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证理论视域下中国政治话语中习近平治国理念的研究

2021-04-01赵昕

决策探索 2021年6期

赵昕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话语作为中国政治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其独特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以论证理论为基础,以2012年11月15日至2019年10月1日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语料,借助语料库工具,对政治话语中体现出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念进行研究。

【关键词】政治话语;治理理念;论证理论;核心主题词

目前,对政治话语的研究多集中在批评话语分析和认知语言学视角,基于费尔克劳(2012)提出的论证理论的研究颇为少见。论证理论作为政治话语分析的最新发展,有助于笔者明晰话语主体的论证目的、所处环境,主体所持有的价值观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分析话语层面体现出的治国理念。

一、政治话语的论证本质

费尔克劳(2012)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来进行分析和评价,即政治话语的本质是实用论证(Practical Argumentation),即话语参与者(Agency)为实现一定目的,对某一特定政治行为和决策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的过程;论证从现实环境 (Circumstance,简写为Ci)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根据未来目标(Goal,简写为G)和实现途径(Means,简写为 M)的论证,以证明某一政治主张或决策(Claim,简写为Cl)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个论证过程都受话语参与者价值观(Value,简写为V)的支配,各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征为V→Ci+G+M→Cl。论证理论为政治话语语义分析提供了可操作框架,与政治理论中对论证理论的哲学解释和政治的本质相契合,是政治话语分析的重要突破。

费尔克劳认为,这种论证结构可以专门用于分析和评价各种类型的政治话语,如政府报告、议会辩论、对公共问题的评论和对经济危机的政治反应等。故论证理论是一个能够被政治话语研究者充分、全面、系统、清晰地掌握和运用的分析框架。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依次探寻了以下三个问题:政治话语中反映习近平治国理念主题意义的核心主题词及其搭配词有哪些?政治话语中习近平治国理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基于论证理论,政治话语中习近平治国理念是怎样体现的?

笔者借助Wordsmith5.0语料库工具分析2012—2019年319篇政治话语。语料来源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及人民网。定量分析主要体现为借助语料库软件处理文本,检索出体现习近平治国理念主题意义的主题词表。主题意义是判断词汇在观察文本中是否具有显著性意义的衡量标准。并建立主题词数据库,检索核心主题词及其搭配词。核心主题词的判断依据为该词作为主题词在一系列单篇文本中是否具有超常频率,具体标准为复现篇次(一般设定为≥2)以及该词在单篇的频数(一般设定为≥5)。定性分析主要体现为依据核心主题词的语义对其进行分类,并结合文本提取其中体现治国理念的方面,同时结合社会语境和论证理论进一步分析习近平治国理念是如何通过政治话语体现的。

三、分析与讨论

根据核心主题词的意义对其进行分類分析,发现核心主题词可分为四类,一为表示具体行动的动词,如“坚持”“建设”等;二为表示程度递进的词,如“加强”“深化”等;三为抽象政治意义的词,如“主义”“伟大”等;四为中国政府关注的具体方面的词,包括“社会”“改革”等。通过结合文本发现第四类核心主题词所表示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治理体系,如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诸多方面中,复现篇数较高(≥10)的为“社会”“改革”“经济”“生态”四个方面。此外,因“社会”的发展包含了多项事业的发展,而“改革”是中国发展史上最具特色的部分,“经济”为建设国家的基础,“生态”为中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以这四个方面为例进行分析。

通过将核心主题词及其搭配词所确定的核心话语与社会语境结合,能够形成清晰的核心主题词词网。如,核心主题词为“社会”,主题词网有“主义、中国、特色、发展、建设、经济、全面、坚持、小康、建成、制度、中国梦、扶贫……”

笔者进一步明晰论证前提和政治主张之间的实现关系发现,在社会方面,话语围绕社会发展的总任务、价值观、关注领域以及具体行动展开。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环境前提下,价值前提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共产主义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前提,实现途径前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脱贫攻坚”等,是实现目标前提的必要条件。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本”和追求共同富裕的治国理念。文本中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部分内容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变更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体现出注重生态环境的治国理念。其论证过程逻辑紧密,语言平实,政治主张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较强。

在改革方面的话语围绕具体领域、目标任务和具体行动展开。环境、价值前提与社会方面保持一致,目标前提为实现“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途径前提为多领域的体制改革、改革强军等,其中创新体制改革在文本中最为显著,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承袭前人执政理念的基础上,顺应新时代进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多领域、全方位的改革,与目标前提相契合,逻辑紧密,体现出他切实地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国家治理、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各方面均进行改革的全面性。

经济方面的话语围绕经济发展目标、现有经济体系、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进程展开。目标前提为实现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价值前提“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前提下,实现途径前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是实现目标前提的必要条件,体现了打造开放型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

在生态方面的话语围绕生态建设目标、生态发展进程和具体行动展开。目标前提为实现生态文明,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价值前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现实环境前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途径前提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等。整体论证过程逻辑紧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本研究将费尔克劳的论证理论应用到中国政治话语的分析中,有助于在汉语语境下拓展政治话语论证理论的应用。同时,本研究有助于促进人们理解政治话语,为政治话语中传达的习近平治国理念提供了语言学依据。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 N.&Fairclough,I. Pol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 London:Routledge,2012.

[2]狄艳华,杨忠,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核心主题词研究[J].外语学刊,2010(06):69-72.

[3]田海龙,政治语言研究:评述与思考[J].外语教学,2002,23(01):23-29.

[4]田海龙,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9.

[5]纪燕.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话语的概念隐喻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5):120-125,130.

【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政治话语发展变化及建设研究”(2019A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