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真正的知识一定要走出书斋
2021-04-01
记者|李 丽
2020 年,罗翔爆红。这位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厚大法考”授课老师,2020 年3 月受邀以“罗翔说刑法”UP 主身份进驻B 站,“法律段子”式的讲课视频迅速引爆全网,罗翔成为粉丝破千万的网红教授、现象级出圈学者。他多次入选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并被评为CCTV2020 年度法治人物。
这一年,罗翔写给非专业人士的《刑法学讲义》,也成为热度仅次于《民法典》的畅销法律书籍。
粉丝们喜爱罗老师,不仅仅因为他深厚的法律功底、生动幽默的表达风格,能够把艰涩的刑法课讲得通俗易懂,更因为罗老师在他们眼里具有温暖、有趣、谦卑、真实的人格魅力,罗老师感性的共情和理性的循循善诱,让这一代年轻人,从日常的琐碎和压力中,迸发出学习和读书的热情,获取了在困境中坚持,在平凡中追求理想的勇气。
写给普通人的《刑法学讲义》
罗老师的法考培训课,被全国各地的考生追着听,但2020 年7 月出版的《刑法学讲义》,和课程面向的对象并不相同。《刑法学讲义》面向的就是普通民众,罗翔解释说,只要是对知识有渴求、希望了解法律的人就可以阅读。所以,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设计。作为专业人士,读了这本书也会觉得有一些收获和启发,避免自己陷入技术主义的牢笼。而对普罗大众而言,可以从这本书学习到刑法的知识,了解到刑法的思维,甚至能够培育刑法的法治理想。
在《刑法学讲义》的每个章节后面,都留有一些知识性或思考性的小问题,罗翔说,这些思考性的问题本身就是想帮助大家来树立法治的理念,培养刑法的思维,进而能够更深层次地思考我们的人生,思考我们得以安身立命的哲学观。
谈起出版《刑法学讲义》的初衷,罗翔告诉《出版人》:“这本书首先所承载的是民众应该知道的刑法知识,但传播知识不是我的根本目的。事实上,写这本书,我有三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也是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传播刑法知识,让大家知道:刑法离我们并不遥远,人的自由是有边界的,甚至很多人习以为常的行为可能会涉嫌犯罪。
第二个目的,是真正希望能够传授、传承传播一些法治的理念,展现出刑法的思维。刑法是法治社会最重要的法律工具之一,承载着法治的使命。很多人一看到刑法,就觉得它是为了惩罚犯罪而存在的,这没有错。但是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也要限制惩罚犯罪的权力本身,一切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罗翔希望,这本书能够传承法治的理念。
罗翔说:“当然还有第三个更为隐含的意义,就是希望这本书能够促进大家反思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思考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在思考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是不是也要时常保持这样一种反思?这也就是我经常说的,人不要在自己所看重的立场上附加不着边际的价值。”
他感性的共情和理性的循循善诱,让这一代年轻人从日常的琐碎和压力中迸发出学习和读书的热情,获取了在困境中坚持,在平凡中追求理想的勇气。
满怀热情和使命传递法治理念
中国需要更多的法治人才,而真正愿意去系统地学习法律的人,往往就是那些认认真真准备参加法考的同学。罗翔相信,如果能够影响这一批人,中国的法治事业就能够不断地传承。这一批人中会有越来越多的“法治的微光”,这些微光汇聚成河,就会铸就一个法治大国。
罗翔说他一直以来有向年轻人传递法治理念的追求,所以会尝试通识写作。他觉得对于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通识教育是必需的。专业化的教育有可能让人的知识面越来越逼仄,很多学法律的人学到后来变得傲慢,非常喜欢做技术主义解构。罗翔始终主张,学法的人要谦卑包容,因为法律永远是一种平衡的艺术,要在诸多对立观点中寻找一种更为不坏的选择,而不是总是咄咄逼人。
“这就是为什么通识教育是那么的重要”,罗翔强调,“法律其实是人类的社会科学,法律如果不在一个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其实培养的都是技术工人,甘地所说的能毁灭人类的七种东西,其中一种就是没有德行的技术。我也希望我的学生真正能在一种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来掌握专业知识,避免专业人士的偏见和傲慢。”
罗翔在《十三邀》对话节目中提到苏格拉底说过,对于你懂的东西,你才会真正地认同。这大概也是罗翔坚持用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话语体系进行教学和普及性写作的一个原因,学生和非专业的民众,首先要听懂读懂法理知识,才会真正认同和接受法治的理念。
现实版钢铁侠马斯克说:“事实上,唯一有意义去做的事,就是努力提高全人类的智慧,为更高层次的集体文明而努力一生,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罗翔在《刑法学讲义》的前言中说:“每一次学习都是为了追求智慧。真正的知识一定要走出书斋,要影响每一个愿意思考的心灵。很高兴,我能走上普法的剧场,普及法治的观念。”
越读书越谦卑谨慎
罗翔,一方面用幽默和激情点燃课堂,另一方面,他又时刻以严谨冷静的法律学者的立场,提醒人们要从学习刑法中体悟出一种更清醒、更多元、更有格局的认识观。
他更时时自省,不断反思接受自己的局限性,承认自己的逻辑是有限的,理性是有限的,阅读是有限的,承认自己整个人就在偏见之中,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
他说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浅薄的人,那如何来告别这种浅薄?一个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跟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去阅读经典,去拨正自己的偏见。罗翔说自己本身是一个比较喜欢阅读的人,希望身边的学生们也能通过不断地阅读经典,告别这个时代的庸俗和浅薄。罗翔会带着学生每个月大概读一本书,他说最近读的主要是柏拉图的著作,1 月初,刚跟学生一起读了《克力同》。
除了阅读哲学、政治、法律经典,罗翔说他也会读一些好看的小说,平时阅读主要看不同的场合,有时候环境比较嘈杂的话,就会读诸如村上春树、东野圭吾、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
但如果有整块的阅读时间,比如到了晚上,罗翔表示还是想读一些比较“烧脑”的书。这些书能够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思考一些真正的、宏大的东西。比如,最近他经常会读一读布莱士·帕斯卡的《思想录》。
罗翔反对纯粹出于功利性目的去读书。他说,如果你读书的目的只是一种功利性目的的话,那你接受到的就一定是一种成功主义的价值观。成功主义将成功作为评估一切价值的依据,很多书都会变得没有阅读价值,莎士比亚、《论法的精神》都不能直接让你成功。只有非功利性的读书,才能让你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命定,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失败。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是在他辉煌的时候有多么风光,关键在于你在挫折的时候,低迷的时候,你是不是依然有勇气继续前行。只有非功利性的阅读,才能够给我们真正的勇气去面对人生的大风大浪,才能让我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培养我们的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