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蓝图展新卷 砥砺奋进开新局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大会各项议题侧记
2021-04-01□
□
锚定“十四五”发展蓝图,共商新阶段发展大计。3月5日至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两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开局起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四到团组,同代表委员们坦诚交流、共商国是,凝聚起14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一往无前的强大奋进力量。山东代表团各位代表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依法履职尽责,认真审议各项议题,积极提交议案建议,围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培植壮大、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等积极献计献策。
春满山河际,奋进正当时。代表们表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鼓足干劲,勇攀高峰,朝着“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坚定前行,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更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的过程。山东坚持问题导向,求真务实、较真碰硬,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出真招、实招、高招、硬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李亚新代表(冠县冠星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三班运转操作员):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只有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目前,制约乡村产业振兴的因素有产业化层级有待提升,产业振兴要素保障乏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品牌效应不强。建议在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上给予支持,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一是在品牌建设方面给予支持。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地方政府出台农业品牌的奖励政策,推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三品一标”认证,发挥原有品牌效应。二是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向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建设国家级示范区。三是在技术方面给予支持。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加强农业科研人才培养,稳步推进产学研项目的实施,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速度,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金晶代表(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岳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在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整治;另一方面,不能忽视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的保护,真正让传统文化发挥作用,留住看得见的乡愁。第一,强化村落保护意识,形成多方保护合力。文化、环保、农业等部门要深度介入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之中,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保护,共同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发展利用。第二,积极开展保护行动,对相关建筑进行修缮,最大限度地还原建筑原有面貌。对于建筑内部,可以根据居民生活需求加以变动。第三,建立相应保障机制,确保开发与保护权责明晰。制定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开发与保护权责清单,确定权责主体,明确谁来管、怎么管、管什么,明确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的范围和标准,促进权责清单落实落地落细。完善评估与监管机制,建立定期检查报告以及责任考核机制,防止因旅游开发破坏原有生态、景观、建筑和环境。加快制定和全面实施传统村落保护标准。
于安玲代表(济宁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人才的引进培养,但仍存在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高层次人才依然是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瓶颈。建议:一是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确保稳住心、留得下;加大各级农技人员培训,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库”。政府搭建有效平台,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把乡村振兴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纳入统一专家库,提供人才支撑。三是搭建“乡村振兴服务热线”平台。热线服务除直接解答问题外,对不能解答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记录汇总,及时联系专家库的相关专家,根据需要进行解答或提供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四是为农技服务人员提供交通保障。农技推广工作需要进村入户或到田间地头,对于有农技推广职能的单位,应给予车补或配备交通工具,保证工作正常开展。五是充分发挥“五老”作用。“五老”是指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织利用好这支队伍,继续为乡村振兴发光发热。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山东处在我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必须主动担当作为,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孔怡代表(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所所长):
种业作为农业的源头和“芯片”,在时代大变局中,既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围绕打好种业翻身仗,打造民族种业“中国芯”,建议:一是从“源”上抓保护。深入推进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查清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库,保护好携带重要基因的种质资源。二是从“种”上抓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实行定制化和精准化育种,加快突破性品种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品种,打破国外品种的垄断,实现高端品种的本土化。三是从“供”上抓保障。在优势良种繁育地区加快国家级区域性良繁基地高标准建设及品牌培育,提升农作物供种保障能力。四是从“推”上抓服务。健全新品种评价展示示范推广体系,打通品种推广最后一公里;健全种子质量检测体系,把好种子质量关。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种子假冒侵权行为,切实维护健康有序的种子市场环境。
郭锐代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钳工首席技师、中车首席技能专家):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革新和创新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一是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体系建设,完善技能人才的培训评价、职级晋升、业绩考评、激励导向、职级薪资、荣誉授予等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围,让高技能人才得到应有尊重。二是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自主评聘体系,指导企业为技能人才搭建成长通道,落实技能领军人才相关待遇和薪资制度,推行技能人才创新成果激励。三是多维度开展培训,提升技能员工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坚持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企业理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技能员工培训数据档案,建立技能员工培训评价制度。四是搭建社会公共平台,促进技能交流与人才共享。根据重点行业产业链分布,鼓励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综合类技能竞赛实训基地;打造综合性职工创新平台,开展职业技能网络线上培训、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创新成果推广,推进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
张永明代表(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为与企业无界面结合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里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法相比的优势,因此,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充分发挥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非常必要。然而,现在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建议对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一个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既有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又有重点企业参加,可以两个或者数个单位组成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入开展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依托骨干企业的产业化优势,实现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无缝对接,大大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效率,发挥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作为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经过三年多努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已初见成效,将坚定不移“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探索路子。
王雁代表(烟台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加快能源转型,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山东积极推动省内清洁能源开发建设,在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满足山东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的需要,更好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将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及配套电源同步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电力规划,尽快具备同步实施的条件,同时加快推动已建成“外电入鲁”通道送端电源建设,提高通道利用效率,保障电力供应。二是继续加大对核电、海上风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开发建设的支持,将相关规划和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电力规划,为项目实施创造条件。三是配套建设烟台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泉城—枣庄特高压线路等特高压骨干网架完善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电力规划,推动尽早建成投产。
王士岭代表(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政府、社会要多方发力,打出组合拳,进一步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带动整体经济发展。一是做好正面引导,推进实体经济中的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随着技术升级和业态提升,国内商贸物流、机械加工、建材木业等传统产业都面临诸多考验,部分产业的优势甚至在逐步萎缩。建议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确立课题、多部门联动合力攻关,就相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配套完善的优惠政策和智力、财力支撑,使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活起来、旺起来,带动实体经济整体繁荣。二是多渠道培育实体企业现代化人才队伍,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力度,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实施更加灵活的柔性引才引智政策,注重海外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鼓励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人才精准培养,储备和壮大我国科技力量,不断提升国内实体企业网络科技、国际业务、科研开发、设计、营销团队水平,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燕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生物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紧紧把握生物科技作为引领下一轮产业革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定位,抢夺生物经济发展主动权,已成为国家和企业的共识。在当前形势下,补齐国家生物安全短板,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支持引导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长期战略意义。建议:一是做好医药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规划,加强医药产业顶层设计,加快培育行业龙头,推动产业升级,早日建成医药强国。二是持续完善创新要素,持续进行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审评审批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国家临床研究体系,完善临床研究机构网络,落实临床研究鼓励机制。三是加强基础研究,强化以新药上市为核心的医药创新,加大基础研究在研发总投入的比例,探索设立国家转化科学促进中心,搭建基础医学到临床研究的转化桥梁。四是补齐短板,增强生物医药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大力推动“卡脖子”技术突破和首台套设备发展,做好“强链”“延链”“补链”,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聚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要牢牢把握国家重大战略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科学组织实施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提升半岛城市群能级,努力将山东打造成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大廊道、改革开放先行区、科技创新策源地、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沈志强代表(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做好黄河的保护和发展文章,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有,生态环境质量仍不稳固,防洪减灾存在薄弱环节,黄河水资源利用短板凸显,经济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建议:一是建立区域协同机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二是及早启动黄河保护法立法工作,不断健全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体系。三是加强政策倾斜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支持黄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丰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基金等产品。四是破解滩区防洪运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开展重点河湖、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推进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积极建设黄河流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提升黄河产业创新能力。五是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水资源。要加快建设黄河流域能源互联网,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引擎”,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改造,推进城市供水深度处理升级改造。
张金海代表(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职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上黄河入海口较大改道有10次,其中刁口河流路是黄河三角洲上第9条黄河入海流路,长约55千米,自1964年1月起行河,至1976年5月改道清水沟流路。刁口河流路停止行河后,河道自然形态发生较大改变,生态环境日益脆弱,河道功能不断退化,主要表现在,河道滩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密集,滩地开发、油田建设和农业生产星罗棋布,与黄河备用流路保护间矛盾日益突出;原两岸堤防因不御水而弃守,历经多年自然老化、失修、损坏十分严重,已无防御洪水能力;陆域、入海口湿地面积逐渐萎缩,湿地质量不断下降。此外,为抵御风暴潮的侵袭,虽然已经建设了部分堤防,但东营市北部仍有部分沿海地区为低标准土堤,因建设标准低且年久失修,失去抵御风暴潮的能力,甚至个别沿海地区无海堤,需实施黄河三角洲北部防潮堤工程,通过新建临海防潮堤、回水堤、挡潮闸等工程措施,打造黄河以北95公里沿海生态安全屏障。因此,建议将黄河刁口河故道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黄河三角洲北部防潮堤工程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
吴娟代表(胜利油田采油工首席技师、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注采201站采油工):
目前,长江水生生物的保护力度逐步加大,但黄河流域物种的消失没有受到充分关注,近几年,黄河流域的鱼类物种数量和渔业产量明显下降,多种黄河土著鱼已经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过度捕捞,水质污染、水电工程建设以及河水含沙量过高,这四大因素对黄河流域渔业资源造成毁灭性打击,是黄河鱼类资源的真正“杀手。以水质污染为例,据统计,黄河流域每年因为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有115至156亿元,更令人担忧的是,预计到2030年黄河实现全线通航,频繁的航运给黄河生态的治理带来更多挑战。今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已经全面进入了十年禁渔期,虽然在2018年初,黄河流域也开始从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实施全流域禁渔,但对于濒危鱼种的抢救而言,3个月的禁渔期显然不够。建议黄河流域全域禁渔,相关部门出台切实可行的渔民失业补偿方案,解决渔民的后顾之忧;加大对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企业排污的整治力度,加大信息技术投入,用科技手段强化对黄河支流水质的监控工作;适时出台黄河流域用水补偿机制。
深耕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新时代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能够更好地为实现民族文化认同、提升国家文化自信凝神聚气,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魂固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激扬起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气神,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张淑琴代表(临沂北城小学校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几年,部分省市通过红色文化传承保护立法,力求用法规的形式推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实现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临沂市红色文化传承保护条例》是国内首部以红色精神资源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已于2020年7月1日实施。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自今年起实施,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当前,从全国层面看,红色文化传承保护还存在力度不均衡、红色文化重要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全国层面立法保护传承红色文化至关重要。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色文化传承保护法》。明确立法的原则、红色文化传承保护的职责,设立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资金,明确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
孙建博代表(淄博市林学会理事长,原山林场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关于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新思想、新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还要不要艰苦奋斗,如何进行艰苦奋斗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原山林场为例,近20年来,新一代干部职工经过艰苦创业,把一个陷入困境的“要饭林场”,变成了一个山绿、场活、业兴、人富的现代化幸福林场,充分展现了原山林场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拼搏精神,为开展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艰苦奋斗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和典型范例。艰苦创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成就各项事业不可或缺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议始终坚持把艰苦奋斗精神贯穿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让艰苦奋斗精神在全体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心中牢牢扎根,让艰苦奋斗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擦亮发展民生底色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在“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民生福祉类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超过三分之一,占比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传递着发展的民生温度。民生暖色,折射高质量发展成色。改革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日子有奔头、未来有盼头。
曹金萍代表(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
近年来,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一大批形态多样、分工精细的新职业应势而生,对创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选择大有益处。作为新兴事物,新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群体诉求高度分化,行业门类、利益关系非常复杂,政策帮扶的整合难度很大;二是社会保障覆盖不足,大部分新职业青年是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很难纳入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成长发展压力巨大,社会认同普遍不高。为促进新职业青年的成长发展,建议:一是完善福利保障和劳动权益保护,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灵活性,解决参保难、转接难等问题,逐步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提高新职业青年的就业能力,进一步完善新职业在国家职业认定与分类系统中的界定,建立技能等级评定体系,让新职业青年的职业发展通道更加畅通。三是增进新职业青年的社会认同,选树优秀典型,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新职业发展的规范管理和行业自律,改变社会对新职业存在的错误认识和污名化偏见。
仪爱文代表(东明县人民医院监事会监事、消化内科主任):
我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是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为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提供保障,使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县”。然而目前存在着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建设不够重视、医疗机构建设方向偏差等问题,尤其是三级网“网底”村级卫生室功能不断弱化,出现基础设施差、村医年龄大、薪酬待遇低、工作负荷重等问题。建议:一是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将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纳入美好乡村建设工程,内部统一配套设施,规范建设,严格验收,努力改善村卫生室条件。二是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乡村医生可以实行“县聘、乡管、村用”,纳入乡镇卫生医院合同制管理,享受医院合同工待遇,解决乡村医生“老无所养”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乡村医生队伍中来。三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在岗乡村医生培训制度;开展乡村医师轮训,定期选派到市和县(区)级卫生机构进修学习。
王凌代表(枣庄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枣庄市立医院首席特聘专家):
幼儿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提升我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办园质量需要坚持普惠性为主体,强调普遍惠及、人人享有。但是目前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办园仍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压力,主要表现在新建小区幼儿园尤其普惠型幼儿园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幼儿入园需求;小区幼儿园责任不明、发展困难、监管不力,“入园难”成为重大的民生难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议:一是明确目标,加强管理,完善城乡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及管理使用的相关政策,理顺职能部门事权关系,彻查配套幼儿园应建未建、建而不交、建后闲置、挪作他用等问题。二是增加供给,做好小区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工程,支持小区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三是由各级政府综治办牵头,采取疏堵结合方式多元整治,逐步取缔小区内的非法办园,增强对小区未注册幼儿园的查处力度。四是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推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建立以教师职称为基础的幼儿教师薪酬制度,提高办园水平。
许传江代表(莒县城阳街道岳家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农村养老问题不仅事关亿万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庭幸福生活,而且也事关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加强与稳固、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前农村养老问题主要表现在养老体系构建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养老床位少、空床率高,农村地区互助养老资金捉襟见肘,服务对象范围有限、服务项目单一等。因此建议:一是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支持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型养老服务发展,鼓励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二是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构建政府兜底的农村老年人特殊救助制度。将患大病、长期慢性病、残疾和70岁以上高龄独居人口,按程序纳入低保范围,适度增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保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三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行低保制度,将现有低保制度由生存保障进一步延伸至养老保障。四是以村庄为依托建设小型互助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幸福院),实现农村普惠性互助养老。
陆海统筹向海图强 开创经略海洋新局面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要求我们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全局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使命担当, 提升“向海”综合能力和水平,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吴立新代表(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加快海洋高质量发展,使海洋经济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离不开新兴海洋产业的崛起和快速发展,而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海洋技术的支持,依赖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海洋技术科学人才投身其中。建议:一是在交叉学科门类下增设“海洋技术”一级学科,以涉海多学科交叉技术创新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于海洋强国战略。二是从招生计划分配、生均拨款系数等向设置海洋技术本科专业及学位点的高校倾斜,鼓励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设置海洋技术本科专业及学位点,发展海洋学院,培养更多的交叉型、创新型和复合型海洋技术人才。三是选拔和培养一批把得住方向、做得了科研、带得了队伍的海洋技术方面帅才型科学家,建立有利于培养帅才型科学家的人才政策体系,创造支持帅才型科学家自由开展研究的环境与氛围。四是完善海洋技术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探索产教融合途径,鼓励校企合作设立海洋技术学院或产业研究院;建设国家海洋技术网络教育平台,建立不同层次的海洋技术职业教育体系,依托地方和企业构建实习实训平台,实现规模化人才培养,建立海洋技术类人才储备库。
王修林代表(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山东省委主委):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危机日趋加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海水淡化是沿海严重缺水地区最适用且最可持续的淡水来源。目前,我国已全面掌握海水淡化系列技术,初步建成海水淡化成套生产装备制造和应用体系,但在法律法规、标准、支持政策和跨部门综合协调工作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堵点、断点和空点。围绕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于推进海水淡化和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等要求,建议抓紧建立完善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和跨部门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在我国沿海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批准设立“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示范区”,确立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的法律地位,为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提供法律依据;完善海水淡化生产行业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将海水淡化技术标准体系纳入国家水资源利用标准体系;明确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和利用的职责分工,加快推进我国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
郝芳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是撬动发展的杠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在推动物流港向贸易港、金融港转型,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探索实践中,现有银行服务产品多样性、结算便利性不够,有效支撑力不足,亟需设立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法人银行提供专业、精准服务。青岛西海岸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双节点价值,是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依托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现有基础、成熟经验和先行先试优势,探索设立法人银行,将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因此建议依托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法人银行,探索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全面落实国家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政策,在跨境投融资等方面开放创新、先行先试,创新离岸金融、航运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服务,打造金融资源集聚的新高地,更好支撑青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山东海洋强省建设,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持续增强发展活力
推动大国经济行稳致远,需要创造奔涌不绝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是实现经济行稳致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
高明芹代表(山东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
近年来,各级大力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努力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普惠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取得一定成效。但受政策机制制约,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经营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建议:一是更大力度落实担保机构税收优惠政策。从国家层面建立担保机构税费奖补机制,加大准备金税前扣除优惠力度,并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缴纳增值税予以适度补贴或返还,切实减轻担保机构经营负担。二是加快推进银担2:8分险落实落地。协调督促银行总行自上而下推动银担2:8分险政策落实,提高对基层政府性担保机构的授信准入效率,共同建立银担双方平等伙伴关系,提高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开展支小支农业务积极性,为小微企业、“三农”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三是加快银担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切实降低融资担保机构接入人行征信系统门槛,搭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全国性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对企业及法定代表人主体资格、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信息及时更新,进一步提高担保机构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力保障金融机构筛选优秀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支持。
姜卫东代表(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精准解决“百姓”痛点、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失信曝光和失信联合惩戒力度,信用法治建设扎实推进。但某些地方和领域仍然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诚信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建议政府和各社会机构共同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诚信体系长效机制。一是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消除地方保护壁垒。二是加大惩戒力度,健全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构建无死角的信用监测评估体系,严肃追究失信责任。三是健全信用信息系统,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行业信用监管,完善信用监督长效机制。四是司法部门多措并举发掘“老赖”财产线索,根据隐匿财产的情节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罚款强制措施。五是进一步开展诚信金融宣传教育,创建“诚信金融教育基地”,形成一个“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良好信用环境。
司留启代表(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同时中央财政每年也投入大量资金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财政资金拨付效率对于尽快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实施规模性纾困政策的直达机制,保住了上亿市场主体,有力支撑了城镇新增就业,为经济稳定恢复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提升涉企财政资金支付效率,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建议:一是梳理现有产业支持政策,参照“免申即享”模式,建立全国统一的产业政策兑付机制和平台,对适于纳入范围的政策应纳尽纳,规定资金兑付期限,严格监管执行。二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涉企财政资金快速拨付流程,使财政资金直达企业。明确申请申报条件,由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网上申请,规定各级审批期限,审批过程透明化并接受相关方监督,尽可能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将各级惠企财政资金直达企业。三是在各级财政年度预算中,确保惠企财政资金的及时拨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法乃公器,民为邦本。”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始终让人民群众成为法治建设的受益者和推动力量,汇聚法治中国建设磅礴力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进。
谭先国代表(威海市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律师事业发展迅速,律师工作和律师队伍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少数律师职业道德水平低下,违反执业纪律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建议:一是健全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对律师事务所未尽到管理职责,甚至纵容、放任本所律师违法违规的,要追究律师事务所及其负责人的管理责任。二是加快律师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全国律师征信系统,对律师代理公益性案件等正面行为加分,对律师违反职业道德等负面行为扣分,推进律师诚信执业、规范执业。三是加强律师协会行业自律管理,将公、检、法机关人员和专家学者吸纳进惩戒委员会名单,掌握监督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四是强化社会公众监督体制机制,把公开听证作为提升律师行业惩戒透明度的重要抓手。五是完善司法行政机关监管职能,有效落实各项监督管理任务,形成分工明确、衔接顺畅、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维护法律权威,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印萍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每年全国以及省市区县各级两会期间都会收到大量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将相关问题纳入检察公益诉讼监督范畴,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及破解检察公益诉讼发现线索难等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实现了代表建议的案件化办理,通过检察机关这一专门司法机关跟进相关事项办理,对于提升代表建议、委员提案的有效落实率也具有重要意义。而人大质询、专项视察等监督方式,也能为监督事项的有效落实提供多重保障,强化了人大对检察工作的有效监督,由以往的代表事后听取汇报式的被动监督,转变为代表过程参与式的主动监督。为此建议在全国构建代表建议(委员提案)与检察建议的衔接转化机制,明确了衔接转化的工作节点、流程,凝聚人大监督职能与检察监督职能合力,推动社会治理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服务和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王新杰代表(潍坊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
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出台后,大部分司法鉴定业务被推向社会,依托高校、医院以及个人性质的社会鉴定机构不断增多,但相应鉴定人资源极其匮乏。同时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建设的滞后,导致对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不能有效进行自律管理,一些社会鉴定机构因为自负盈亏,受利益驱使,一个鉴定项目有时被拆分成多个项目收费,出现“天价鉴定费”;或者受当事人请托,为谋取最大利益,多次更改鉴定结论,鉴定结果公正性无法保证。对此建议:一是加强对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司法鉴定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对司法鉴定结论的认识及应用能力。对发现的错误鉴定、虚假鉴定,及时通报司法行政部门,督促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对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予以处理。二是对内要加强对司法鉴定机构委托主管部门的廉政教育及纪律审查,加大违规违法查处力度;对外要对备案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动态分析,保证正常的司法鉴定秩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检、法、司协同机制,提升司法鉴定活动监管效能。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应当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张桂玉代表(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近年来,信访成为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渠道之一,信访工作调解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日渐突出。但与此同时,不法分子利用信访举报便利,诬告陷害、恶意举报的行为也随之增多,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法治化营商环境,损害了企业合法权益。建议:一是完善打击缠访闹访的法律法规,赋予基层执法部门执法的底气,让基层党委政府在解决信访人合理诉求的同时,也能依法解决违法信访问题,不一味迁就、退让。二是加大对通过网络组织上访闹事者的打击力度。网络成了闹访者串联滋事的新载体,而对其监管打击仍存在很多盲点,须加大对借网络违法生事者的打击力度,发现违法犯罪活动及时予以取证。三是建立起依法、逐级、理性、有序的信访新秩序。现行的信访机制给地方政府造成很大压力,为了实现严控上访目标,不得不付出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建议进一步完善信访机制,改变以信访数量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机制,建立以信访问题解决程度为主的核查制度,进而构建依法、逐级、理性、有序的信访新秩序。
王学斌代表(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民革临沂市委主委):
当前,我国广大农村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向城镇化转变的重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因家庭、邻里纠纷引发的不安定因素逐年增多,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加强农村矛盾纠纷仲裁服务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调解作用,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聘请村组调解能手,调处民间纠纷;对于无法调解的,引导通过诉讼依法解决矛盾。二是强化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公安机关应按照“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的原则,因势利导、因情施策,掌握主动、强化联动、抓住重点、依法教育,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三是村委会、社区等组织平时应该全面了解辖区内人员基本情况,密切关注重点人群,发现苗头及时介入,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贫困人群实施社会救助,从源头解决问题,避免演化为巨大债务纠纷而导致恶性案件。四是重视在农村地区进行正面宣传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倡导和谐友爱、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