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21-03-31郭志宏田义许晓辉
郭志宏 田义 许晓辉
摘 要:文章以辽宁某农林高校为调研对象,对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工作的组织领导、载体平台、岗位建功、回校培养等方面展开调研,提出挂职锻炼工作的系统性、联动性、制度性、广度深度、积极性仍需加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为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提供保障,促进党外代表人士在挂职锻炼中健康成长,为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搭建平台等对策。
关键词: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2-006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确立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1]。
高校是党的统战工作的战略要地。地方农林高校是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征程中的主力军。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具有业务层次高、与地方生产联系紧密、社会责任感较强等特点。面对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的总目标[2],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的要求[3],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是新时代面临的新课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团结引导、充分发挥农林高校党外干部专家服务社会、助力发展的功能优势,引领他们提高政治觉悟,发挥业务专长,积极投身服务“三农”工作,身体力行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国家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意义深刻而深远。
一、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助力
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助力乡村振兴是新思想的题中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回答了一系列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时代命题,是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三农”发展,作出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发挥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是高校统一战线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徑。
(二)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助力乡村振兴是
新时代的深切召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
农业是国家的第一产业,是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的第一产业,中国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具有强大的农业科技研究实力和创新能力,乡村振兴的基础之一在于人才的振兴。地方农林高校的使命职责是为国家和社会提供能够贴近生产实际、贴近“三农”需求、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持,是积极践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解决重大民生关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先锋队。为学校党外代表人士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搭建载体和平台,激发人才队伍活力,为他们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供依托,为地方经济振兴注入动力是新时代的深切召唤。
(三)选派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助力乡村振兴是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高等学校党外知识分子集中,是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基地,更是战略要地。抓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锻炼,积极推荐使用,积极对外输送推荐。加强对他们的理论武装,创新方式方法,引导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提升政治站位,为他们搭建宽阔平台,支持他们在农业一线增长才干、建功立业,鼓励、激励他们勇于创新创造,积极建言献策,尽己所能当好地方政府的智库,这是为高校巩固壮大统一战线、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涵养水源,推动学校统战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助力乡村振兴
现状
为深入调查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助力乡村振兴现状,本文设计调查问卷,在辽宁省内某农业本科院校中开展调研。向二级基层党委发放调查问卷15份,相关主管部门发放问卷10份,党外专家代表发放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经调研,该校党外代表人士助力乡村振兴现状如下。
(一)组织领导
学校设有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每年听取统战工作汇报。出台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办法,完善联谊交友制度,党委班子成员每人对接一位党外代表人士,按照“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着重培养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二)载体平台
统战部门坚持“走出校门做统战”,探索建立了“校内加校外,岗位加基地”培养模式,与当地统战部门联合,为党外代表人士搭建平台。先后在全省各地建立统战工作基地,选派多名党外干部到沈阳、朝阳、本溪、阜新和江苏省东海县等地挂职锻炼,通过担任县区科技副职、科技顾问或科技特派员等工作服务地方“三农”工作,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促进党外干部的迅速成长。
(三)岗位建功
学校党外代表人士立足本岗,实践锻炼,为乡村振兴,为地方农业发展做出踏踏实实的贡献。例如,学校九三学社社员、某畜牧专业教授担任科技副县长。挂职10年里,积极指导当地农户饲养兔、牛、羊、驴和禽类肉鹅等节粮型草食动物,为当地畜牧业成为主导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帮助县城成为全国产粮大县和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民进会员、某森林培育专家挂职担任科技副县长。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帮助上项目、跑资金,先后组织了蔬菜保护地工程、林业内部结构、果树及果品生产、食用菌生产和销售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农业项目,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科技工作做出了贡献。他们都各自发挥专业特长优势,心系三农、心怀民生,取得了显著的挂职成绩。
(四)回校培养
党外干部在地方挂职锻炼期间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培养了担当作为能力。学校党委重视对党外挂职干部回校后的管理和使用,能把挂职锻炼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
根据党外挂职锻炼干部的学术发展前景和工作实绩,党委为他们量身打造个人成长平台。例如,某畜牧专家结束挂职后,学校党委任命他为学院院长,并被推荐担任市政府参事。某林学专家被任命为学院院长,推荐担任民进支部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先后当选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
三、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中
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通过数据分析、调研访谈,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在挂职锻炼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挂职锻炼工作的系统性仍需加强
从调研数据来看,学校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的人数占民主党派人数的10%左右,人数占比不高,且挂职工作还缺乏系统性规划。比如,党外专家的选派大多基于地方农业行业需求,专家的学科专业分布不够均匀,比如:林学、畜牧、农学等学科比较集中,水利、土壤、食品等学科挂职专家较少,满足地方需求能力不够。
(二)挂职锻炼工作的联动性仍需加强
从调研情况来看,党外代表人士到基层挂职锻炼工作大多由党委统战部组织和选派。挂职专家在地方工作的开展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学校的科技、学科建设、人事、组织部门及二级学院党委的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不够主动。多部门联动共同支持挂职专家的联动机制有待完善。
(三)挂职锻炼工作的制度性仍需加强
通过在党外代表人士中开展调研,普遍认为对挂职锻炼的制度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认为对挂职期间的考核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特别是奖励制度还需完善,回校后的提拔与任用需进一步形成体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履职还缺乏一定的引导[4]。
(四)挂职锻炼工作的广度深度仍需加强
从调研数据来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规模逐年缩小。究其原因,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源头活水”呈减少趋势。近三年以来,学校新选留教职工中非中共党员所占比例不到30%,导致挂职锻炼工作队伍后续力量不够强劲。
(五)党外人士挂职锻炼的积极性仍需加强
通过调研可知,有60%的党外代表人士表示,挂职锻炼和本职工作有一定的冲突,农科高校的科研具有季节性,本职教学科研分身乏术。有75%的党外代表人士认为做好本职工作,搞好教学科研更重要,缺少时间和精力参加挂职锻炼,认为挂职锻炼经历与提职晋级联系不够密切。
四、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工作的对策
高校是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摇篮,挂职锻炼是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途径。学校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各部门需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联动构建完善完整科学的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体系。
(一)多措并举为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提供保障
一是學校党委要统筹规划。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要将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工作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切实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落实。
二是党团组织要切实提供组织保障。党团组织要全面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引领。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平台引领党外代表人士从思想上、行为上,精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引领他们不断增强爱党爱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定位,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是要确保扶持保障。组织部门和二级党委要着重培养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统战部门要积极探索、遵循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积极与人事、党派群团组织沟通,加大培养和推荐力度,重点关注高学历党外代表人士群体,精准支持,量身规划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路线。主动向省市级组织推荐,推荐他们到地方挂职锻炼。保障党派、群团必要的工作经费,推进放管服。
四是要确保制度保障。要建立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的配套制度。进一步明确挂职条件、比例、加强党内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交友联谊。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待遇。在工作量减免、年终考核等方面充分考虑党外代表人士的挂职情况。可探索设置党外代表人士活动室,建设党外代表沙龙,为挂职锻炼提供经验交流平台。
(二)多管齐下促进党外代表人士在挂职锻炼中健康成长
一是广泛物色早发现。党委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三注重”“两经常”模式,有计划地在党外代表人士中选拔人才。注重从教学科研一线、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引进人才中物色优秀党外人才,注重通过统战团体发现人才,注重从各种活动中发现人才;坚持经常与各党派负责人谈组织发展,坚持定期与各二级单位党委书记谈培养对象,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
二是及时选拔早培养。要主动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学校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选送党外专家参加上级组织的统战培训。结合党外代表人士的专业学科特点和教学科研任务,帮助他们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对于担任管理岗位的党外代表人士要提升他们的管理统筹和协调组织能力。提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能力,让党外代表人士强起来,硬起来,为到地方挂职锻炼打下坚实自身基础。
三是科学管理早担当。党委应积极落实“有意识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建立组织部、统战部、教师工作部联席会议制度,在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党委要先听取统战部意见,让党外干部深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支持。
(三)多種途径为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搭建平台
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走出校门做统战”。建立和完善“校内加校外,岗位加基地”培养模式,将党外代表人士的教学科研工作与地方挂职锻炼、服务农业发展工作紧密相连。一方面使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有更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将科学研究成果投入生产实践。
二是解放思想开拓挂职锻炼途径。根据中央统战部和教育部精神,将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纳入干部培养锻炼计划。在校内开拓一批校内培养岗位,为到地方挂职锻炼提供专家库,时刻根据地方需求选拔、推荐党外专家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一线挂职锻炼。
三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建设党外专家代表人士服务地方智库云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积极开发新型党外专家代表云平台,体现农业专业特点,密切对接生产实际,畅通服务途径,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科技信息。
参考文献:
[1]戴国辉,尹景瑞.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创新探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
[4]吴成玉,田宗远.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部分高校的调研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9,(2).
编辑∕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