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建设中市政道路设计的转变街道产品高端定制化探索
2021-04-01唐贵伟
唐贵伟
一、项目背景
以成都为代表的公园城市建设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对街道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满足功能的需求,更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其街道设计应该进行多个方面的转变,力求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高端定制化设计,通过不断完善街道设计的要素,丰富公园城市建设的内涵,不断呈现精彩的街道产品。
二、实施项目的必要性
2018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以来,成都市的建设围绕公园城市这个主题开展了系列的研究,深入探索其内涵和外延,并应用于成都市的城市建设,作为成都市的市政行业的深度参与者,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发现了之前行业设计的不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革。
三、公园城市建设中市政道路设计的措施
1.担当政府“智囊团”的使命
要有效地配合政府相关工作,施工单位需由传统分阶段设计转变为全过程的咨询设计,加强前期策划及后期运营。传统设计中设计单位接受任务后按照规定的建设程序先开展方案设计,然后开展初步设计、最后开展施工图设计。这个过程基本以规划为控制条件,以问题导向为基本出发点,内容齐全,有基本逻辑,解决了基本的功能问题。但存在一些问题:平淡无奇、缺乏创新点、同质化、无特色、没考虑需求主体。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应该进行建设程序的延伸,以做好前期必要性研究以及后期街道运营的研究。
(1)研究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通常情况下,街道建设的必要性研究主要策划分析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建议主要有:
①政策层面:城市更新需求、公园城市建设需求等大政方针。
②功能层面:街道需要完善的功能,如交通功能完善、能源通信等管线功能等。
③经济层面:产业升级需求,投入与产出比论证等。
(2)街道运营
街道运营主要指施工完成后街道的运营方案:
①推广运营。提前策划开街运营方案,宣传造势、积聚人气。
②经济账。引入社会资本,组建运营公司,实施街道运营,收储沿线优质商铺,收回投资成本。
③街道的维护、管养等。
2.适当挖掘文化要素,让项目接地气且有辨识性
在以往的文化挖掘中,往往都会大而全的提供文化素材,但存在标志性不强,不具有落地性等特点,很难做出有特色的文化设计。因此,文化发掘应深入、贴切,不追求大文化,而落地于街道本身的历史文化,辨识度极高。
以成都市枣子巷为例,该地没有直接说川蜀文化、金沙文化、休闲文化等大文化,而是在此基础上细化采用枣子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并通过牌坊、立体画、绿化、文化墙等形式予以呈现;另外,中医药文化通过产业植入进行传承和发扬,包括产业孵化、技艺传承、健康养生、文旅体验等,大大增加了其标识性和特异性。
3.分析精准的服务对象
在以往的道路设计中,通常都是在预测交通需求后,就按规范标准进行相关设计,没有系统地进行需求分析和客群分析。而实际上,每条街道的周边业态、用地不同,其人群组成不同,使用主体的需求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进行精准的人群分析。其中,分析方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根据用地性质进行类比分析等,其目的是了解各类客群的具体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针对性进行产业布局、功能布局,以最大程度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4.紧跟政策要求和设计热点
当国家层面提出了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新基建等新政策要求时,施工单位必须及时响应,探索新政策的内涵与外延,了解政策的目的,落实到设计当中。
再如,在公园城市建设提出后,成都市提出了街道一体化设计,要求人车和谐,控制车速,进行慢行优先设计、U型空间同步打造、场景营造、机非共板、路缘石降低,同时要求进行多杆合一建设智慧综合杆,建筑立面及围墙设计中采用垂直绿化、进行第五立面打造,景观设计中开展花径打造,组团化种植,箱体美化中采用市政设施彩绘装饰,拆违透绿等,这不仅是设计理念的重大转变,还是实时的设计热点,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及时理解和发展,并融入设计作品来最终展示,从而保证设计理念不落后、不过时。
5.在公园城市设计中不断融入社区发展治理等新要素
街道建设的要素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建筑、市政设施、交通设施等实体要素,还包括街道运营、管理等管理要素。社区发展治理是新近提出的管理要素,其落脚点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需求、送服务、解难题、防风险。而街道建设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将社区治理发展融入项目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与居民互动联系。建筑立面整治方案、门头方案等街道方案反复与居民沟通,听取意见,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2)与沿线单位共建共享。听取沿线企业单位的需求,将其需求转化为能实现双赢的工程实践。
(3)提供良好公共服务。扩展建设范围,解决社区实际问题,如为老旧小区解决内涝问题,在街道场景营造中增加居民活动交流空间等。
6.进行全要素的风貌控制
以前的设计中,风貌控制往往会被片面认为基本上是建筑风貌控制,即建筑外立面的风貌。事实上,为保证街道呈现统一的风貌特质,应进行全要素的风貌控制:
根据各条街道本身及周边的历史文化特色,确定街道本身总体的风貌特色。
全方位地梳理街道要素,如一条街道的整个U型空间主要包括了建筑立面、围墙、人行道铺装、车行道铺装、非机动车铺装、交通安全设施、路灯、城市家具、市政设施等,而所有要素都应按照总体风貌进行设计。例如,在确定了一条街道以民国建筑风貌进行建设后,需考虑建筑立面、围墙均采用青砖贴面,增加简欧风格的建筑连廊、仿古路灯、铁艺的牌坊、砖瓦结合的人行道铺装形式都彰显了街区的民国风情。
7.实行精细化设计
一条街道品质的体现包括了精心的设计和精致的实施。在设计方面,施工单位应对街道范围内的所有要素进行精细化设计:
(1)景观植物的合理搭配和应用。按整体风貌、景观特色要求及本地的植物特色确定街道主要的植物种类,搭配方式。
(2)围墙样式的多方案比选。围墙应结合周边环境和整体风貌要求进行多方案比选,多层次打磨,并最终确定。
(3)街道梯步的处理方式。梯步是街道中影响街道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尽量采取设计手法减弱梯步对街道的分割和对行人的不舒适感。
(4)道路的精心设计。道路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精准设计,包括路缘石的接缝处理、慢行铺装的尺寸,拼花搭配、非机动车道的LOGO、引导系统的专项设计等。
(5)互动设施的精心设计。街道要有活力,需合理设置参与性或互动性设施,如小游戏互动设施、游乐设施、科技设施等。
(6)街道IP的设计。根据每条街道的特质,结合文化要素、产业要素等进行升华,创造独特的IP形象,使街道具有独特性、识别性。
8.保证与时俱进
施工单位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广泛寻求智力支持,不断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创新和技术进步。目前科技进步迅速,公园城市街道设计也应与时俱进,体现道路的科技感、智慧感。对此,施工单位要广泛与各个专业单位合作,了解行业各类最新的发展方向,不断吸取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于街道建设;同时,还要在建设过程中应不断不断地完善公园城市建设的内容和方式,从而为市民提供更加美好贴心的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示,公园城市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施工单位应将街道进行高端定制化产品化设计,核心是按不同客群需求以人为本进行差异化、特色化设计。另外,通过全过程咨询、适当的文化挖掘、精准的服务对象需求分析、紧跟政策要求和设计热点,从而将城市建设为更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