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荆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4-01万玲玲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值全市融合

万玲玲

五年,是一个时间刻度,更是一次发展跨越。

回望“十三五”,荆州市产业经济发展经历了滚石上山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荆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引进培育新企业、研究发展新技术、壮大聚集新产业,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二五”末20.8∶39.6∶39.6调整为19.1∶34∶46.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做好“转型”文章,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十三五”期间,全市加快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步伐,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壮大支柱产业。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轻工建材、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和电子信息六大主导产业。“十三五”期末,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企业323家,实现产值531.47亿元;食品加工企业276家,实现产值530.87亿元;轻工建材企业274家,实现产值354.66亿元;医药化工企业120家,实现产值306.89亿元;电子信息企业9家,实现产值194.04亿元;纺织服装企业134家,实现产值132.5亿元。

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培育隐形冠军。培育工业细分领域国家单项冠军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和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34家。五方光电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主要产品红外截止滤光片全球市场占有率14%。二是促进“两化”融合。省、市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252家。湖北车桥、德永盛、江汉建机、巨鲸传动等一批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转型升级,产品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三是加快技术改造。累计争取中、省专项奖补资金2亿元,大力推进“千企千亿技改工程”。投资7.36亿元的长江医药集团中药健康产业园项目正进行主体工程建设,投资3.1亿元的宇兴环保科技公司装备升级项目一期已完工,江汉建机、美灵宝等一批项目投产见效。四是发展新兴产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78家,比“十二五”增长52.14%,实现产值595.78亿元,是“十二五”的3.93倍。“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251家,其中省级107家、市级144家,上云企业达到1000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达到8家。

促进转型升级。一是推动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截至2020年,全市需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76家,已完成关改搬转企业61家,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安道麦、能特、汇达科技、天翼化工等一批企业通过关改搬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二是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对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四大行业落后产能进行清理。原有煤炭生产企业5家共30万吨产能全部退出;原4家钢铁企业,目前仅剩1家(产能100万吨);水泥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准入,熟料生产企业只有1家,粉磨站水泥企业有10家共970万吨产能;对玻璃生产企业严格实施环评和安评,现有亿钧玻璃、洪湖长利玻璃、石首瀚煜玻璃3家企业,产能达到2640万重箱,在行业中拥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

二、做好“特色”文章,推进农业高质效发展

“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扛起农业大市使命担当,切实把基点放在农民增收上,把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推动荆州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全市改变以大田种植为主的低端农业产业,坚持绿色化、标准化、优质化、精品化、品牌化,大力发展新品种植,打造集生产、销售、供应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产销基地。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90亿斤以上;水产品产量114万吨,连续26年稳居全国市州第一;农业总产值达到808亿元,比2015年增加177亿元,年均增长5.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84.54亿元,比2015年增加120亿元,年均增长5.9%;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17元,比2015年增加5089元,年均增长7.4%。

推進产业合理布局。一是依水产业初具规模。以洪湖、监利、公安为代表的滨湖区、低湖区水稻、水产、水生蔬菜、水田油菜、水禽(“五水产业”)格局形成。再生稻面积近94.3万亩,水生蔬菜面积20万亩,蛋鸭存笼800万只。二是平原旱地产业特色明显。荆州区打造特色干鲜果生态观光、花卉林木种植和城郊休闲渔业三大特色产业长廊。江陵县特色水果、竹笋、药材、菊花种植基地蓬勃发展。三是山林产业加快发展。松滋、石首利用山地、丘岗地发展山林产业和林下经济,仅吉象公司带动石首、松滋等县市造林达2万公顷。全市林下养殖规模近700万只。松滋着力打造1.33万公顷柑桔长廊。

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一是规模不断扩大。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迅猛发展,面积超过全省三分之一。水生蔬菜面积近5年新增163%,面积、产量在全省排第三位。公安县享有“江南吐鲁番”美誉,葡萄种植面积占全省50%,荣获“江南葡萄第一县”称号。二是链条不断完善。全市小龙虾加工企业20家以上,以稻渔为主的专业合作社超过500个,县乡村小龙虾收购流通网点超过1000个,餐饮企业近3000家,相关从业人员近20万人。湖区莲藕产业已开发出莲子、藕粉、藕带、荷叶茶、莲心茶等系列产品。蛋鸭产业从饲料生产到成品深加工,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小胡鸭、双港、宇祥等大批禽蛋加工企业带动水禽产业发展。三是效益不断提升。据统计,葡萄产业亩均产值过万元,稻田养虾每亩纯收益达0.2万—0.5万元,泥鳅、黄鳝养殖每亩纯收益1万—1.5万元,蛋鸭产值9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92亿元。

提升品牌带动效应。通过企业、科技、政府、市场“四轮驱动”,实现从“卖资源”到“卖品牌”转变。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6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88家,生产加工范围涵盖粮油、蔬菜、水果、茶叶、鸭蛋、老鸭、小龙虾、药材等多个特色产业。“洪湖再生稻米”“洪湖莲藕”“洈水刁子鱼”“荆江鸭”等16个特色农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机食品5个、绿色食品149个。“荆州味道”优质农产品公用品牌,引领众多荆州品牌走向市场。

三、做好“融合”文章,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发展

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服务业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十三五”期末,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09.78亿元,比“十二五”翻一番。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十二五”上升12.8个百分点。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有所下降,但服务业税收仍占全部税收收入55%,服务业市场主体占全部市场主体84%,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促进融合模式创新。大力创新文化旅游产品、业态和营销模式,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激活壮大“美丽经济”。“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9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92亿元,比“十二五”分别增长103.41%和123.54%。推动华强方特园、园博园等文旅项目建成开园,推进荆街、楚国八百年、洈水“运动休闲小镇”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现有4A级旅游景区6家、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4家、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3家、3A级以上旅行社10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个、省级旅游名镇3个、省级旅游名村11個、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9个、省级农家乐15家。

优化融合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全市金融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仅2019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达到260亿元,全省排名第一;荆州市上市公司共10家,数量全省排名第二;现有3家上市报辅企业,5家入选省级“金种子企业”“科创板种子企业”,纳入省上市后备“银种子”企业23家,全省排名第二;新三板上市企业12家,新增四板挂牌企业45家,累计四板挂牌企业达到774家,量、质均居全省第一;累计保费排名全省第二。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连续十年获得全省金融信用市州称号,实现金融信用县市区全覆盖。

搭建融合发展平台。“十三五”期间,全市创建国家级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2家、星创天地4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孵化器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省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0余家,建立湖北技术交易所荆州分所。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6个、行业中介组织11个。现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2个、3个淘宝镇、1个淘宝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超过7000家,从业人员已经达到2万余人,快递法人企业81家。2020年完成快递业务量7000万件,网络零售交易总额达330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企业63家,进出口总额实现5亿美元。

(作者为荆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猜你喜欢

产值全市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日本印刷产业产值2018年第一季度略增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