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青春在林海孤岛绽放

2021-04-01庞兴航陈维奇

中华儿女 2021年6期
关键词:指战员林海消防员

庞兴航 陈维奇

冬季的大兴安岭原始林区,被平均厚达80多公分积雪覆盖,茫茫林海进入“冬眠期”,寒风萧瑟、万物俱静。但在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畔,一缕袅袅炊烟给山林带来一丝生机,白雪掩映中,一簇簇火蓝身影在林间跳跃奔跑,正在开展野外救援训练的奇乾森林消防中队指战员在极寒天气中呵气成霜、须发皆白,但热情不减、士气高涨。

特殊地理位置和恶劣自然环境造就奇乾中队独特“集体性格”。自1963年建队以来,中队先后被上级表彰为“北疆森林卫士”“五四青年奖章”“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建设标兵中队”……中队走出2名将军,11名师职干部,25名团职干部,荣立二等功5次、三等功4次。2019年,中队被中宣部列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宣传重大典型,被应急管理部表彰为“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集体)”,当年年底,应急管理部给中队记集体一等功。2020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北疆楷模”荣誉称号。

荣誉背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集体?集体中的他们,又是怎样一群人?

北纬53°、零下52℃,他们与山林为伴、寂寞为伍

深居北纬53°的原始森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历史最低气温“零下52℃”,年平均气温零下3度,无霜期仅70天,冬季长达9个月,不通邮、不通常电,距离最近的城镇有150多公里。偏远、寂寞、寒冷……几乎所有能想到的艰苦,在这里都能遇到,因此这里被人们称为“风停止的地方”。

这些考验早已成为奇乾中队指战员的“家常便饭”。自组建以来,中队就在这个“林海孤岛”扎下了根,一批批森林消防员数十年如一日,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祖国北疆95万公顷原始林的安宁。

一望无际原始密林中,山环着山,树依着树,红顶白墙的营房几乎是唯一现代文明元素。“来这里为了什么”“在守望什么”“大山外面的同龄人在经历什么”不时浮现在新消防员的脑海里。中队二级消防士高凯凯清晰记得,老消防员们每次外出体能训练,休息时,都喜欢对着层层叠叠大山呐喊,再一遍遍听着大山回声,这一声声“应答”,仿佛能回答他们的疑问。

“时间长了,适应了灭火和准备灭火的工作节奏,靠着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冲淡寂寞感,更何况身边有一起摸爬滚打、生死与共的兄弟战友,渐渐也不觉得有什么寂寞和孤独了。”这是中队三级消防士青伟来队后最大感受。

渐渐地,指战员们都发现了这个“孤岛”的最大闪光点。在寂寞中,点名一个不落,起床一分不差,训练质量丝毫不减,大山里的坚守按部就班。同时,这个闪光点也在指战员们自强不息中不断被放大。

中队指导员王德朋表示,相对于外部环境,他更在意内在提升。“在现有条件固化情况下,我会让战友们尽量多学知识,多读书,希望这些跟我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在服役期满以后,回家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与寂寞为伍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指战员们充分汲取书本中磅礴力量,一双双巧手勾勒出初心线条,一笔笔墨迹渲染了青春色彩。在寂寞中的坚守不仅照亮整个原始林海,也照亮指战员们的人生。

几年前,中队在拉练途中发现一块巨石,大家把石头抬回营区,并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石头命名会”。指战员们踊跃发言,好主意层出不穷,最后刚从内蒙古医科大学毕业的队医李宾说:“我看就刻个‘乾字,既是我们中队队名,也寓意自强不息的含义”,这一提议获得大家认可。于是,营区花坛中央,一个刻着“乾”字的原石被立了起来。大家都说:“这块石头是一名无言战友,累的时候看看它,浑身就有劲儿!”

“穿过了茫茫大草原,走进了巍巍大兴安,林海深处安了家,家名叫奇乾……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看惯了我的林海,爱上了我的奇乾。”一位转业老兵在多次到访奇乾后,大受感动,在这里写下了一首歌,歌名叫《家在奇乾》,成了中队人人会唱的歌。

“奇乾的魅力在于,外面的人不愿意来,里面的人不愿意走。”在中队营区一条栈道旁,挂着退役消防员王熙杰离队前的留言。

在日复一日与寂寞为伍的日子里,“不解”日渐消融,“不舍”正成为“孤岛勇士”们另一种特殊情感,且日久弥坚。

建队58年,独立扑救森林火灾380余次,他们用热血护佑林海安宁

这是一支每遇森林火灾,第一个出动、第一个达到火场、第一时间投入灭火战斗、最后撤离的中队。奇乾中队守护的大兴安岭林区是全国唯一集中连片原始林区,防火面积达到95万公顷,曾经有人计算,中队指战员人均防火面积约为2400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相较于白雪茫茫的漫长冬季,莺飞草长的夏天处处显露生机与活力。然而,中队指战员们最怕的莫过于夏季。原始密林间植被茂密,地被物厚达30公分以上,可燃物蓄载量大。加之独特小气候极易导致雷击火,引发森林火災。每逢春、夏、秋三季森林防火灭火紧要期,指战员需全天24小时战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森林大火。

山林起火时,汽车只能把指战员送到距离火场最近的公路,余下的路,都要靠他们用镰刀和油锯开出来,每名指战员必须携带少则五、六十斤,多则八、九十斤的打火工具和给养,前行每一步,倍加艰难。从奔袭火场途中负重前行到抵达火场后迎火而战,指战员面对的不仅是体力考验,更是意志锤炼。

除了这些,他们还要特别警惕来自大自然的威胁,比如蜱虫。这种携带致命病毒的昆虫,是大家必须时刻提防的可怕存在。在与蜱虫多年“亲密接触”中,指战员们总结出对付蜱虫叮咬措施。如果发现得早,可以用烟头把蜱虫烫出来,如果硬拔或者发现太晚,蜱虫会钻入肉里,只能用刀割进皮肉将其取出。奇乾指战员们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与蜱虫对抗后留下的伤疤,而这些伤痕,也成了老消防员向新消防员炫耀的“勋章”。

“与缺水相比,这些困难都算不了什么。长时间靠近烈火,会造成人体水分加快流失。所以我们会格外珍惜带的水,无论多渴,每次都只抿一小口。”这是指战员们多年打火经历中悟出的生存法则。

若是火场态势较差,长时间扑救耗完饮用水怎么办?“用刀划开桦树皮,插入一根木棍,引出水分,用瓶子接住。一个小时后,差不多能接三厘米高的桦树汁,大家分了,每人抿一口。”班长胡彭冲的这个“绝活”,多次挽回大家缺水后困境。

与城市消防员不同,森林消防员守护的这片绿色是无声的,灭火之后也听不到树木说一句谢谢,但是他们之间有一种独特沟通方式。

指导员王德朋回忆起这样一个画面:有一次经过一片火烧地,看到树上有几只鸟也不叫。当消防员们把火灭掉之后,这几只鸟在他们头顶盘旋着并发出清脆叫声。“那种声音对我们来说是种特别大的心灵慰藉。”王德朋说,如今他们和树木、动物形成良性沟通,“当融入到大自然中时,也不觉得这里生活艰苦了”。

建队58年,中队独立扑救森林火灾380余次,被誉为守护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桥头堡”,坚守在这里的一代代指战员们,用一次次无悔逆行,书写对应急救援事业的无限忠诚。

21000多个日日夜夜,2000余次青春接力,他们在无人区开辟出生命绿洲

建队以来,一代代指战员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怀着对绿色事业的执着热爱,在大山深处坚守神圣使命,在艰苦奉献中传递森林卫士独有的豁达与乐观。

“在巍巍兴安岭上,有我守望的地方,火红青春的岁月,编织着绿色梦想,告别尘世的繁华,初心在心中激荡……”指战员们广为传唱的《我深爱的奇乾》,字里行间都是对这片林海厚重、深沉的留恋与热爱。奇乾苦不苦,驻守在这里的指战员们最有话语权。

2003年以前,中队吃的是“补给饭”,喝的是“山泉水”,夏天萝卜土豆,冬天咸菜干粮。

“穷地方,苦地方,建功立业的好地方!”面对这一情况,中队党支部不把偏远艰苦作为中队发展进步阻碍,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带领大家在艰苦条件下创业。短短4年间,全体指战员硬是用顽强毅力、乐观精神,凭着手抬肩挑,磨秃60多把铁锹,将2米多厚冻土层进行土壤改良,造出10亩良田、3座温室大棚和1个暖气调温菜窖,菜窖里冬暖夏凉,能储存指战员们15天的菜量。土豆、酸菜、卜留克……指战员们按照食物类别分栏摆放。自使用菜窖之后,指战员们终于结束冬季啃咸菜干、吃杆(干)白菜的岁月,创造在全年无霜期不足80天的恶劣环境中实现伙食供应自给自足的奇迹。

训练是森林消防队伍最基础、最重要工作之一。在奇乾中队,训练实在不易。森林腹地没有场地,指战员们就在永冻层上打出水泥地面,平整出队列训练场,在灌木、杂草丛生山脚下开设出400平方米障碍场、训练场。第二年,中队因自建能力突出,被总队评为先进中队。

那段时间,人人都有腰腿痛,甚至有几名老消防员得了风湿病,可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班长林克峰确诊患有风湿后,无奈选择年底转业。当中队干部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说,只想带走一把菜地里的土。

曾经的奇乾中队一直没有网络信号,指战员们过着“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简单生活。2009年电信公司维护人员在后山建立起一个微基站,有没有信号全凭天气好坏,要是赶上风大或者天冷,半年没有信号也是常有的事。当外面的人都在用3G、4G时,指战员们还在用2G,甚至写信来和家人联络。2016年,莫尔道嘎镇电信公司的柴瑞峰了解到消防员情况后,费了很大周折,在中队院内建起通信基站。在视频中与家人“面对面”那一刻,这些在火场上被烫起泡都不皱一下眉头的七尺男儿,个个都红了眼眶。

苦寂环境中,中队指战员最先懂得的是感恩。寂寞岁月中,指战员们最先理解的是使命。多少复员回到地方的指战员也都成为各行业佼佼者。这些“老兵”经常会回到中队走走看看,为指战员们买些书籍和生活用品。聊天时,他们总会说,曾经苦中有乐的奇乾日子,是这辈子最珍贵的记忆。

8字精神密码,23代火种传递,他们让奇乾精神在接续奋进中璀璨夺目

58年来,指战员用“忠诚、坚守、創业、乐观”这8个字概括出奇乾中队精神,这8个字不仅蕴藏着指战员“从哪里来”的基因火种,更标定他们“走向何方”的路径地标。

“我在中队干过很多工作,喂过猪,种过地,现在负责发电、烧锅炉。”中队班长王震朴实地说。

说起王震,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中队维修能手。无论是灭火装备坏了,还是电器,只要王震在,这些机械没有不听话的。他甚至能够在维修时蒙上眼睛,连续快速拆装10种以上灭火装备零部件,无一差错。练就这一身本领,都源于师傅郭喜的影响和激励。

王震清楚记得,他刚来中队时,师傅郭喜已经连续9年不曾回家过年。因为奇乾冬天最冷时零下50多摄氏度,取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中队不通电,取暖全靠发电机,一旦发电机坏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必须自己掌握技术,能够及时应对各种故障,而师傅是中队唯一掌握这项技术的人。王震看在眼里,非常心疼师傅,他希望能够帮师傅分担一些,能够让师傅早点回家过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初中文化的他,硬是靠着三年刻苦学习和不断摸索,熟练掌握发电机、水暖、电焊、电器等多种维修技能。在王震看来,这是对师傅手艺的传承,也是奇乾中队精神传承。

“铁打的营盘”在时光流转之中新旧更替,永恒精神、不变初心始终在一代代“流水的兵”身上传承赓续。

当与树木朝夕相伴之后,消防员们也喜欢上用树木来表达自己感情。奇乾中队后山文化长廊上悬挂着一块刻有“樟子松精神”的木牌,大家把森林消防员比作樟子松——“扎根边陲、笑傲风雪、充满生机、昂扬向上”,森林里的白桦树更像是朝气蓬勃的战士,挺秀独立,与众不同。营区内外,指战员亲手制作烫画、米画、根雕,应有尽有,而且技艺精湛,奇乾精神所蕴含的力量扑面而来,震撼人心。指战员们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将奇乾精神刻在“林海孤岛”,也牢牢地刻在自己心中。

撑起一支队伍的脊梁,既需要精良先进的钢铁之器,更需要顶天立地的信仰之柱。

2018年,转制改革号角吹响,大家脱下“橄榄綠”,穿上“火焰蓝”,职责使命也由单一防灭火转为“一主两辅”应急救援任务。身上着装变了,初心为民宗旨不变;职责使命变了,负重逆行姿态不变。为了履行好新时代使命任务,指战员们接过奇乾精神火种,在原始林中再次吹响接续奋进号角。“奇乾中队没有孬种,以前是,以后也是!”指导员王德朋为大家做了动员,也下了命令。

应急救援干什么,就勤学苦练练什么;救援技能缺什么,就集中攻坚补什么。山岳、水域救援,结绳训练、急救常识……一项项崭新技能在大家反复摸索与实战演练中成功“解锁”,不仅如此,每个人都成为大山深处的“山里通”“铁脚板”“活地图”。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冬季练兵阶段性比武中,中队依靠奇乾特有的血性和胆气再拔头筹,用青春和热血捍卫“孤岛勇士”铁血荣誉。

无往不胜因有“魂”,无所畏惧因有“根”,这是中队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苦与乐的坚守中,得出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奇乾精神火种,也在一代代指战员心中孕育生长,成为全体指战员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炬。

新时代,新征程。中队在艰苦中坚守奇乾精神,也收获鲜花和掌声,但指战员们心里都知道,那山还是那山,那人也还是那人。

猜你喜欢

指战员林海消防员
浅析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安全防控
指战员作战安全认知力和行动力训练方法
浅谈救援指战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
为“蓝朋友”身上增添“文艺范”
欢 沁
冬阳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小小消防员 第十集
小小消防员 第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