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

2021-04-01邓倩

决策探索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国化成果习近平

邓倩

【摘要】在信息多元化的新时代教育工作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青年学生具有社会责任引导、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理论思维训练等重要的时代意义。高校要把握当下信息化时代的特征、青年学生的成长特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让青年学生将这些理论内化为正确看待社会问题的政治意识和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青年学生;思政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切实地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科学的、活的理论体系。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各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冲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当下青年学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意义,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诞生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和民族面临存亡危机。毛泽东审视国内革命形势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过程中,毛泽东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主张。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并形成了思想体系,为后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诞生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发展阶段。邓小平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动摇,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开端。之后,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仍然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开创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实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对发展新局面做到了与时俱进,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基点上提出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在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结合国际社会的發展形势,提出了中国梦、“四个全面”发展布局、“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发展理念,不仅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目的,更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为解决世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意义

(一)理论内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导向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危难中的中华民族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并完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站起来”的历史使命。1978年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强调注重人才培养。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从邓小平提出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到90年代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竞争日趋激烈,提出了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新时代的目标任务是实现“强起来”,新时代的社会使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向世界强国之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是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站位,使其明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所要肩负的责任。

(二)理论精神:新时代砥砺奋进坚定理想信念的动力源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理论自身和理论实践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这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丰富自身内涵、实现自我发展的信念和精神动力。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党的初心使命的理论来源。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马克思人民观在中国大地上的具体显现,是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科学保障和精神动力。9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仍将发挥强大的理论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是正义的,有强大的生命力。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的辩证统一,符合科学理论的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的逻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口号是对科技工作者和文教工作者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后备力量青年学生的精神激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引导青年学生逐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针对中国青年学子这个群体的,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把握中国发展态势,将社会责任赋予青年群体,让青年学子在学习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明确自己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其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蕴含的理论精神就是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根固本的渊源。在当代中国,坚信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过程中,青年学生要深入体会这些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历程及思想内涵,领悟党的初心使命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理论思维:信息多元化时代下塑造科学思维的理论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贯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育就是锻炼学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正确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用理论塑造思维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核心是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它贯穿在理论成果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也是党执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历史唯物主义是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正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当下国际和国内发展的客观情况,紧随国内国际时事动态,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就是学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过程,也是科学地塑造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把握主体特征,增强教育实效

针对青年学生的成长环境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青年學生进行思政教育时,要从教育内容上突出对其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从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入手,为青年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理论的内涵奠定基础,重点突出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青年学生认识到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树立个人与国家的发展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思想意识,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振兴,在促进个人发展的同时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针对青年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个性发展,思政教育不能只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要适应新时代青年的学习思考方式。利用好网络育人、实践育人的方式,不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青年学生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以理论为根基,全面营造理论教育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吸收理论知识而不是被动接纳这些信息,使其在思想上得到升华,将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信念充分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运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弘扬主流精神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融入网络思政教育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在网络领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理性和科学性占领舆论高地,旗帜鲜明地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博弈,以这些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削弱网络开放性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侵蚀,抵制网络环境的弊端带来的社会反应。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思政教育也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利用网络便捷高效、形式多样的优势,创新思政教育育人模式,运用多种网络手段为思政教育开辟新思路,向学生更高效便捷地传授理论知识,加强意识形态引导。在网络领域也要旗帜鲜明地宣扬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且要将网络生态安全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重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政治意识,辨识各种社会思潮,自觉抵制网络舆论的负面效应,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丰富思政课堂,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堂要在明确新时代教育主题的基础上丰富课堂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其科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演变过程,其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是指导大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大学生从这些理论成果中汲取科学的思维方式,诠释好这些理论成果的学理性和科学性,增强大学生对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可,并将其真正内化为自己思维方式的一部分,做到活学活用。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世界去中心化趋势明显,因此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积极回应青年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对当下最新形势的研判,其中的“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就是对逆全球化国际思潮的积极回应,对国际局势的协调贡献着中国智慧。思政课堂上要加强用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大学生理性认识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正确引导,运用这些理论的学理性和科学性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时事热点,正确看待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局势,让其在课堂中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正确看待社会问题的政治意识和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于不同的历史环境和发展阶段,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更具备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时代意义,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发挥理论成果的时代效用,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阎树群,李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关系辨析[J].理论学刊,2015,03.

[2]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2015,10.

[3]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2012,5:28.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383.

[5]骆郁廷,付玉璋.论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构建的时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8.

[6]葛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整体性的三维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5.

[7]石晶.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创新维度[J].新湘评论,2020(11):25-27.

[8]周新城.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相同,而现象则是多种多样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一个方法论原则[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02):5-16.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化成果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