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复位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4-01陈锦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7期
关键词:肠套叠肠管丹参

陈锦云

肠套叠是儿科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也是导致婴幼儿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腹部包块等,若未及时治疗则可引发肠坏死、中毒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生命安全[1]。小儿肠套叠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大多学者认为,其病因与患儿自身免疫状态、饮食习惯及结构、性别、年龄、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2]。手术是临床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式,套叠肠复位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开腹手术操作简便,技术成熟,费用低廉,但是创伤性大,对机体损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多,炎性刺激明显,不利于患儿术后恢复[3]。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微创性、术后并发症少,腹腔镜复位术有效弥补了常规开腹手术创伤性大、术后恢复慢的缺点,可有效避免腹腔暴露引发感染的风险,且在腹腔镜下可更加直观、清晰观察到腹腔内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更加便于腹腔内冲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肠粘连的风险。丹参注射液在舒张血管、抗感染、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方面具有显著作用[4]。本研究观察腹腔镜复位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肠套叠患儿5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伴有呕吐、果酱样血便、哭闹、面色苍白等症状,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肠套叠,符合手术复位术相关指征。排除肠坏死、肠穿孔、肠套叠持续时间长及病情较为严重患儿及伴有其他腹部脓肿、胃肠疾病和存在手术及麻醉禁忌患儿。所有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4~30(21.08±2.09)个月;病程3~32(8.93±2.26)h。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30(21.03±2.11)个月;病程2~31(8.79±2.35)h。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患儿家长均自愿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

1.2 方法 患儿均择期手术,术前30 min予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3020177)1 ml·kg-1·d-1静脉滴注,但最大剂量<15 ml。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患儿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及常规麻醉,于右侧腹部作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后进入腹腔,明确套叠肠段位置,确认无肠管坏死及穿孔后于直视下复位套入肠管,同时将回肠末端5 cm肠壁浆肌层间断缝至盲肠壁浆肌层,术后常规关腹缝合切口,术毕。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复位术:患儿体位与麻醉方式同对照组,于患儿脐下缘褶皱处插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并置入腹腔镜,明确套叠肠管位置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之后在左下腹、右上腹位置分别作主操作孔及副操作孔,置入无创肠钳,在腹腔镜下复位套入肠管,复位满意后缝合腹膜及皮下筋膜层,退出腹腔镜,缝合切口,术毕。术后所有患儿继续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24 h 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切口感染、肠梗阻、肠粘连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

炎性因子检测采集患儿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以3 5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日立717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

1.4 疗效评定标准[5]显效:术后患儿肠套叠相关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有效:术后患儿肠套叠相关症状显著缓解,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明显恢复,偶发并发症但对症干预后消失;无效:术后患儿肠套叠相关症状改善不明显或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7,P=0.037)。见表1。

表1 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2.3 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术后2组患儿IL-6、IL-8及TNF-α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患儿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8,P=0.048)。见表4。

表4 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小儿肠套叠主要是多种因素所导致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从而引发肠内容通过受阻,属于肠系膜血管阻塞引发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好发于婴幼儿。手术是临床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式,开腹手术操作简便,技术成熟,费用低廉,但对机体损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多[6]。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性、术后并发症少,术中可有效避免腹腔暴露引发感染的风险,且在腹腔镜下可更加直观、清晰的观察腹腔内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更加便于腹腔内冲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肠粘连的风险[7]。另外,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轻微,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且术中操作环境相对封闭,不会造成水分丢失及肠管干燥,有助于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有研究表明,胃肠功能紊乱后常会导致肠管痉挛,舒张功能失调,进而引发肠套叠。而当机体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时也会影响肠道平滑肌的运动功能[8]。

TNF-α是一种促炎因子,其水平的高低与机体的炎性反应程度呈正相关。IL-6与IL-8均可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状态及严重程度[9]。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抗氧化作用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修复自由基损伤,改善肠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抑制TNF-α并保护黏膜细胞,在小儿肠套叠治疗中可抑制NO的合成,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在手术的基础上应用可促进病情的康复[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6.92%,提示腹腔镜复位术更有利于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更高。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26.92%,进一步说明了腹腔镜复位术具有创伤性小,对腹腔组织损伤小,无需腹腔暴露,可有效避免水分丢失及肠管干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感染的发生风险。术后2组患儿IL-6、IL-8及TNF-α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复位术应激反应轻微,联合丹参注射液可有效消除机体的炎性反应,对促进患儿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腹腔镜复位术联合丹参注射液创伤性小,炎性反应轻微,术后并发症少,患儿术后康复快,疗效安全显著,在小儿肠套叠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肠套叠肠管丹参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
RP-HPLC测定石见穿中丹参素的含量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