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起重机械检验技术分析与安全管理
2021-04-01青岛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张连红王钰鑫
青岛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张连红 王钰鑫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起重机械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企业生产中重要的装备,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常见的特种机电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空间广、运载能力强等特点,因而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实践证明,起重机械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流设备,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强制性手段加以管理,以达到在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同时,使起重机械得到真正意义上安全管理的目的。在现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起重机械的结构也更为复杂,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装置也被源源不断的引入其中,但是由于一些企业的管理及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不高或专业素质较低,远不能适应现代化起重机械技术发展的需求。在起重机械的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会对起重机械的安全与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也会对人身安全造成损害。因此,在起重机械的使用与管理过程中,为确保其安全性必须采取先进合理的检验检测技术,并通过做好相应工作避免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
■主要事故原因及分析
(1)设备整体倾倒事故。究其原因大多是:①主要是操作失误导致吊装作业不符合实际要求,或指挥人员工作失误而导致设备倾倒;②设备超负荷运行,致使设备本体结构不能满足实际施工需求而导致倾倒;③遇到特殊天气时,如大风等未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防风锚不固定等导致设备在作业时出现夹轨器失灵等问题,引发设备整体倾倒事故。
(2)人员挤伤事故。①设备在进行吊载移动时发生摆动,造成作业人员受伤。分析发生原因,一是作业人员工作失误,设备运行速度过快,所吊重物出现晃动等;二是指挥不当,未科学合理地选取吊载方案,造成重物晃动发生人员挤伤事故;②吊装重物在码放时发生倾倒造成作业人员受伤。原因多是所吊重物的旋转方式不正确,作业人员操作时缺少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③作业人员在对设备操作进行指挥或检修中遭到挤压碰撞。发生这种情况多是由于相关人员处于错误位置,或缺少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等原因造成。
(3)重物坠落事故。①吊装方式不合理。吊装钢绳间夹角过大,未装平衡梁,吊载代有棱角的重物时没有加装相应的防护垫或防护板等,导致吊载钢绳被割断后重物坠落;②吊索吊具本身存在安全隐患。起重设备吊钩或钢绳等组件没有及时进行检查与维护,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吊钩没有加装防脱钩装置导致重物坠落;③超载吊装。由于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与工作常识,对所吊重物的实际重量未进行明确评判则盲目操作,造成吊装时超载拉断吊索,导致吊索、重物坠落;④上升极限位置未安装限制器或限制器失灵,不能及时切断起重机械电源,直至造成吊载钢绳被拉断,引发重物坠落事故。
(4)触电事故。①作业人员误碰到滑触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是由于操作室规划缺乏合理性,与滑触线位于同侧,在操作机械时极易发生误碰,并且在靠近滑触线一侧也未设置隔离防护装置;②起重机械作业时触碰到周边的高压线路。原因是起重机械未设置隔离装置或其他安全防护措施,或指挥人员指挥失误而触碰到高压线路;③因维护人员疏于平时对电气设施的维护,或操作室未加装安全隔离设施等;④吊载起升物品时触碰到滑触线,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等。
■制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措施与意义
从当前起重机械的使用情况来看,因生产厂家和设备种类较多,不同标准的起重机械在设计、制造、验收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出严格的管理措施,并依据工作流程来完成相应的检验检测工作。虽然当前采用的检测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检测来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在对起重机械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缺陷的部位进行检验检测时,可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以确保起重机械的关键部件不会出现裂缝等问题,确保所用吊具、衬套等易受到磨损部件必须控制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内。若在检验检测中发现这些部件已经达到了所规定的极限值时,要求使用单位立即做好相关备件更换工作。检验检测部件的技术状态时,工作人员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来,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既要对起重机械中的每个细节部位进行仔细检查,还要严格依据相应的检查标准进行科学评判,以确保最终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为起重机械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1.政府相关部门要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能
政府监管不仅是国家赋予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更是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政府监管工作必须做好做实,政府监管的职能必须真正的落实到位,既要加大对特种机械设备的监管力度,各安监部门还要能够严格把控各种风险动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预案,让企事业单位在使用起重机械设备时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坚决杜绝没有资质的企业或设备流入市场,对所有使用起重机械的生产、施工等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绝不姑息,不仅要责令其及时整改,还要对造成事故的生产、施工单位等进行严厉处罚。
2.检验机构相关人员要认真履行设备检验检测工作
一是特种机械设备的检验机构在进行实地检验检测时,必须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安全标准及规定来进行,既要狠抓检验检测质量,又能及时消除设备的安全隐患,避免起重机械带病运行等问题发生;二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对制造厂商的安全管理规定,对起重机械制造资格等进行认证,并检验其所生产设备的安全质量是否达标,坚决杜绝安全质量不合格的起重机械设备流入市场,严把起重机械的制造、安全和质量关。对于安装、维修起重机械的企业,同样也需要进行安全质量方面的认证,对于不符合相应安全要求的企业,不但不得从事起重机械的安装、维护业务,还要对其进行公示以便广大用户予以了解和辨认。
3.施工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
施工企业要加强和做好在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规范施工流程等来禁止无证操作现象的发生。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大型机械管理机制,严格把控起重机械作业中的每个环节要素。要根据起重机械的类型、特点及作业环境等,制定出周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前的人员、机械、核算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作业流程与技术要求,作业人员的具体分工安排,安全隐患点的预控以及应急处理的措施等。
■起重机械检验检测的技术选用及步骤
起重机械在企业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使用过程中因各种事故给人们造成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而起重机械检验检测又是一项技术复杂且责任心极强的工作,对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政府的相关部门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既要严格做好相应的检验检测工作,还要做好后备队伍的培养工作,不断培育出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实现在检验检测起重机械时能够对各种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问题都能给出明确答案,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服务。在具体的检验检测过程中,需要合理制定和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完成相应的检验检测工作,既能降低各种事故的发生机率,提高检验检测工作效率,又可确保起重机械使用中的连续性与安全性。
1.检验检测时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检查好被检起重机械的相关技术资料。工作人员在开展资料检查工作时,必须做到所需资料的种类、内容全面和无破损,可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具体内容包括:①生产厂家提供的机械图、电气图、线路铺设图、零部件安装图、总体结构及安装图、使用说明书等;②生产厂家及使用单位提供的设备运行情况记录、事故记录、自检报告、事故处理等,是否进行了归类、处理信息反馈和相应的整改等工作。
2.检验检测方法的选择
随着现代高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为确保起重机械的运行质量和安全性能,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各类安全问题等,国内外已涌现出许多科技含量较高且使用便捷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如超声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金属磁记忆检测等。既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工作质量,也让人们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安全检测技术与检测方法。同时很多国家在实际的探索与研究中,因受到人们对安全需求越来越高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纷纷开始对起重机械所执行具体的安全检测标准加以明确,而且内容也更为细致化和科学化,并将其当成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我国的检验检测部门在对起重机械进行安全检测时,相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也做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以确保检测工作不出纰漏和更加科学。很多情况下,检测人员多选择早期检测法或光学检测法两种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检测起重机械设备的工作状况,也常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检测方法,由于起重机械的检验检测是一项相对复杂和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而且检验工作内容十分繁杂,所以在具体检验检测过程中,检验检测人员必须始终本着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坚决避免因检验检测人员疏忽而出现遗漏项或误判等问题的发生,以确保起重机械的运行质量和检验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3.做好细节部位的检验检测工作
为了保证起重机械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工作开展结果的合理性,必须做好相关细节部位的检验检测工作。例如,对电源情况的检验检测,包括采用电源的稳定性,电源周围环境的保护与处理,电源箱周围是否有干扰正常供电的物品,线缆有无线路交叉现象等。这些都要求检验检测人员在检测工作记录和报告中予以体现,以为后续整改或检修工作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既可保证日后检修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检修结果的准确性,也可为起重机械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结束语
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系统工作,无论在设计、安装、使用及维护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都要做到科学、严谨、规范和有序,以保证起重机械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制造技术的先进性、设备产品的优质性、使用的安全性与舒适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科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与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起重机械装备的技术水平会更高,并且在各行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国家相关监管部门要不断地通过对起重机械事故原因分析,以及相应安全管理大数据的不断积累,制定出更加有效、务实的安全管理办法,既能遏制起重机械设备事故频发的态势,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又能成为起重机械安全运行根本保障,确保企业长期有序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