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利用路径探究
2021-03-31汤艺一
[摘 要]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751D·PARK,在国家工业遗产——国营751厂基础上改建而成。在这里,曾经的工业遗产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改造,成为一个又一个时尚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也是不少游客参观、游玩的好去处。我国的工业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今天,如何将这些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通过改造重新利用起来,成为文旅融合的新突破点,751D·PARK的发展模式可以为其他工业遗产资源开发提供范式。
[关键词]工业遗产资源;北京;751D·PARK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5.057
1 工业遗产产业园模式概述
1.1 工业遗产资源
工业遗产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作坊、厂矿、加工厂、仓库、加工地、运输和所有相关的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房屋、场地、教育场所等
TICCIH.Nizhny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y Heritage,2003.
。2017年12月,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获得认定的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包括鞍山钢鐵厂、温州钒矿、汉阳铁厂等13家单位的11个工业遗产项目入围。2018年12月,工信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太原兵工厂、青岛啤酒厂、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茅台酒酿酒作坊、刘家峡水电站等42个项目入选。截至目前,一共有53个工业遗产项目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城市建设的客观需求,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老厂房开始停产搬迁,迁离到城市之外,在迁移过程中原有的许多知名工业遗产遭受流失破坏,工业遗产资源面临濒危风险。也有一部分工业遗产资源由于开发者对其文化价值的把握不准确,导致其未能发挥其自身优势,也将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工业遗产资源包含了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市民独特的共同记忆,保护和开发工业遗产资源对于营造城市居民归属感以及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工业遗产改造利用迫在眉睫。
1.2 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十分有意义的命题,其中对工业遗产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开发是工业遗产保护的有效方式,同时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的定义,本文采用韩福文,鹿磊的观点(2010)作为理论基础,即“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是将工业遗产地通过产业重组和调整,将原本从事第二产业的工业区,改造成现代创意产业基地的空间功能置换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不是改变原有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而是改变内部空间,改造成适合办公、创作、设计、会议等空间单元,形成新的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对工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是通过人类智慧和科学技术手段,在保护工业遗产原有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灵感,加入艺术展示、生活小品等艺术创意,在延续工业遗产独有文化价值的同时,又赋予工业遗产场所新的意义。文化创意园不但促使工业产业价值功能转化升级,也使工业遗产旅游产业价值链延伸[1]”。北京751D·PARK原址是751国营厂,将部分原本从事工业生产的建筑和设备进行创意设计,打造成为时尚设计广场,成为艺术家和设计师的集聚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其实质是对老厂房、工业设备等相关工业遗产进行改造。本文主要结合对北京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的实地考察结果来总结751D·PARK成功发展的经验,并为相似条件下的工业遗产资源开发提供方法。
2 751D·PARK案例分析
2.1 历史沿革
751D·PARK的原址是751国营厂,也就是北京正东煤气厂的前身。2003年,为了配合大山子地区的规划改造,煤气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了有效利用空余厂房,将闲置的资源进行再利用,正东集团在北京市政府的引领下决定发展创意产业,将保留下来的工业设施和独有的工业环境改造成现在的751艺术区。
该艺术区由正东集团751厂统一规划,能源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是该艺术区正在经营的两大主业。能源产业尚在运行是因为这里不是停止工业生产的纯观赏游玩性质的园区,而是正在进行工厂作业且积极寻求产业转型的园区。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进行的主要业务。双主业并行使得老旧厂房保留了更加纯粹的年代气质,复古与时尚在这里交织,这种双主业运行模式也是751模式的显著特点。
2.2 区位优势
751D·PARK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与被称为“创意产业的摇篮”的798艺术街区比邻而居。一方面,朝阳区是北京市的国际科技文化体育交流区。工人体育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首都图书馆等一大批国家级文化设施,使朝阳区拥有丰厚的文化和体育资源。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20余家文化艺术类高等院校,中国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等40余家专业文艺团体,《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20余家主流媒体繁荣地方文化。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全国农业展览馆的场馆每年举办各种展览,使朝阳区成为全国会展文化的焦点
数据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网。;另一方面,相隔不远的798艺术街区积攒的强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浓厚的创意氛围,也为751成功塑造成为时尚艺术区提供了有力支持。
2.3 发展模式
第一,工业遗存。走进751,可以发现许多工业遗产的痕迹。有煤气储气罐、曾经运送原料煤炭的铁轨,还有工业时期的标志性建筑物脱硫塔……这些工业设备都经过非常巧妙地设计和改造,既能满足实际功用,又兼具时尚的外观。这些改造的基本原则都是对设备进行再利用,在这里,曾经的北京市首个螺旋式湿式煤气储罐(现名79罐)经过特殊处理保留了铁锈的颜色,摇身一变成为工业风浓重的发布会场;脱硫塔改成了时尚回廊、动力管廊改为廊桥—空中步道、裂解炉及附属工艺区域改为动力广场……如今751D·PARK已成为不少游客体验时尚生活的首选,也是旅游新去处。
第二,空间生产。据751D·PARK办公室负责人介绍,751时尚设计广场在打造初期,是在政府的出面协调和帮助下,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达成协议,成为签约合作单位。751为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提供活动空间,通过专业社会组织的带动和品牌效应,751逐渐聚集了大批设计师,为时尚街区打造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751D·PARK已经形成了集服装设计、汽车设计、家居设计等一批以创新研究为主的各大中心。街区已经实现产品项目孵化、交流、发布、销售的一体化。另外,751D·PARK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开发并实施一系列的公共教育类项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第三,资源创新。从煤气工厂到时尚设计广场,751将原有的工业资源创新发展成为全新的文化资源。通过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延伸产业链,也推动了工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与此同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保留部分的工业生产,过渡性的打造理念既为资源转型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又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第四,文化激活。在积极改造工业遗产资源打造时尚街区的过程中,751相关改造项目负责人也意识到了文化创意在园区发展中的重要性,构建了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运营体系。创意产业办公室成立于2006年,是75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运行的管理部门,负责园区空间和产业内容的战略规划、住户引入和服务管理、创意产业政策的落实与实施、园区年度品牌活动的筹划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751于2008年成立了迪百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围绕751品牌定位,大力开展自主经营各类大型活动策划,培养专业化、国际化的服务管理运营团队,为园区后续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些体系建设都为751文化内涵的激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3 751模式提供的開发经验
3.1 政府制定系列有利于老旧厂房改造的政策
不难发现751的成功打造,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政府通过宏观调节机制和强大的社会力量调度能力,解决了老旧厂房和工业遗产改造过程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为其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2 企业主体积极寻求转型出路
作为751原址的751国营厂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理念十分先进,在迁出市区之际,决策层能够想到将此处工业遗产保留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除了政府的支持以外,决策层的眼界和胆识也功不可没。工业遗产的运行主体多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突破保守机制,创新决策是工业遗产得以成功改造的基础。
此外,751时尚设计广场项目主要负责企业正东集团积极寻求智库服务。他们聘请大量专家学者在项目运行前中后期提供智力支持,多次组织人员赴德国鲁尔区进行实地考察访问,得出科学论证的结论,从而促成751的成功打造。
3.3 高校和科研机构大量输送相关领域专业人才
截至目前,751D·PARK已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等多家高校达成对接合作协议,高校负责定期输送专业人才,为园区建设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与高校达成固定合作关系,加快园区建设更新换代的节奏,及时跟上时代步伐。
3.4 社会组织积极配合发挥效用
751D·PARK在建设初期,由政府牵头,促成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与751的合作。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通过强大的组织能力和业内影响力,为751设计师的进驻和聚集提供强有力的催化剂,最终形成时尚设计聚集区域。
而751每年固定举行的时装设计周和发布会也反之会促进中国服装设计协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工业遗产改造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扶持,社会组织应该积极寻求与老厂房等工业遗产合作,以取得互利共赢的发展。
4 结语
从陈旧工业园区到新地标时尚广场,751D·PARK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其地理优势和呈现业态要求必须与周边人群发生互动,未来的751D·PARK将会向时尚文化消费街区的方向继续发展,相信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向人们展现出更具特色和借鉴意义的“751模式”。
参考文献:
[1]鹿磊,韩福文.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探讨[J].旅游论坛,2010,3(1).
[2]赵阳.751:工业历史与创意设计的华美乐章[J].北京规划建设,2014(6):105-109.
[3]姚伟钧.文化资源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10.
[4]潘德金.北京市文创产业实验区建设发展研究——以朝阳区三间房乡文创产业驱动区域经济发展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136-138.
[作者简介]汤艺一(1997—),女,汉族,江苏常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