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发展通道建设的激励作用及其措施
2021-03-31钱昱
钱 昱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32
1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基本框架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是企业薪酬体系的重塑,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其中,职业是目标、发展是动力、通道是路径[1-3]。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实行项目承包兑现制,将职业发展通道对接员工的基本工资,将绩效考核对接员工的奖金,进行薪酬体系再设计。初心是要让员工“看得到发展的目标、明确发展的路径、激发发展的动力”;重心是要从原来单纯“h形”职务晋升的一条发展道路,变为“H形”的职务、专业双通道晋升;核心是通过专业晋升通道的设计让更多员工与企业同向发展、共同成长。
2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具体实施
2.1 划好赛道,激发员工追求职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以职称和职业(执业)资格为主线、以全日制学历和职称年限为辅助、以工作年限和全国化工龄为补充”的评价体系,实现了新老岗位待遇标准调整的平稳过渡。因为评审要素是动态、刚性、可测量的,所以在每年年初的专业套级中,可以对员工的各种评审要素进行综合统计,职称、职业(执业)资格以及增项都不会被忽视,会折算成相应的工龄进行累加计算,最终得出该员工专业序列对应的职等职级。当员工既适用职务序列又适用专业序列时,采用“就高原则”,进一步激励管理干部去学习、考证、评职称,获得更高的待遇。
同时,对照一线员工持证上岗的硬性要求,采取负向评价制度,即未持有相应岗位证书的员工,取消当年专业晋升评审的资格。在这种薪酬体系内,员工工资不全是由单位说了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争取到更高的职级待遇,如果不想熬年限,就要努力提升自己。
这样做的好处有3点:
一是每位员工都能找到努力的目标,激发出主观能动性。因为“有什么样的硬件获取什么样的待遇”,所以职业(执业)资格或者职称从“要我考”变成“我要考”,通过鼓励员工“一人多证”,还为实现“一人多岗”奠定基础,从而可缓解生产经营过程中证书缺乏的窘境。
二是提高了效率,规避了矛盾。职业通道的建设避免了集中评审过程中各条线标准不统一、被评审对象多、评审耗时长的难题,让员工能真实地体会到:自身条件决定起薪水平,当个人条件提高时,职级就会随之提升。由此让他们更有公平感,并且获得的正向反馈会在一年内生效,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最佳时间效果。
三是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工资的增长对象更加精准,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激励效果不佳的局面。其中得益最大的是助理级到正高级职称之间的员工,这是一批平均年龄在35岁上下、企业未来发展所必需的中坚力量。
2.2 强化激励,为员工长期投身全国化战略保驾护航
“十三五”期间,集团认真践行上海建工集团“三全战略”,大力推进全国化战略。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如何让员工走出去;二是如何让走出去的员工留下来;三是如何持续激励更多的员工投身全国市场。
基于这种情况,“全国化工龄”这项重要举措应运而生,并被纳入到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之中。“全国化工龄”是指员工入职集团以后,根据组织安排、调配或借用到其他城市工作的异地(跨市)工作时长。但是,工作城市在上海的工作时长,均不计入“全国化工龄”。所有员工在职务和专业系列晋升定级的基础上,再按照“全国化工龄”每满36个月晋升1个职级的标准进行晋升。
这项工作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在既有体系基础上进行的“累加”,既保持原来薪酬体系的优点,又具备模块化的独立性,还为今后的调整预留了空间。从“一个总部设在上海的全国化企业”视角来看,获益对象不仅包括从上海走出去的员工,还兼顾了属地化员工的利益,避免了因为区别对待而产生的“歧视”,有利于人力资源跨区域调配。
再者,该项工作兼顾了过去和未来,对员工以往的历史贡献进行了追溯,将“全国化工龄”最早起算时间定在2005年11月,这是集团走出去的第一个项目——南京紫峰大厦项目的开建日期。这既是给予以往走出去员工的一份企业关怀,又对他们的付出给予了充分肯定,还对更多尚未走出去的员工起到了宣传和推动的作用,营造了“人人都要走出去、人人都会走出去、人人都想走出去”的企业氛围。
2.3 严格考核,通过反馈来助推企业内部管理的提升
绩效考核是职业发展通道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应将既有要素进行系统整合,明确“已经实行的各类考核,是绩效管理考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鉴于绩效考核的复杂性,集团采取了“小步快走”的方式,每年不断完善提高,从最初的理念植入、到强化基本规则、再到现在的指标量化与分解,“走小步、不停步”“习惯成自然”,使之成为一项常规工作。
集团的绩效考核有三大特点:
一是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每年年末要对除领导班子和工人岗位以外的全体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企业的发展与每一位员工都息息相关,通过“全员考核、全员述职、全部计入绩效档案”,可以使广大员工不断强化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
二是考核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将考核评分和所在部门的平均分做比较,得到最终分数,避免了不同考核人在评分过程中因为“手势松紧”的差异,导致不同部门间员工绩效成绩与等级无法横向比较的矛盾。另外,兼顾了基层直接领导和上级条线领导的综合评价,按照矩阵式的管理体系,设计了部门考核系数,个人的得分中体现了团队的绩效水平。
三是考核的系统性和有效性。绩效考核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把员工分成优、良、中、差或者给个分数,而是帮助员工认清自身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并推动职能部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让被考核人心悦诚服。此外,领导给员工的绩效结果反馈也要员工本人签字认可,也同样设定申诉期,使得每个考核人在做绩效评价时减少主观因素,更注重指标的分解与落实。
强化绩效结果的运用,在见习转正、合同续签、劳务派遣转编以及干部提任等工作中,作为重要参考要素。未来将继续从各项可量化的指标着手,强化“定性转定量,事后转事前,增加考核频率”三方面的转变,力争打造更加严谨、科学、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
3 结语
职业通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在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推进工作中,收获了2点经验:
一是要兼顾企业、员工双方利益,做好协调。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作为一项涉及每位员工切身利益的企业制度,要在系统思考、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二是要契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正。一方面,职业通道建设是一个长期工作,工作落实并非文件发布完就结束了,而是需要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迭代,使之不断地契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体系性的调整也不能一蹴而就,要在维持企业效益和员工待遇平衡的同时,稳步释放制度红利,在制度规划的轨道上保持有序增长。日拱一卒,持续推进,从而使这些制度成为有生命力的、会成长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