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有效性对照比较

2021-04-01李艳芳谢广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偏头痛阿司匹林

李艳芳,谢广迪

临床神经内科疾病中,偏头痛是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一侧或两侧呈搏动性疼痛,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1-2]。偏头痛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如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等,防治措施必须及时实施,否则会导致病情发生恶化,引发失眠、焦虑、抑郁等。目前,在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方式进行治疗,但由于药物种类较多,药物安全性与治疗效果各不相同,其中常用药物为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本研究比较应用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试验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20~72(39.80±4.50)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3.28±0.80)年;其中无先兆性偏头痛28例,先兆性偏头痛2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18~68(39.29±4.18)岁;病程7个月~6年,平均病程(3.30±0.59)年;其中无先兆性偏头痛32例,先兆性偏头痛1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对比。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偏头痛。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器质性脑病患者;(2)哺乳期、妊娠期患者;(3)治疗依从性较差者;(4)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4022821)30 mg口服,每天3次,连续服用1个月。试验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50 mg口服,每天1次,连续治疗1个月[3]。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总有效率;(2)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皮疹、头晕头痛、皮肤瘙痒等;(3)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疼痛感越重;(4)2组偏头痛治疗前后各项发作指标,即每个月偏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

1.5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1)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头痛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头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间隔时间延长;(3)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1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9.59%(χ2=6.078,P=0.014)。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8.37%(χ2=5.018,P=0.02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2.3 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2.4 偏头痛各项发作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比对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个月后,2组偏头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疼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均<0.01),且试验组降低和缩短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偏头痛各项发作指标比较

3 讨 论

相关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中男女比例可达1∶2或1∶3,且家族遗传因素占比为5%~10%[4]。该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性头痛,主要症状为眩晕、嗜睡、恶心、呕吐等,且具有周期性、反复性发作特点,当患者处于安静、休息时,疼痛症状会得到一定缓解[5]。目前,尚未明确偏头痛疾病的发病因素,临床上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外界环境等有关。一般认为偏头痛发作相关因素为5-羟色胺(5-HT)代谢发生异常,由于血小板聚集明显,不断释放5-HT,对血管收缩功能造成影响,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血小板聚集性降低,降低5-HT含量,突然扩张颅外动脉,增加脑血流量,发生头痛。并且5-HT的激化导致前列腺素增加,从血管中溢出发生水肿,使得头痛加重[6]。患者发病易造成大脑局部组织受到损伤,甚至会诱发患者出现脑卒中症状,若发病频率越高,其脑组织受损程度会越重。临床上对于偏头痛,通常应用2种治疗方法,即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其中物理治疗是利用针灸按摩、心理疏导、氧疗、磁疗等实施治疗干预,能够暂时缓解患者症状,但是长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复发率较高。药物治疗常采用谷维素、罗通定等进行镇痛,对不良反应进行抑制,然而对此类药物进行长期服用会导致耐药性产生,诱发患者身心性疾病。因此药物治疗则大多数采用阿司匹林药物与尼莫地平药物,其中尼莫地平作为钙离子拮抗剂,可对细胞膜钙通道进行快速阻断,改善血管平滑肌收缩功能,对患者局部缺氧和缺血状态进行恢复,改善局部循环,能够起到抑制血管受损的作用,可调节患者脑细胞所含Ca2+浓度,防止患者脑部出现局部缺血现象,避免由于血管痉挛扩张而引发患者出现偏头痛症状;另外,尼莫地平可对血小板聚集和5-HT释放进行抑制,延长凝血时间,促进血清5-HT浓度增加,降低5-吲哚乙酸(5-HIAA)代谢产物水平,恢复血管收缩功能,促进患者疼痛感减轻[7]。但是部分患者在停止服用该药物后,易出现复发现象,并且服药后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阿司匹林药物是常见的一种镇痛类药物,能够起到解热、镇痛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于活性物质释放,将释放血栓烷A1代谢产物B2活性减少,对脑血流量进行恢复,进而防止偏头痛患者的颅内外血管受损,不仅能够起到镇痛作用,还能够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尼莫地平治疗相比,阿莫西林有效减少了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同时也缩短了头痛持续时间,可见阿莫西林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刘叶等[8]研究发现,相较于尼莫地平治疗组,阿莫西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说明阿司匹林药物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该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综上所述,相较于尼莫地平药物,阿司匹林药物在治疗偏头痛患者时效果更为明显,不良反应较少,明显缓解疼痛,同时可减少疼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偏头痛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