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防排水综合处理技术的探析
2021-04-01王诚欣
王诚欣
(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杭州 310012)
1 引言
公路设施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公路工程的数量持续增加,遍布全国的路网结构基本形成,为人们的出行和区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排水设施是重要环节,做好排水设施的设计与施工能够提升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确保其达到预期施工效果。
2 路基工程防水排水施工要求
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防排水施工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对其施工要求进行明确,以保证防排水施工的质量和效率[1]。
1)在路基施工前,必须做好区域内地下水分布的全面调查研究,对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进行疏干、截断或引排,避免出现下渗、漫流和聚积。
2)路基施工中,应做好全线防排水系统的核对工作,确保管道、沟渠和桥涵等能够构筑起完善的防排水体系。
3)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路段,应依照设计方案,先在防排水工程及周边设置临时性防排水设施,然后,再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如果条件不允许,应先设置临时性防排水设施,然后,在路基施工环节对永久性防排水工程进行同步施工。
4)在施工环节,不能随意破坏地表植被,要对各类防排水设施进行维修清理,确保排水畅通。
5)应严格依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对泄水孔位置进行选择和布置,确定泄水孔尺寸等,保证排水畅通,砌体以及垫层材料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 路基工程防水排水综合治理技术
3.1 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项目所经区域为河流交汇形成的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工程所在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全年分为雨、旱两季。旱季干旱,雨季多雨,沿线年平均降雨量在1 500~2 000 mm,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5~10 月)。
为适应热带气候特点、减少雨季雨水冲刷影响,全线填方边坡坡率均采用1∶2.0,且配以植草、钢筋水泥混凝土、加宽护坡带防护等措施。项目全线分布冲积粉质黏土层,粉质含量较高,水稳定性较差。地表多分布道路、房屋及农田,局部路段房屋密集,沿线路基两侧密布积水坑、水塘及旱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切实做好路基工程的防排水处理。
3.2 防水排水设计
3.2.1 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排水设计包括以下4 个方面:
1)平原区一般路段排水。一般路段位于冲积平原区,采用散排,对于农田路段和地势有往路基侧积水趋势的路段设置土质边沟排水。边沟上宽2.0 m,下宽0.5 m,深0.6~1.0 m,土质边沟开挖后应夯实沟壁。
2)较大城镇路段排水。在较大的城镇路段设置盖板边沟排水,以方便路基两侧居民的生产、生活及出行。
3)桥下排水。桥面水通过泄水孔汇集至桥下,采用集水井收集并通过横向排水管排至附近窨井。
4)采用直径为50 cm 的圆管涵进行路段排水。对于一般的村舍路段和城镇路段,为及时排除地面水,在路基和民房之间设置土质边沟,且在村舍门口设置φ50 cm 圆管涵,以方便居民出入。而在医院、学校、村社等公共设施处也大多需要设置φ50 cm 管涵,以方便居民出入。另外,当路基排水经过与本公路平交的地方道路时,可采用φ50 cm 圆管涵下穿通过[2]。
3.2.2 路面排水设计
路面同样需要设置相应的排水设计,包括以下5 个方面:
1)横坡排水。降落在路面上的雨水,通过横坡排出路面范围,避免道路表面内出现积水,从而影响行车安全。由于雨季降水量较大,部分路段可以适当加大横坡,加速路表水排除。
2)超高路段排水。为确保顺利排水,采用内侧梳形盖板边沟和中分带开口2 种形式。超高侧雨水由设置于中央分隔带内的纵向流水槽汇集并导入集水井,横向排水管通过边坡急流槽排入路基排水沟。
3)圆盘及调头车道排水。圆盘及调头车道处路面采用往内侧横坡,通过钢管将水引出。
4)中分带排水。对水进行封闭,设置10 cm 厚的C20 混凝土进行底面封闭处理,做好边部引流设计,在上部高度约30 cm处进行中分带培土绿化。
5)路面结构排水。城市路面采用路面结构层排水,需要在底基层底面沉淀池内侧井壁预留圆孔,设置直径为5 cm、长度为50 cm 的透水软管。公路路段采用路面结构层排水,建议在土路肩每隔15 m 设置1 道碎石渗沟,渗沟宽度为50 cm,与土路肩培土同步施工,压实度不小于93%。
3.2.3 路基防护设计
路基防护加固工程是防治路基病害,防止雨水冲刷边坡,保证路基稳定,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由于沿线路基两侧密布积水坑、水塘及旱地,在雨季期间,路基处于水淹区,水害影响较大[3]。因此,针对以上情况设计施工以下防护工程:
1)一般路段:采用1.5 m 护坡道(普通土)两侧加宽路基防护,并植草防护。
2)局部低洼路段:采用钢筋水泥混凝土护坡(15 cm 厚),下部设置碎石垫层(10 cm 厚)。需在路基坡脚设置C20 混凝土护脚墙,以确保护坡整体稳定。
3)湖泊路段:采用土围堰结合钢筋水泥混凝土(15 cm 厚)防护,基础采用C20 片石混凝土。沿路线修筑土围堰,在土围堰内排水、清淤,并回填砂。
3.3 防水排水施工
3.3.1 不同填料的排水处理方法
1)当采用了对填土稳定性不利的填料(如冲积粉质黏土层)时,由于这些填料细粒成分多,当填土地基地下水、泉水丰富时,极易引起塌方且修补困难。因此,必须设置透水层,以降低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提高填土的稳定性。透水层可沿填土高度每隔3 m 设置1 层,且每层设有约6%的横向坡度,以利排水。同时,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除设置透水层外,还应设置坡脚排水系统。
2)对于易受侵蚀的填土路基,一般不能采用直接边坡漫流式的排水方式,应结合永久性的排水设施,设置临时性的排水沟及急流槽,进行集中排水。
3)为防止填土路基施工中由于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和污染,在临时排水道的终端还应设置沉淀池,特别是白砂沉积土的高填方更有必要。
3.3.2 防排水施工注意事项
1)拐弯路段的排水系统设置。路基施工时,拐弯处的排水沟设置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必须要保证排水沟顺畅,不能出现淤堵的情况。然而,拐弯处需特别注意,由于急转弯不能有效地将积水排出,故而设置排水沟时,不能出现急转弯的情况,否则,将直接导致积水持续存在于路基处,对路基形成长时间的浸泡,大大降低了整个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在该部分的结构中需要设置直径为10 m 半径的圆弧,长度应大约在500 m,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个路面排水的顺畅性,能够将积水及时排出,防止出现大面积积水。
2)渗透材料的选择。渗沟和渗水需要选择砂砾石作为其基础原材料,反滤层一般使用土工纤维作为主要结构形式,其层次和厚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而厚度在0.15 mm以下的砂砾石应在整体构成的5%以下,钢筋混凝土的过滤层应保持在25 cm 以下,如果土壤结构比较松散,应在其外部放置1 层防水层,从而提高整个排水效果[4]。
3)其他施工注意事项。在对路基进行防排水施工的过程中,应将地基承载力、填料填充情况、压实情况等全部考虑在内,如果发现地基承载力无法达到设计标准,则需要进行清理,重新碾压施工。选择路堤填料时,要求填料能够具备良好的水稳定性,常见的填料包括砾石、碎石土、卵石土、粗砂等,填料中有机物的含量不能超过5%。施工环节,路基填土需要逐层压实,确保其含水量和干密度能够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
3.4 做好管理工作
路基出现损坏是受到车辆荷载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要求施工人员能够定期做好路基路面和防排水设施的检查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对防排水施工设施进行调整和维修。在对地表水排水设施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明确降水量和地形地势,确保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及大小合理,太大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太小则会导致堵塞,影响排水。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应对出水口的流量以及排水体系的排水能力进行计算,依照计算结果分析现有的排水体系是否能够满足排水需求,将泄水口流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应明确,一般情况下,公路工程中的防排水设施都具有专用性,不能被应用在其他方面,必须是二级以上的公路,其防排水设施才能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被应用到其他很小的范围内。
4 结语
公路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路基工程的防水和排水的处理,将温度环境、地形环境、水文环境等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做好路线、路基和路面的合理规划,通过防排水设计和防排水施工,实现防排水综合处理,对公路路基的防排水效果进行强化,实现对于地下水、地表水和雨水的有效处理,切实保证公路工程的使用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