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路衍经济不该束手束脚

2021-04-01吴士尹

中国公路 2021年14期
关键词:雷公服务区场馆

文 吴士尹

这个世界,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凭什么服务区的发展就该死守着一个框框一成不变?类似“交通+文旅”这样的“花样”,不但可以玩,有条件还应该多玩。

几句闲言絮语,随风遍满东南;

不算文思所及,见笑各位看官。

数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

一盏香消茶冷,半生身老心闲。

前不久,全国首个文化体育主题服务区——雷公坳服务区在江西建成。除具备加油、如厕、汽修等基本功能外,还包含运动训练场馆区、实景娱乐互动区等八大功能分区及江西首个专业室内马术俱乐部、首座万种啤酒体验馆等省内首创项目,打响了“服务区+文体”的“第一枪”。开园以来,备受市民青睐,成为周边运动爱好者心中的“打卡圣地”。

交通企业做文体产业,堪称发展路衍经济的新招。但它一方面在社会公众中“叫好叫座”,另一方面却在行业内引发了不同的声音,几种典型看法是:雷公坳不算服务区;服务区玩这些“花样”,是“不务正业”。

讨论这些争议,有必要先了解雷公坳的“前世今生”,其前身为昌九高速雷公坳服务区,毗邻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距昌北机场、南昌西高铁站仅半小时车程。随着城市框架拉伸,这段路逐渐变为城市快速路,原本的高速服务区功能也因此日渐弱化,逐渐成为闲置土地。为盘活土地资源,江西交投集团以“留、改、拆”的方式,变“荒地”为“宝地”,雷公坳也成为江西省低效用地开发再利用的首批试点。

在笔者看来,从广义角度上讲,雷公坳算是一座服务区,而且,类似“交通+文旅”这样的“花样”,不但可以玩,有条件还应该多玩。

诚然,从概念来看,如今地处城市快速路旁的雷公坳肯定不算高速公路服务区,其服务的主要对象不是高速司乘,优先满足的也不是加油、维修、停车等基本出行需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业的变化,服务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其开放、共享的发展趋势有目共睹。

今年5月,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印发通知,明确鼓励建设线外服务区,提出打通服务区与周边道路的连接障碍,打造开放型服务区。再如,5月底刚建成的雄安新区三条新高速公路,服务区均采用开放共享的运营模式,让周边群众进得来,路上司乘出得去,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放眼望去,很多省份都在服务区“敞开前门,打开后门”上拿出不少新举措。就连普通公路都在积极利用道班等设施打造自己的“服务区”,满足公众更多需求。由此看来,雷公坳这座天然与周边无障碍、功能强大、可满足一定规模人群显著需求的大型道路基础设施,算不算服务区,答案不言而喻。退一万步讲,即使它确实无法套用现有服务区的概念,只要能完美契合公众的个性化新需求和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叫不叫服务区有那么重要吗?

再谈所谓“不务正业”。笔者认为,提出这种质疑的人想表述的其实是“不务主业”。目前,行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已步入深水区,创品牌首要主打差异化,拒绝同质化。说高速公路企业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算“主业”,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进一步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早在试营业期间,雷公坳诸如马术馆和足球场等热门场馆,提前几周就已“一票难求”,羽毛球、网球、健身中心等场馆人满为患也是司空见惯的景象。经测算,未来五年,这里将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0个、年纳税金额可达5000万元……公众有需求,企业有需要,对行业发展有促进,对经济效益有帮助,对社会效益有提升,试问还有比这更“正”的“业”吗?

这个世界,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凭什么服务区的发展就该死守着一个框框一成不变?发展路衍经济,关键靠创新,而创新需要打开思路,放开眼量,敞开胸怀,扩大格局,甚至要有试错的勇气和准备。有问题就积极解决问题,有障碍就全力扫清障碍。决不能还没走出两三步就畏首畏尾,束手束脚,自我设限。

猜你喜欢

雷公服务区场馆
基于AIoT+GIS的智慧服务区构建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技术的应用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
场馆风采
雷公奇遇记
雷公奇遇记之两面国
雷公奇遇记之审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