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都不能放弃, 你得给我守住!

2021-03-31黄英姿

祝您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白衣战士海波微光

编者按

每一個生命,都能够发出生命的微光,而当这些微光聚合之后,便会充满温暖,灿若星河。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平凡的故事,而这些不平凡的故事串联起来,便凝聚成生命的力量。

在2021年刚刚拉开序幕时,一场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文化推广平台联合发起并主办的新年公益演讲——“生命的微光”,在央视网、《人民日报》等众多视频平台同步直播。据不完全统计,直播的总观看人数达到350万。

此次演讲活动特邀9位讲述人用声音传递力量,分享他们对生命、医学与健康的思考。9位讲者中,有逆行的白衣战士、新冠肺炎患者、前往战“疫”一线采访的记者、流量博主、健康传播人等。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留下的,不应该只是阴霾,更多的应该是那些与温暖、爱有关的记忆。每个人都是英雄,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故事,都令人感动……

本刊经主办方同意,从本期开始连续刊登9位讲者关于生命的故事。向每一位英雄致敬!

大家好,我是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黄英姿,我是一名医生,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还有10多天就要过年了,然而,我们中大医院“重症天团”的战友们此刻依然奋战在黑龙江、河北一线……

这一刻,留守在江苏家中的我,非常想念他们。本来我们约好了,“弥补去年的遗憾,今年一定在家好好过个年”,可是,疫情反弹,白衣战士再度出征。“国有恙,召必应,战必胜。”此刻,国家需要我们,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就一定要守在他们身边,战斗在他们的身边!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笼罩着荆楚大地。医护人员闻令而动,逆行出征。临行前,医院的同事们为出征人员准备行囊,从防护物资到洗漱用品,从保暖衣物到榨菜、“老干妈”,能想到的都备上了。邱海波、潘纯、谢剑锋,还有重症男护天团们悉数出征。作为医院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每一位白衣战士出征,我都去车站、机场送行,送行的心情,至今回味起来都是苦涩的……

上车前,总想把所有的叮嘱都说出来:“一定要多穿点衣服,别受凉”“把头发再剪短一点,好打理”“防护工作一定要做好,一定要平平安安回来”……当车门关上的那一刻,转过身,几乎所有送行的人都泪流满面。

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上高二的儿子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妈妈,如果国家需要,您一定要去,因为您是一名共产党员。”

2020年2月11日,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出征。受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委派,我作为江苏援黄石医疗队医疗救治及专家组组长,临危受命,率队出征湖北黄石。临行前,我把自己的办公桌收拾得特别干净、整齐,把银行卡留给了爱人,因为我不知道何时是归期,真的也不知道是否还能回来。但我知道,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必须去!目的地很明确,“敌人”也很明确,白衣战士们始终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也做好了准备。

到达黄石后,我们迅速投入战斗,当时正是黄石疫情最严峻、最紧张的时候。那里有100多名重症患者,其中不少患者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当时,我担任医疗组(专家组)组长,我对我的战友们说:“一个都不能放弃,你得给我守住!”

在我的手机里,一直珍藏着与他的对话截图,我们叫他老柯。他是一名特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前后做了2次气管插管,在与新冠病毒经历了整整60多天的生死较量后,他改名“重生”。当他呼吸衰竭,病情加重,需要接受二次插管,甚至可能要用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时候;当他持续高热,长达30多天的时候;当他出现严重的创伤后应激状态,出现谵妄的时候,我们不会退却,更不会服输。我们密切观察、仔细评估、讨论病情、研判诊疗方案……是的,不到最后一刻,我们绝不服输!重症医生哪一次不是把患者从死神手里硬抢回来的?

终于,老柯的病情一天天好转、稳定,60天后转出了重症病区,没有啥比这些更令人欣慰!很多时候,大家喊我们“英雄”,事实是,大家不一定记得我们的模样。从鬼门关里回来的“重生”,在我回到南京后主动加我微信,跟我说“当时我处于昏迷状态,对您和您的团队没有清晰的记忆”,而我们每个人却清晰地记得他……记得临近出院时,“重生”特别能吃,一顿饭能吃两大碗;也特别能睡,一觉能睡15个小时。看着他大口吃饭、憨憨睡觉的模样,在旁边的我们想笑也想哭。再深的勒痕,再难的坚持,都值了!

说到“重生”能一顿吃两大碗饭了,我又想起另一个可爱的姑娘潇潇(化名)和那金贵的包子。那年,潇潇4岁,遭遇了急性暴发性心肌炎,送到当地医院时,她的心脏几乎不跳动了。当地医生打来求助电话,邱海波教授收治了这个孩子。因为病情发生得太突然、进展得太迅速,潇潇的母亲几乎崩溃,在我们面前泣不成声地说:“医生求求你,他们说我的孩子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那种伤心欲绝,是每位母亲都不能承受的锥心之痛。

当时没有儿童专用的ECMO管路和套包,在这种情况下用ECMO,风险很大,成功的机会很小。但什么都不做,就没有任何机会和可能。邱海波教授及团队决定背水一战!潇潇的整个救治过程就如闯关,一天一个样,每天都有进步,等到第10天,她的心功能已基本恢复。还记得给潇潇拔掉气管插管后,小姑娘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阿姨,我想吃包子!”医护人员听到这一句话时,心都融化了!为了像潇潇这样的孩子有机会吃上包子,我们始终尽心守候、拼尽全力!

今年是我当医生的第22个年头。从儿子开始懂事起,他就经常缠着我,让我讲讲抢救患者的故事,但他有个非常“无理”的要求,只允许我讲成功的故事,可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成功。

小林(化名)是一个阳光帅气的21岁男孩,考进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学。转送到我们病房的时候,病情十分危重,还并发严重的免疫功能障碍和多器官衰竭。正值青春,谁都不忍心看到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凋谢,我们下了决心,一定要想尽各种办法把小林救回来。

我们查阅了所有相关资料,组织邀请相应专科的最强专家,用上了我们所有能想到的、能用上的救治手段,然而70多天后,小林还是走了……特别遗憾、特别无奈、特别沮丧,但只能躲在一旁悄悄擦干泪水,因为还有下一场战斗在等着你。

作为重症医学科医生,我们离死神很近,近得让我们看到了各种狰狞、各种痛楚,但我们也更真切地感受到“我要活下去”的挣扎与顽强。那挣扎与顽强,犹如照进裂缝里的那道微光,我们希望能帮助那些求生的微光,努力冲出黑暗,集聚成活下去的力量!

在黄石的那些日子里,懂事的儿子写信给我说:“亲爱的妈妈,您是我心中的英雄,我永远支持您!”我也回信跟儿子说:“这里是战场,虽然没有硝烟,但是我们也会像战士一样去战斗,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被患者需要、被国家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此刻,我更加想念正在驰援黑龙江和河北的战友们了——邱海波书记、杨毅主任……生命至上,举国同心,众志成城,相信你们很快就会凯旋,我们一起去玄武湖畔赏樱花……

2021年1月30日  演讲于南京

文章略有删改

(施琳玲、程守勤    整理)

(编辑    杨小龙

猜你喜欢

白衣战士海波微光
搏浪
是你
微光奕奕
致敬白衣战士
白衣战士的一条微信
致敬,白衣战士
山清水秀
说海波
流淌的微光(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