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1-04-01汪小红蔡厚军李国林莫建军
汪小红 蔡厚军 李国林 莫建军
(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广西 桂林541006)
现阶段,农村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的重中之重。相较而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应更加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需积极整合以往管理经验,从问题出发加强细节调控,以提高管理效率。
1 农村经济管理的积极作用
1.1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为了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应从实际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系统化地开展经济管理工作,一方面能约束农业经济体系中的各项管理行为,使相关生产与经营活动更具科学性;另一方面则可补充现有资源,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助力。除此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合理利用科学手段制定激励政策,从农民角度出发帮助他们解决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此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1.2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势必会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力量支持,促使其在诸多发展契机中取得新突破。但需强调的是,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处于劣势,尤其是对于各类新型技术的应用,不仅缺乏良好的信息环境,而且不具备应有的硬件设备。时代的快速发展会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诸多机遇和挑战,而不断创新经济管理方法,将可为普通群众创造更多的机遇,促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从而真正实现惠及农民的经济发展目标。
2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2.1 生态环境问题
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使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达到了新高度,但在农村地区,目前仍面临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在农村经济发展体系中,农作物种植是主要的生产活动,为了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需应用大量的水资源[1]。但对于那些与水源距离较远的农村地区来说,则极易出现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其次,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应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如果不能科学使用,则会对当地空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持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2 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近年来,国家对于农村经济建设的关注度在持续提升,并先后推出了各项政策制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仍与城镇经济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见表1)。例如,对于一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地方政府尝试采用提高粮食价格的方式来增加农民收入,但所得到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无法从根本上入手加快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日后发展中需更加重视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经济优势,除了要大力推广有关于蔬菜和粮食作物的销售业务,还要尽量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减少城乡经济差距。
表1 2013—2019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
3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力度
目前,农业经济已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为了打造出符合农村地区特色的经济管理体系,首先要提高环境保护力度。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中,很多农民群众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选择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产品,对当地水资源、空气资源及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虽然能在短期内增加收入,但却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2]。为了尽快摆脱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必须将环境保护纳入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地方政府应积极加大对先进技术的投入力度,面向农民群众宣传科学合理的耕种方法,通过真实案例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主动加入其中。
3.2 持续加大产业融资力度
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的资金支持来源于政府机构。但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如果仅凭国家政府的支持力量,将会造成经济两极化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为此,在下一阶段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地方政府需发挥指导作用,立足农村地区的基层劳动主体,根据当前经济发展情况加大融资力度,整合基层产业机构的支持力量[3]。要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以快速提升,则需得到强大的资金力量支持,进而使得农业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此外,各区域管理机构和相关单位也要整合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周边企业主动参与农业投资活动,为经济发展体系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更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可以留在家乡工作,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3.3 搭建电商平台
农村有着丰富的农作物与肉质产品,如果能妥善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将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水平。目前,电子商务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各大电商平台的稳定发展,农民群众可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打造出属于农民的电商平台。但是,需尽快构建成熟的电商管理体系,制定规范化管理标准,使农产品达到产业化生产水平,为农民群众开拓销售渠道,创造经济收益。
3.4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由人力资源来完成,因此要想顺利实现任务目标,则需尽快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经济管理队伍,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拥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可主动肩负起为广大农民群众谋福利的责任。首先,相关管理部门要面向经济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活动,在正式上岗之前,需审核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资质。其次,需在培训活动中加入技术内容,确保经济管理人员可充分了解农村地区的生产环境,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管理理念带给农民群众,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朝向现代化、科学化、先进化方向发展[4]。
3.5 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
在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中,农民需在土地中进行长时间的播种,且在后续病虫害治理和农作物管理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为此,在日后农业经济管理中,首先,应进一步推广信息化管理技术,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予以解决。其次,在进行农作物收割时,也可利用先进设备来代替人力资源,以提高作业效率[5]。最后,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农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速度,提前占据市场先机,根据当前市场的产品需求对农作物进行包装处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预测。地方管理部门要加快对信息化管理措施的普及速度,帮助农民群众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信息变化,委派专业人员为农民进行在线解答,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帮助农民群众解决销售与产品问题,多管齐下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4 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农业经济的讨论从未停止,尤其是在实现经济全球化目标的当下,农村经济发展成效对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任务的顺利达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实际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落后于城镇,两极化现象仍未得到妥善解决,无形中加大了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难度。为此,在日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需积极创新管理思维,认真整合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拓宽经济管理工作的辐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可以主动参与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伟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