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木偶戏

2021-04-01朱耀儒

金秋 2021年24期
关键词:二婶木偶戏戏台

◎文/朱耀儒

我的家乡在渭北高原,是一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山村,祖祖辈辈过着农耕生活,文化人非常稀少,但却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戏窝子,具有数百年历史的自乐班能演唱许多历史剧,且长盛不衰。说起我们村的自乐班,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木偶戏是自乐班的升级,让地摊上的清唱变成了高台上的表演。家乡人不够文雅,把木偶不叫木偶戏,而是叫做“泥头戏”。因为木偶的生、旦、净、末、丑各种形象的头,都是用泥土烧制的,所以,把木偶戏叫“泥头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木偶戏并不像自乐班那样每到年节或遇到红白喜事经常演出,而是只在每年的正月十二至十四演出三天。正月初,人们忙着走亲访友,到了初十,人都闲了,热心的戏迷就开始筹集各种材料,搭建临时戏台。木偶戏的戏台不大,小巧玲珑,方方正正。前台两侧各放置两条从学校借来的桌凳,供文武场面的演奏者落座。后台除了一条桌子之外,有一个上面打有一排小孔的木架,表演的人把打扮好的角色临时插在小孔上,随时可以取下来出场表演。

村里人一看见搭建戏台,就知道要演木偶戏了,便纷纷去请自己的亲戚来看戏。演木偶戏的消息一经传开,周围村庄的人也都知道了。他们会在正月十二这天蜂拥而来,台下一时人山人海,万头攒动,热闹非凡。我发现台下的观众大多数是亲友和外村的人。除了观众,那些小摊小贩也都会闻讯而来,在观众后面围成一个半圆,高声叫卖各种小吃。

木偶戏开演之前,挑木偶的人在后台打扮各种角色,台前则由武场面的演奏者开始敲打,这叫做打开场。打开场是为了告诉观众戏快要开始了,赶快来吧。打完开场,文场面的演奏者就开始调弦,他们以笛子为标准音,板胡、二胡的音都要调准。演出一开始,台下立即停止了熙熙攘攘的嘈杂和喧哗,观众都会肃静安闲地看戏。那些有点文化能看懂历史剧的人会主动给旁边的人讲戏情。戏演到精彩处,家乡的观众不会像城里人那样热烈鼓掌,而是大声叫好,气氛和城里一样显得十分热烈。木偶戏经常演出的戏有《二进宫》《走雪》《赶坡》《断桥》《斩秦英》《三对面》《打镇台》《藏舟》等等。有一次我和二婶在一起看《杀狗劝妻》,当看到焦氏先是那么自大狂妄,便说这焦氏也太过分了。后来看到曹庄真的动怒,一刀杀了狗,焦氏确实害怕了,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不仅变得温顺孝敬,而且显得十分轻狂,竟然会把“葱”说成“松”。看到这里,二婶笑着说,婆娘家就是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看来,不识字的二婶还是能看懂戏的。

看戏最活跃的是那些不安定的孩子们,他们除了爱看武打戏之外,其他戏都不爱看。他们一会儿追逐打闹,一会儿大声喊叫,一会儿去小摊买一根麻花咯嘣咯嘣吃,一会儿买一碗豆腐脑吸溜吸溜地喝,一会儿买些鞭炮噼里啪啦地乱放,胆大的也会钻进后台看那些打扮好的角色,常常被赶得乱跑乱藏。

木偶戏是家乡人的精神大餐,在生活单调而寂寞的乡村,看戏能够使他们得到一种难得的享受和慰藉,这就难怪他们那么看重和珍惜每一次演出了。

家乡的木偶戏在十年动乱中被迫停了下来,说是因为演的都是一些宣扬封建社会伦理道德,不能让那些糟粕污染群众,侵害老百姓纯真的心灵。改革开放以来,木偶戏又复活了,依然年年上演。我离开家乡已经快四十年了,一直没有机会回去看家乡的木偶戏。但先前看木偶戏的场景却经常在头脑回旋,在眼前呈现,让我涌起一阵又一阵难以拂去的乡愁。期盼着,期盼着,回乡再看看那引人入胜的木偶戏。

猜你喜欢

二婶木偶戏戏台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传统戏剧——木偶戏
木偶戏
圆明园戏台考
没主见的二婶
笑脸
戏 家
杜潘芳格的诗(二首)
木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