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高校教师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四重维度”

2021-03-31曲建武陈曦

中国大学教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维度大学生

曲建武 陈曦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主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如何,关系到“党之大计、国之大计”。高校必须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任务的完成。教师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力量,理应充分认识自身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所应有的人格魅力,充分挖掘课程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为此,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教师发挥好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维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高校亦正在贯彻落实。怎样保证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无疑需要汇聚各个方面的力量。其中,教师发挥好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为此,应当从以下“四重维度”解决好这个问题。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之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这是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是接近目标的时候,越是关键的时刻。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民族强,青年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毫无疑问,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大学担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这就是“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这个任务怎样完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而广大的专业课教师亦是责无旁贷。没有广大教师的参与,爱国主义教育难能取得好效果。追溯教育的起源便可以发现,教育从产生那天起,就被赋予了教书育人的内涵。教育过程,就是由“教”到“育”的转化过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3]“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我们说,今天的青年怎样,明天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就将怎样。从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说,今天我们教师怎样,明天我们的青年就将怎样。教师的教书育人,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的解决,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广大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自身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的担当,认识到自身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精神追求看待教师职业,以德立教、以德施教,帮助学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4]千万不能把教师职业看成“饭碗”,看成“名利场”。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广大教师应当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自觉将教育引导大学生爱国放在教育教学全过程,成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应当肯定的是,多年来,高校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广大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表现出无比的忠诚,使命感、责任感有所增强,在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自觉性有所提高,事实证明,他们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教师只顾教书,忽视育人。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懂得了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他所掌握的知识越多才越有意义。不然,知识再多,给国家带来的未必是福音。爱国,是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在教育过程中的特有优势,帮助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读书的理想

追求。

二、充分挖掘课程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所具有的育人功能

教学居于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现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体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而教师是课程的主体设计者和实施者。因此,教师必须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教学全过程,通过课程环节,发挥好对大学生的教育引领作用。首先是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思政课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爱国的关键课程。实事求是来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最终体现为在爱国上的“知行合一”,表现为一种为祖国而拼搏的道德品质。而品德形成的规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正确的行动缘于正确的价值引领,反之亦然。由此凸显了思政课的重要地位。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大学生只有懂得了爱国的道理,才会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此,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思政课必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5],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脚踏实地,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其次是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谈到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时候,习近平明确地指出;“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6]有过教学经验的人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教师理所当然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教师熟悉教育规律、懂得教育方法、掌握着学术规则,制订课程计划并帮助创造校园内的学术氛围,运用他们专业的优势和他们同学生之间的关系,维系和构建着学校的育人环境。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政元素,积极引导学生为祖国而刻苦学习。比如,许多科学家的成长道路揭示一个基本的道理,只有把为祖国争光作为学习、研究的动力,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有所为。就像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里有她聪明、勤奋、研究方法得当的一面,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她的情怀、她的追求。屠呦呦仅在自己身上就做过无数次的医学试验。在获奖感言中她说:“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一个学医的学生,若是能够从教师的讲授中感受到屠呦呦的这种爱国情怀,一定远比识别了一些药草的名字要有价值得多。最后是要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爱国要理性。所谓理性,就是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说话,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说话,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说话,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優势说话,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应当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设定课程模块,与现有课程相互补充,着力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大思政格局及相应的课程体系。

三、充分体现教师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人格魅力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个纲领性文件的规格之高在我们国家还是第一次,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意见》特别提出,要大幅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所谓教师的综合素质,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思想政治素质,反映的是教师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也明确指出,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7]。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古人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推動别人前进,自己就应当是能够推动和鼓舞别人前进的人。正所谓“其身正, 不令而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崇高的人格必然会使与此相联系的人受到熏陶,因而产生激励的作用;反之则会带来消极作用。在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当中,关系愈是密切,产生的影响愈大。特别是在教师与学生两者关系中,由于受教育者正处在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具有“向师性”,具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这就决定了教育者的教育行为甚至会直接“复制”到受教育者身上。正所谓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毋庸置疑的是,一个没有崇高人格追求的教师是不能够成为好教师的,自然也就培养不出具有崇高人格的优秀学生。教育学生爱国,教师就要带头爱国。教师要把对教育的爱、激情满怀地倾注在对党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恋。在对学生的关爱上,自觉成为爱国的第一践行者,以自己的崇高人格影响和带动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把教师职业当成事业来做,干一行爱一行,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千万不能把教师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更不能“身在学校却心在商场或心在官场,在金钱、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8],这样爱国主义教育就会大打折扣。爱国,不是空洞的说教。教师以崇高的人格教育引领学生爱国,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爱自己的学生。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教师,要爱生如子,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知识本身还不是道德品质,而是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的效能是由使用它的主人决定的。”学生不只是听教师是怎样教育他们爱国的,学生更是会看教师是怎样为他们爱国做出样子的。作为教师要有有了学生便有了一切的道德情操。想想无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让人舒心、让人骄傲的成就[9]。2018年10月,中组部、中宣部颁发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要求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大教师应当向黄大年学习,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学生做榜样,以人格的力量激励广大学子刻苦学习,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四、完善教师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保障制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上所述,搞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发挥好广大教师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发挥的怎样,除了广大教师自身的认识和自觉之外,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就是高校要制定更为完善的制度,以保障广大教师把爱国主义教育寓于教学全过程。首先,学校党委要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高校要把学生是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的发展融入祖国的发展当中作为检验办学成效的根本标准,扭转以“就业率”作为学校办学评价唯一标准的局面,形成学校浓浓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使教师的教学聚焦到学生为祖国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全校上下一定要形成这样的共识:若是教书不育人,学生的价值观不正确,不能使所学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去做好“四个服务”,学校的规模再大、学科力量再强,毕业的学生再多,对实现中国梦也是毫无意义。其次,一定要配齐建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搞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骨干力量。目前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仍存在严重缺编的情况,应按照国家要求抓紧配齐。这里还特别要注意思政课教师的信仰追求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姓马”“言马”这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更要“信马”“行马”这是必需的。思政课教师的“知行合一”,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更深刻。高校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标准,切实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制定有效的制度,将思政课教学由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由知识体系转向信仰体系,使教师在思政课走进学生心灵上下功夫。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学生在大学里接触最多的人。高校要尽快划清工作界域,让辅导员从一些不应担当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切实保证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要解决好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职称评聘这个瓶颈问题。既要保证辅导员教师的数量,更要保证辅导员教师的质量。要按照合理的职称结构评聘辅导员教师职称。尊重辅导员教师的学科属性,注重辅导员教师职业特点。辅导员评聘职称要以业绩为主,以教育好学生是否爱国作为重要依据。最后,要切实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前面说到,现在有的教师缺乏使命感、责任感,没有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个人的科研想得多,个人的名利想得多。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教师本人的追求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与我们缺乏有效的制度设计引导教师把注意力聚焦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方面有关。高校应当下大气力解决好教师的教书育人问题。要严把学校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教师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如何应作为选拔新入职教工和教师资格认定的首要条件。尤其是要发挥好职称评定的杠杆作用,坚决破除唯学历、唯课题、唯论文的倾向,要把教师的科研导向转向教学导向,把教书育人成效作为教学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对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有损国家利益、散布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观点的教师,高校要敢于旗帜鲜明地加以管理。学校人事部门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教师教学的标准:什么是人才?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名师?专家、学者怎样体现爱国、敬业?名气越大,越要注意他们的学术追求在哪里。师德永远排在教师素养的首位,没有德,再多的学问也不应当认可。高校要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特别要挖掘、丰富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课程,许多教师有这方面的积极性。高校有关部门应当合理设置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学分,鼓励教师开设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同时要积极培树爱国教师典型,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影响身边的人,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为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2][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9、330.

[3][6][8][9]习近平.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1).

[4]习近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5]曲建武. 做一名政治强的思政课教师[J].思想教育研究,2020(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精细化研究”(20BKS105)]

[责任编辑:周晓燕]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维度大学生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