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新喜:群众有事先想到我,是我的幸福

2021-04-01华南

中华儿女 2021年6期
关键词:铁树大栅栏北京市公安局

华南

在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铁树斜街社区,“郭子”郭新喜是个“大人物”。

身为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大栅栏派出所社区警务三队副队长,他首创二维码楼门牌管理,解决几十年大杂院人房管理难题,建立一个平台、一本账,清晰了然。作为铁树斜街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委副书记,他紧密结合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创新“枫桥经验”,在社区管理中落地生根。他创新“五制”工作法,主动实现社区基层共建共治共享。

在辖区居民心中,他是大家有事最先想到的人,遇事先问“郭子”,保准错不了。上任之初,他承诺24小时手机开机,8年多来未曾食言;他通过微信实现指尖上的“微警务”,让百姓少跑路、多办事。

2020年12月,北京青年榜样评选揭晓,“郭子”榜上有名。一时间,祝贺信息纷至沓来,其中一大半来自社区居民。有居民说,在这里住了三十年,“郭子”对百姓的牵挂有目共睹。大栅栏派出所政委王征旭说:“郭新喜的优秀有目共睹,他的成绩来自于他比别人多付出上百倍努力。”

所有创新,都是为保一方平安

2013年,铁树斜街社区原来的社区民警退休,郭新喜接下这项工作。派出所领导领着郭新喜来到社区,把他往社区主任面前一推:“这是小郭,咱们的新社区民警。”那年,郭新喜25岁,不爱说话,些许腼腆。

相比于北京很多大型社区,面积0.1平方公里、辖7条胡同的铁树斜街社区不算大。但社区位于前门,属于老城区旧居住区,几十年的大杂院,流动人口多、人户分离多,这是铁树斜街社区区域特点,也是痛点。北京的平房大杂院还有个特点:一个院只有一个门牌,进院后,再找哪家只能靠打听。

铁树斜街社区属于此类。一个院,少则五六家,多则四五十户,说去谁家怎么走,只能靠“进院门左拐再右转,往前走,左手边第四个门”甚至更复杂的词来定位。家里来客人,主人要到胡同口接。刚接片不久,郭新喜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刑警办案子,向我打听一个人还在不在铁树社区某号居住。我当时就懵了,放下手头工作就往社区跑,进院一打听,大家都说不知道。辗转找到老住户才得知,那人早不在此居住,也不知搬到哪里。”

这样的“挫败”,郭新喜当社区民警之初没少遇到。他意识到,工作多年的老片警,能对社区情况了如指掌,但那张“社区图”只装在他们脑子里。一旦他们退休或调走,新人还是两眼一抹黑,只能从零开始。如此情况复杂、房屋交错的平房区,如果住户信息采集不上来,就连开展工作的基础都没有。

郭新喜想把门牌精细化,做到一户一牌。他琢磨出一套18位精细化门牌,先找一个大杂院试点,把精细化门牌钉上没多久,大家反映找人方便了,快递能送到家了。他不满足,琢磨建立电子台账,对住户信息逐一登记在册,搜索时一目了然。

想法已定,但苦于没有技术,郭新喜暂时搁置想法。次年,北京市公安局派警力支援大栅栏派出所,前来支援的搭档赞同郭新喜的想法,一起加班加点两个月,做好了相关信息平台模型。雏形已有,正赶上大栅栏街道办事处相关项目启动,郭新喜的设计与他们不谋而合。

从一个大杂院试点到一条胡同,再到七条胡同,在社区工作人员帮助下,社区内近2000住户各项信息均采集到位。“社区情况图终于不只存在于老片警脑中,而是作为完整详实的社区档案资料保存在电子系统里。即便今后社区民警交接,新人也很快熟悉情况。”郭新喜觉得,这是与时俱进的“传帮带”。在此基础上,郭新喜还会同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对系统内容进行更新,保持资料有效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扎实的住户信息台账,让社区防疫轻松、便捷许多。

近几年,微信成为重要通讯工具。2018年,郭新喜注册工作微信,取名“片警郭子在您身边”,后来又注册“铁树社区安全卫士”微信公众号,设置微订单、微申报、微咨询、微线索等六项小功能。

打开“微订单”,“郭片警”承诺:“在对话框里您可以订制您需要的服务”,“我们向您承诺:为您提供最快捷方便的订单服务”。朴朴实实又可可爱爱,有的居民第一次“下单”时忍不住笑出来,感觉心情好了许多。

2021年春节假期,一位居民给郭新喜打电话,“郭子,邻居屋里水管暴裂,水都把家具泡了。你快找房主。”说罢,熟练报出邻居门上的18位微门牌号码。郭新喜顺着门牌号马上查到房主,在房主接到电话,从郊区赶来的路上,郭新喜已经联系到社区自来水管理部门,把住户自来水在户外的总阀门关好了。

玩转小科技,管理大社區。有人说郭新喜爱创新,郭新喜认为,所有创新都源于实际工作需求。“为了创新而创新是空中楼阁,为了解决问题而创新才有价值。”

“穿警服”的副书记,为社区安全吹哨

2019年3月,郭新喜多了一个身份——铁树斜街社区党委兼职副书记。

推行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是北京市公安局党委践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之举。这一制度实行后,“穿警服”的副书记从社区“局外人”变为“家里人”,依托党建进行社会治理、发动群众共建平安社区、参与所在社区(村)事务管理决策,为社区安全吹哨。

在社区的一座大院里,常年堆着一堆废品垃圾,占据公共空间、阻碍居民通行、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夏天天热气味呛人,几届社区班子都想解决,堆放垃圾的住户坚持不改,“还说都放了三十年,看谁能管”。附近居民无法忍受,拨打“市长热线12345”反映情况。社区党委召集郭新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实地查看,走访了解情况,郭新喜最终“吹响了哨子”。

多部门联动,陈年垃圾被清走,大杂院里老大难问题解决,附近居民生活重归平静。经此一役,郭新喜觉得,“成为‘家里人,开展工作更有着力点、更得心应手”。

现在,在北京的社区、乡村,活跃着4100余名像郭新喜一样“身着警服的副书记”,他们既是管片民警,又是基层党组织一员,维护一方稳定。

近年来,网络电信诈骗呈现持续高发态势,提示、教育居民防范金融诈骗成为社区民警一项重要工作。郭新喜通过各种方式给居民“打预防针”。郭新喜用自己新换的手机号几次打电话,居民都不接。终于联系上,居民反问:“郭子,真的是你吗?我还以为这是诈骗电话呢!”

“是我,是我,快把号码存上。”郭新喜连忙说,心里高兴得很,“看来日常教育还是起作用”。

工作做到这么细,还能怎样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安全感?按照市委市政府“接诉即办”工作要求,郭新喜在协助社区党委开展矛盾化解工作过程中,创新提出“办在诉前”理念,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将“接诉即办”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家,实现社区共治共建共享,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这项机制在北京市第五届机关事业单位青年“我为改革献一策”活动中被评为A类项目,得到上级领导肯定。2020年,铁树斜街社区110警情同比下降40.2%。

为群众办好事,是让人痴迷的事

“郭子,社区煤改电电话多少?”

“郭子,我要迁户口,需要带什么证件?”

……

郭新喜的一天,从清晨五点多起床后,查看手机微信那一刻开始。很多居民的询问不是社区民警的管辖范围,他也乐意回答。“也许我敲几行字,回答几句话,就让他少跑一趟,解决他一个问题。百姓满意,我就高兴了。”

他家离单位30多公里,他怕堵车迟到,每天早上六点出门,七点左右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是读当天《人民公安报》,查看前一天工作日志,研读要学习的文件……“熟悉新政策,学习新要求,看看哪些和我的社区有关联,我能做什么。”郭新喜说,日常点滴积累,是他创新工作方法,敢于回复“超纲咨询”的底气。

现在,郭新喜工作微信里有1900余户好友,每个都是姓名+门牌号+户籍类别的具体信息,基本实现社区全覆盖。两年多来,他与社区居民点对点互动超过3万人次,推送各类警情、防范信息有500多条。全天候、全地域、无障碍的沟通交流虽然很累,他知道被群众第一时间想起是“被信任的幸福”,必须“回以温暖、报以平安”。当社区民警之初,郭新喜向大家承诺手机24小时不关机。“直到今天,我依然可以负责任地说:群众留言回复和上门服务率,我做到100%。”

对于社区警务工作和社区群众,郭新喜是真爱。调解邻里矛盾,防止社区治安、刑事案件发生;警惕可疑人员混入社区,谨防入室盗窃案件;提醒居民、经营者安全用电用火,避免疏忽大意造成火灾事故……林林总总的小事,构成社区民警的日常。“社区民警什么事都可能碰上,要成为多面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于是,郭新喜通过媒体报道、案例学习、交流研讨等各种方式学习社区警务经验,形成自己的“套路”。每到一地,他要先看看当地社区警务墙是怎么设置的,“有点痴迷”。

社区邻里间,群众纠纷是最常见矛盾。一句不当话语、一个挑衅眼神、一个藐视动作都可以引起纠纷……产生纠纷原因各种各样,调解不善后果则不堪设想。一般的纠纷容易和解,非常棘手的纠纷就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巧妙地使双方冰释前嫌。

郭新喜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作为一名调解者,首先洞察纠纷当事者之间产生矛盾的心理因素,接着弄清当事者直接发生矛盾内容、产生矛盾原因、来搞清双方矛盾心理原因。二要结合前期了解,快速提出调解策略和方案,巧妙设置调解步骤,来缓和双方心理冲突。三要做好思想准备。遇到复杂棘手的纠纷,当事人拒不认错,无理搅三分,甚至侮辱调解者,这时思想上要冷静,态度上要和蔼,迅速改变策略和方法,用理智态度引导不理智心理和行为。”8年来,这样的经验,郭新喜积累了太多。

2018年,社区一户房屋出租到期,租客拒绝搬离,房主叫来郭新喜。三人站到一起,郭新喜一边了解情况,心里一边有了调解思路。他首先说明,不能因此纠纷造成严重后果,而后跟房客说:“房屋到期,不续租要搬走,这事合情合理。”

郭新喜又劝房主,“事已至此,让他今天搬家也不现实。你有理,也是通情达理的人,你看能不能退一步,给他一周时间搬家……”

几个回合下来,剑拔弩张的气氛化为和缓。一周后,租客搬家。“都说警民之间要做到鱼水情深,可是怎样鱼欢水悦,需要用心付出。”

从警10年,郭新喜获得个人嘉奖5次,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4次,获评2017年西城区“西城青年之星”、2017年北京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西城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北京市公安局“北京榜样·最美警察”、2020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北京市公安局“最美家庭”、2020年“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等。

相比荣誉,他更在乎百姓口碑。“鸭子在水里能感知水的温度,群众口碑是检验社区民警干得好坏的标准。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这句话说得多好啊。”

在北京,有一万多名像郭新喜一样的社区民警。他们日复一日浸泡于琐碎繁杂的日常,在充满烟火气的家长里短中,在堆满盆盆罐罐的街头巷尾中,在吵吵闹闹的邻里亲情中,用耐心、专业、敬业、尽责,支撑平安北京,护卫首都和谐。

2011年,郭新喜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进入北京市公安局。经过大半年培训,郭新喜被分到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区阜成门派出所,“那可是个‘好所,环境好、条件好”。大栅栏派出所政委王征旭说,“2011年,北京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每区选派一个民警,支援大栅栏派出所,郭新喜是主动报名来的”。那时大栅栏派出所“蜗居”在胡同深处,建筑已是危房,民警宿舍租在旁边平房里,没有窗户,黑咕隆咚,有时还有老鼠、黄鼠狼跑过。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郭新喜扎下心,一待十年。

穿上警服,却没有此前憧憬“当警察,破大案,抓逃犯”的风风火火,而是天天跟胡同里的大爷大妈、家长里短打交道,郭新喜起初难免感到琐碎,心里有落差。不过没多久,他又被大杂院“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关系吸引,觉得像是回到兒时乡邻间亲如一家的氛围中。之后工作中,郭新喜不断琢磨,对自己角色时有新感悟。如今从警十年、当社区民警八年,郭新喜重新思考,觉得“扎根平凡也很有价值”。

郭新喜担任社区民警那年25岁,胡同里的大爷大妈们叫他“郭子”。现在郭新喜已过而立之年,依稀生出华发,“郭子”的称号却没变过。平日,他下社区,走在路上总被人拉住聊几句,有的反映诉求,有的问问办事政策,有的没什么事,就想和“郭子”说说话。

因为派出所警力紧张,郭新喜和很多同事一样身兼多职。除了管社区,他还要参与巡逻、接警,不过不管多忙,郭新喜总要停住跟大家聊聊,“群众有事先想起我,是我的幸福”。

他说:“我永远是群众身边那个‘郭子!”

猜你喜欢

铁树大栅栏北京市公安局
不易读准的“大栅栏”
不易读准的“大栅栏”
大栅栏 承载南城地脉 见证数度繁华
铁树的种植技术
“一尺大街”长几米?
“网上北京市公安局”上线试运行
铁树真的千年才开花吗
春天的铁树
铁树也会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