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秘密的三个洞察
2021-04-01陈晓梅
文|陈晓梅
王欣婷 著
青岛出版社
出版:2020年7月
定价:58.00元
“是那年夏天的事情。那时我们不怎么上学,有的是时间玩。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鸽子。”我是在读刘海栖的小说《有鸽子的夏天》注意到爱阅公益微信公号的人物专访的。在那篇专访里,刘海栖谈笑风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语言风格、灵感来源、创作动机到中国童书出版业的前世今生,隔着手机屏幕几乎可以听见这位“心里住着一位少年”的作家和出版人标志性的有感染力的笑声。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圆满的人物专访。出于职业习惯,我看了一下作者名:王欣婷,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爱阅公益童书作者专访的负责人。
说起爱阅公益,这是一个专注于0-12 岁儿童阅读领域颇具特色的公益性组织,其使命为“让每一个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成为终身阅读者”,愿景为“高品质儿童阅读推动美好未来”。自2010 年成立以来,陆续推出了“阅芽计划”(为深圳0-6 岁儿童家庭免费发放匹配孩子年龄的绘本和家长指导书,目前已经有13 万家庭因阅芽包开启了早期阅读之旅,同时培育专业儿童早期阅读推广人,打造儿童早期阅读线上服务平台),“书目研制”项目(研制“中国小学图书馆基本配置书目”、“爱阅早期儿童阅读书目”、“爱阅童书100”,为0-12 岁儿童研发专业书目,做儿童阅读的合格守门人)和资助项目(设置有“阅林计划”项目、“儿童阅读研究支持” 项目、 “IBBY-iRead 爱阅人物奖”),并从2018 年开始发起倡议,将每年的12 月28 日设立为“亲子共读日”。可以说,爱阅公益的项目覆盖了儿童阅读领域从读者应用、阅读信息、学术研究到社会公益的整个生态,承载组织各项目内容的自媒体“爱阅公益”公众号与小程序某种意义上已经具备了儿童早期阅读公共平台的雏形。
作为“儿童阅读把关人”工作的一部分,爱阅公益2017 年启动了“爱阅童书100”项目,每年组织儿童阅读和媒体专家从当年新版的童书中遴选出100 本优秀童书和10 本教师用书盒装捐赠给全国的1000 所乡村小学图书馆。王欣婷的工作就是与入选“爱阅童书100”作品创作者对话,挖掘优秀童书背后的创作秘密,通过爱阅公益公众号分享给包括捐赠对象在内的广大读者,她的新书《寻找童书的真生命——世界童书创作者访谈录》,即是作者几年来所做部分专访的合集。王欣婷在自序中说,“上乘的文学作品是有质感的,这种质感编不出来,它源自作者生命中的积累、发现和感悟。这样的作品是有‘真生命’的”。她希望,她的采访,她与采访对象之间的真诚提问与回答也能具有这样的“真生命”,希望通过对全世界范围的优秀创作者的经年持续采访,能够描绘出不同时期儿童文学创作者的面貌,绘制出变化的图景,记录下恒久的主题。希望某种意义上是“速朽”的媒体产品具有更多的分析价值、认识价值和留存价值,这可能是所有媒体从业者的价值追求。
事实上,这本仅收录了11 位采访对象的访谈集至少为我们了解童书产生的秘密以及近年来童书创作上的趋势提供了如下几个洞察。
其一,儿童文学与作者童年经历的密切和直接的关系。在受访的11 位创作者中,几乎每一位作者都强调了童年生活对自己创作的深刻影响。自然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从小在蒙古草原生活,发行5000 万册的“故宫怪兽”系列作者常怡从小生活在故宫边的胡同里,听着故宫鬼怪故事长大,舞蹈家巴甫洛娃传记绘本《天鹅》的作者劳雷尔·斯奈德16 岁之前一直苦练芭蕾,绘本《团圆》中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是画家朱成梁生长的地方……他们作品中很多细节和质感来自于他们真实的童年生活。恰好手边著名作家张炜新书《文学:八个关键词》的第一个关键词“童年”即探讨同一命题,引文作为互文阅读参照。在这篇文论中,张炜不厌其详地列举了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塞万提斯、普鲁斯特、博尔赫斯、马尔克斯、鲁迅、安徒生等数十位文学巨擘的童年经历来论述“作家难以超越童年”。他说,“文学,原来是包含了人生无限秘密的、最复杂的一本童书,这本童书并不简单,它囊括了作家的全部复杂性和可能性”“……所有作家的文字都有自传的性质……作家在大部分文字中,比如虚构作品中,总是绕开自己的真实经历,特别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事关系。这既是扩大想象的需要,也是为了避免对号入座,防止将作品简单化。但无论如何,如果把作家的全部作品打碎了再黏合,仍然会是一部非常丰富的‘自传’。这部写尽了自己的大书第一笔从哪里开始?从童年”。
其二,儿童文学作家的人生体验分享式理念更加自觉。这在2020 年“爱阅童书100”的刘海栖《有鸽子的夏天》、叶广芩《黑猫三丫上房了》的创作理念中得以体现,相比较基于社会公义立场或者教育立场的创作动机,体验分享式作者更注重调动自己原汁原味的童年体验经营故事挖掘世界的本质,成人视角的外部观察式的儿童文学在这里基本已经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深入儿童内部,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和描写现实生活。这种体验分享式的儿童文学既是一种回归,也是作者在表达方式探索上的一种更成熟的理念把握。中国小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萧红的《呼兰河传》都是这种体验式分享的儿童文学杰作,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也是体验分享式的代表性作品,作者跨越年龄,以一种更加平等和尊重读者的态度不动声色地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对细节和心理描写更加充分丰富,外部观察更加自由,描写也更加充分,成功地跨越陌生感征服读者。正如作家张之路在《吉祥时光》中所说,“我的童年若写到心灵深处,便也是你的童年”。
其三,中国绘本正在悄然起步之中。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题材、中国故事、中国审美在绘本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和体现,入选“爱阅童书100”的美国华裔绘本大师杨志成先生的《叶细》即是中国“灰姑娘”的故事;出版名家唐亚明先生的《中国绘本文学经典》即是将经典连环画《三打白骨精》等按照绘本的要求重新改写和画面编辑后形成的新产品;熊亮的绘本《游侠小木客:桃花源迷踪》即是用水墨讲述了一个穿越的故事;朱成梁先生在访谈中谈到其绘本《打灯笼》《一闪一闪兔子灯》《世界的一天》《别让太阳掉下来》中有意识地将中国民间艺术泥玩具、剪纸、漆器的绘画语言运用到创作中,让自己的作品有中国特点中国味道;由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与画家九儿联手创作的图画书《鄂温克的驼鹿》获得美国民俗协会颁发的“伊索荣誉奖”;这些书有旧版引进,有原创新版,说明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故事”选题得到某种市场共识。二是中国原创绘本开始崭露头角,中国绘本市场迄今为止还是引进版绘本的天下。中国市场用十几年的时间引进了欧美日本市场长达百年积累的优秀品种,从故事、图文关系、分镜头画面、色彩、线条、材质、表现手法、图书分类、市场营销、阅读方式等多方面给儿童早期阅读带来了全新的出版理念,绘本成为消费升级之后成长最快的重要细分市场。随着引进资源的大幅收窄,新版绘本引进成本的上升,本土市场的发育给中国原创绘本提供了机会,这些原创绘本在亲子关系、习惯养成、成长认知、探索想象、情绪管理、人物传记各种题材中均有所尝试,其中在认知领域尤其是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博物、建筑等题材中已经出现了与引进绘本不相伯仲的产品,这在“爱阅童书100”书目中已有体现。在原创绘本中,包裹着某种理念、情感和诗意的感性故事依然是其短板,或许这类题材需要时间。欣婷采访的澳大利亚绘本《镜像》和《生生不息》的作者珍妮·贝克从事绘本43 年,每四年完成一个绘本,每一个画面都是艺术品的追求确实令人震撼也令人沉思。三是已经有数十家民营童书出版公司、工作室活跃在绘本市场,这反映了这个市场的成长性和潜力,也为中国绘本的后续进步蓄能。
基于欣婷对于“真生命”的价值期待,我想为爱阅公益的创作者专访提供一条建议:设计几个具有爱阅公益符号性质的提问,使爱阅公益的访谈像普鲁斯特问卷一样留下创作者们个性鲜明的回答,为爱阅公益打造品牌。
在这里,预祝爱阅公益和欣婷这年轻的“闯入者”继续开疆拓土,为儿童阅读和出版带来新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