄段的孩子,实习生并不能直接将自己所学习的基训、少数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组合直接教于幼儿,而是需要将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后所具有舞蹈思维、动作表演、编创创新等能力应用于幼儿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当中,即借用舞蹈美育作为手段和工具,去传递生活经验,使幼儿在边跳边玩儿中,认知、感受、欣赏肢体动作所反应的知识经验。因此,注重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动作组合的训练培养出舞蹈思维、动作表演、编创创新等应用能力才是幼儿舞蹈美育所需要的,具有舞蹈应用能力的人才才是幼儿园需要的。反观当今的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和目标上,并无不同,且只注重动作训练带来的外在形体的改变,并不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实际舞蹈素质能力的需求与高校专业课程的培养存在错位。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艺术技能,引起幼儿兴趣,准确把握与幼儿沟通的方式,深化掌握艺术技能。不仅要弹唱会跳,还要形成理论认知,形成应用能力,在幼儿教师的岗位,才能够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灵活运用,取得明显的美育效果,并且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舞蹈教育名存实亡,缺乏内涵
经过笔者調查,在幼儿园活动中,渗透和利用舞蹈艺术的活动大致分为三类,课间早操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中渗透舞蹈元素的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其实就是舞蹈技能的单纯训练,是面对少数具有舞蹈天赋和兴趣的幼儿进行专门性训练的活动,其实也就是兴趣班。舞蹈教育应是能够向大多数幼儿提供教育的活动,运用舞蹈作为工具通过舞蹈美育进行知识的教授和传递。因此,集体教学活动中渗透舞蹈元素的活动应是幼儿园舞蹈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据调研了解,在幼儿园中,由于幼儿教师舞蹈素质能力低,缺乏舞蹈应用能力,其活动设计中,形式上设计和采用了舞蹈元素,借用舞蹈元素作为手段传递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却存在浅用、乱用的问题,不能够正确将知识提取为舞蹈典型律动,仅从表演性方面,让幼儿进行模仿,缺乏感知过程,直接进行模仿表演,教师在示范性上缺乏规范,使得舞蹈元素并没有真正起到知识传递的桥梁作用,其活动设计沦为形式上运用舞蹈元素,无内涵性知识认知。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经常借用幼儿对音乐反应的律动感来教授节奏认知,是一种使用舞蹈元素最多、最广,也最丰富的教育活动,但是在实际运用当中,教师缺乏肢体感知和舞蹈应用能力,在音乐反应产生律动动作方面,肢体敏感度和即兴性不能与幼儿相较,且不会在幼儿进行反应时引导幼儿,不能观察和提炼出有效律动动作,反而将自己学到的规定动作教给幼儿,使律动活动缺乏创新性。因此,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空有舞蹈美育的形式,却无法使舞蹈美育影响幼儿,有效促使幼儿全面发展,使舞蹈教育活动缺乏内涵性。
二、培养舞蹈应用能力的意义
(一)学习舞蹈能够训练学生的体态、促进身心发展
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体形。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体格和体能这两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优美的动作训练能够矫正学生日常不正确不健康的身体状态,调节其体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就业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面对的都是尚未成长发育的幼儿,其言行举止对于幼儿都有着深刻地影响,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地影响是巨大的,因此通过舞蹈训练改善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为将来的教学提前做好准备。
(二)学习舞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其他姊妹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因其艺术的综合性特性,学习舞蹈能够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在进行舞蹈动作练习和作品排练时,需要音乐的辅助,接触不同音乐,就需要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音乐的类型及其节奏、风格区别,因此在提高学生的舞蹈应用能力时也提高了其对于音乐的综合理解能力。另外,舞蹈与武术和戏剧也有着紧密联系,舞蹈艺术在各个历史阶段,提炼武术和戏剧元素,发展着自身艺术形式,不断充实本艺术内容,舞蹈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动作进行练习和产生肌肉记忆的过程,更是在学习这些肢体动作的同时将背后传递的文化内化于脑,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在欣赏优秀民族民间舞的同时,深入体验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动律美、体态韵律美、服装造型美。将学习舞蹈和感受舞蹈相互结合,提高自身对于艺术地感受和理解力,从而促进其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日后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幼师这个职业本就希望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对幼儿进行有思想的、有个性的教育,使得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生存下来。舞蹈具有表达情感的功能,艺术地反应社会生活的手段,当进行表演和创作时,学生需要调动自己储备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积累的生活经验,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由组队来进行学习、排练和表演,在这个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交往也会更进一步,从而他们的合作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培养高校学前教育舞蹈应用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运用互联网欣赏作品
提高舞蹈应用能力最快的一个方法就是多看多学,在欣赏优秀的作品同时进行吸收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借鉴、欣赏优秀的作品是一个必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视频的欣赏,生动、形象地导入舞蹈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加其学习兴趣。在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不免是一个有效地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尤其在幼儿的舞蹈创编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学生通过对优秀的作品观赏学习,增加其对于舞蹈的知识,并将其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例如,某些知识点在语言文字上需要做很多解释介绍,列举许多例子才能弄懂,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之下,搭配教师地解释,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并掌握学习要点,教师也将收获一个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完善相关的教学课程
对于学前教育的专业舞蹈课程开设,除了一些基本的基础的舞蹈基训、幼儿舞蹈、民族民间舞等课程,另外也要相应地开设中外舞蹈史、舞蹈欣赏、教学法等课程,做到理论与教学技能和综合实践的相互对应、相互结合。另外,在对于进行舞蹈教学课的整体结构上,需要重点加强师生在课上的互动,保证提高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改革舞蹈的教学方法,创新增设新的教学方法,借助艺术实践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于舞蹈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这段时间学习到的内容进行一个自我的反思和总结,实现舞蹈的能力增长与相关的教学能力增长的有机结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这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并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中,适当地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分小组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在一些有关舞蹈的社团中开展舞蹈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欣赏、学习到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增设舞蹈创编课程
在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创作和改编能力,需要从学生一开始学习舞蹈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一些创编地练习,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有一些在音乐和舞蹈上有一定的天赋或是基础,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在舞蹈方面还是“零起点”,需要进一步进行培养。但是培养其创作和改编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在开始教授的时候就渗入创编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例如在教师教授一些组合动作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地向学生分析这些舞蹈动作的构成,分析这些动作是如何根据音乐节奏的改变而进行变化的,帮助他们从单一的舞蹈动作改编开始练习,使得他们能够慢慢地感受到这些动作的变化规律。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将通过歌曲改编成舞蹈的开头和结尾留出空白,让学生自己进行音乐的出场和音乐结束的造型训练。在每一个年级的学期期末考试中,教师都可以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加一个创编的任务,通过教师的教导和学生的亲身实践,让他们能够逐渐地认识到舞蹈创作和改编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对舞蹈进行创作和改编并不是一件可怕的具有难度的事情,通过练习和实践,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
(四)完善舞蹈教学的评价体系
因为一些因素地影响,舞蹈课程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上来说还是有发展的空间的,课上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所以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需要同时重视学生在课上的知识吸收和其课下各项其他能力的培养,比如说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抑或是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等等,在发展共性的同时其个人的特性也不能被忽视。
针对过去主要依靠记忆组合的考查舞蹈能力方式需要作出一个改变,在时代的新要求之下,高校也应该采用新手段去对学生进行一个评价,舞蹈评价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是不同的,舞蹈是一个关于美的艺术,但教师也不能仅仅注重形象好的学生,对于舞蹈的评价还是需要结合平时的训练、艺术实践和其自我教学等多种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音乐和他们的肢体动作具有紧密的联系,他们对于音乐节奏地感受,首先就是利用肢体表现出来,在节奏之下,让他们通过动作表现他们所认为的音乐内容是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在幼儿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包括了:唱歌、舞蹈、欣赏歌曲和游戏等等这行形式,这些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是紧密相连的,通常以其中一个活动作为中心,其他的活动以辅助的形式来进行融合。
比如,在儿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律动活动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奏,借助舞蹈进一步地表现音乐的内涵,借助音乐游戏灵活地组织教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等等。所以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这种融合舞蹈、歌唱与游戏和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能力尤为重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舞蹈应用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是重中之重,在教学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为了促进学前教育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幼儿教学工作,培养高校的学前教育学生舞蹈应用能力是目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个过程注定艰辛且漫长,关系着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在其行业中具有竞争性,对未来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与舞蹈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6.
[2]刘军豪.两岸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黄娟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强化实用性能力的教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杨晓乐(1987-),女,满族,山西长治人,硕士,长治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