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探索

2021-03-31李宝涛肖传龙李虎高

中国港湾建设 2021年11期
关键词:班组管控标准化

李宝涛 ,肖传龙 ,李虎高

(1.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83;2.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71;3.天津市水下隧道建设与运维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461)

0 引言

随着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安全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紧迫的安全发展形势,国家正在实施全国三年专项整治活动,并在各种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存在重大的转变期。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正值此时期的重点民生工程,因此,积极探索、创新安全管理的思路、方法、举措更显重要。

1 国内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分析

目前国内安全生产形势尽管总体稳定,但是仍然存在局面复杂严峻、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从历史最高峰的2002 年107 万余起、死亡13 万余人,降到2020年的3.8 万余起、死亡2.74 万余人,按可比口径累计分别下降85.1%和70.9%;重特大事故从2001 年的140 起、死亡2 556 人下降到了2020 年的16 起、死亡262 人,累计分别下降了88.6%和89.7%[1]。尽管如此,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仍处在爬坡过坎的艰难阶段,尤其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安全风险仍未得到全面有效的防控,安全发展理念不够牢固,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本质安全水平不高,安全预防体系不完善等瓶颈性、根源性、本质性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2 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安全管理

本工程属于大型综合性集群工程,涉及的工程专业多,结构复杂,施工作业面广,工期紧、资源投入密集等。主要安全管理难点体现在:通航环境复杂,施工干扰大;冬施项目多,保障难度高;地质条件复杂,工艺保障难;施工船舶多,管控难度大;临海深基坑,安全风险高。项目地处大连市中心城区,区域内涉及海洋、林地、居住聚集区等多种环境,部分区域属于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尤其是施工区域内国有林地为青山限制开发区,环保管控难度大。

2.1 本质安全管理

1)优化工艺与设备,强化技术安全管控

创新研发出全国首例具有干法施工、快速对接、过程可逆、控制精度高等特点的“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由水上安装变为陆上干法施工工艺;整平船采取了全漂浮式施工工艺,进一步降低施工安全风险;采用体系模板、特瑞堡止水带、专用船机设备等,提高了工艺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

2)发挥工艺特点,科学组织试验

因沉管浮运安装施工专业性强,涉及的船机设备衔接配合复杂。为确保所有工序施工得到有效技术保障,在施工前期,通过开展锚抓力试验、最终接头试验、干坞钢封门试验、水下爆破冲击波检测试验,验证工艺及各项参数的适宜性、安全性,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顺利实施。

3)攻克海上船舶管理难点,提升船舶信息化管理水平

针对本项目水上施工船舶多且密集、船舶交叉作业、抛锚、移船等实际问题,组织研究开发适用于本项目的高精度船舶施工管理平台,利用施工船舶信息化管理平台,划分施工船舶作业面,实现了对施工区域内船舶精确定位,实时监控施工船舶动态,掌握船位和锚位信息,基于BIM 等比例船舶姿态跟踪、实时锚位显示功能,确保施工船舶交叉作业安全风险受控,做到船岸安全管控信息的准确对接[2]。

4)加强沉管浮运安装管理

沉管浮运是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的关键工序,考虑到沉管体量大、浮运航道较窄、与社会航道存在交叉,且在浮运过程中受风、浪、流以及周边码头、防波堤等构筑物影响,多艘拖轮协调作业难度极大,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等难点。为了保证沉管浮运安装的平安进行,将风险管控关口前移,将沉管浮运安装风险做为重要抓手来落实,与海事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禁航区航标设置、航道转换、航行通航警告、现场警戒、封航、限速、拦截等全过程管控[3];针对沉管安装,专门开发沉管浮运安装测控系统,实时掌握沉管浮运过程中沉管、安装船、拖轮的动态位置,为浮运指挥、拖轮船长及相关作业提供实时可视的参考信息,确保沉管浮运安装安全受控[2,4]。

5)完善海上联动机制落实

为满足海上施工的通航保障,充分借助海事部门力量提升通航保障服务,与海事部门联动,及时发布通航动态信息,及时进行临时航道转换、与来往船只及时进行警戒和避让工作,主动接受海事部门的监管,实现了项目施工作业与政府监管同步同频,保障了通航安全和作业安全。

6)发挥外界专业优势,策划专业气象预报系统实施

委托大连气象局、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针对沉管安装海域安装专业的气象基站,为项目提供专业气象服务;通过历史资料分析,合理编排施工计划,选择最佳沉管安装施工窗口期;通过实时气象预报,精准把控海上气象、洋流情况对施工工序的影响,实现了气象条件与工序施工之间的精准对接。

2.2 项目安全管理新做法

2.2.1 班组建设管理

班组建设是夯实基层安全管理的最直接的体现[5]。按照工序任务不同,制定了班组建设实施方案,从班组的划分、班组长设置、专(兼)职安管员、应急救援员的配置等方面组成班组架构建设。通过班组班前会管理、班组周例会、一周一专题管理、班组考核评比管理、实名制管理、安全积分超市管理等系列手段,夯实班组建设标准化落地。进一步完善协作队伍区域负责制,提升班组不同管理层级的辨识度和管控约束力,实现了基层班组安全管理体系化、制度化要求,切实让一线作业人员成为“懂技能、识风险、会保护”的产业工人,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了作业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将已形成的班组建设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队伍,每一个班组,每个施工人员当中去。实现全过程体系化管控,全员安全素质得到有效提升[4-6]。

2.2.2 考核评比管理

为了实现安全管理为第一管理的目标,通过隐患排查的大量数据为基础,制定了针对本项目的安全检查评分表,评分表内容主要包括:文明施工、安全防护、施工用电、施工机具四部分。检查评比周期以周为单位,包含日常检查的隐患情况打分,每周进行通报,每月进行统计评比,奖优罚劣,结合积分超市,对施工队伍进行相应奖惩。通过安全文明施工评比,激发了全员激情,鼓舞队伍干劲,提升了项目正能量,为实现“三零”目标提供保障[7-8]。

2.2.3 积分超市管理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员安全责任的落实,项目对每名施工人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等各项手续合格后,给以每个人基础安全积分10 积分,通过每月的安全超市开放日,施工人员可根据自己的积分情况,到安全超市兑换相应的生活物品。通过积分超市管理的长期落实,现场的违章数量明显下降,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氛围得到了提升,全员的自身安全素质得到提升,达到了安全积分超市设立的初衷和目的[9]。

2.2.4 产业工人管理

为了打造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室外安全体验区和室内安全体验馆,为所有进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体验教育。根据进场人员的工种不同,细化了安全体验和教育内容,让施工人员在体验中得到安全教育,成功解决了以往书面教育的枯燥、不易理解、教育不深刻问题。对人员进场教育、过程中违章行为教育、总结分析隐患后典型问题、考核评比后有问题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让教育更有针对性、更生动形象、更具有可行性。同时,在原有的本质安全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解,从人的本质安全角度入手,提出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公示牌方式,在作业公示牌上同时标注今日心情状态栏,以便于在监督检查过程中,第一时间对心情及心理状况不佳的人员重点关注和疏导,确保人员心情舒畅,全身心投入到施工作业中,保障人的本质安全。通过产业工人的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让“用制度指导现场的行为”的强制性落实逐步向“让全员自身行为的表现形成项目制度”的安全管理,形成质的飞跃,最终实现了全员素质提升。

2.2.5 色标管理

对安全帽、钢丝绳、吊索具、模板吊点、脚手架搭设管理和特种设备实行色标管理,制定了以月度为单位的安全色,安全色标与月度检查验证相匹配,经过检查合格的方可设置安全色标,不合格或者漏检的情况通过可视化的颜色管理,一目了然[8-9]。通过色标管理的全面落实,提高了人员对吊装作业吊索具的正确选用,合理判断设备性能与吊索具、吊物的匹配程度。通过不断精细色标管控措施,实现了吊装作业、脚手架搭设的精细化管理,同时提升了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2.2.6 二维码管理

通过持续总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常见隐患和突出问题,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通过在安全帽上张贴个人信息二维码的方式,更好地辨识施工现场人员进场情况。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个人违章等行为可以直接扫码对人员违章情况进行记录,以便每月统计和对人员进行专项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二维码的纽带作用,将班组建设、积分超市、考核评比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有效衔接,形成整体管控体系,施工现场违章数量明显减少,人员安全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对临时用电的隐患分析,从本质安全的角度提出电闸箱二维码管理,促进日常检查的同时切实解决了接地电阻的实测实量,通过临时用电二维码管理,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得到了大幅改善,完善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标准化管理。

2.2.7 信息化管理

为实现信息化体系建设,在施工现场设置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车辆测速系统、塔吊群塔安全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信息化手段;采用酒精测试仪、执法记录仪、风速仪、噪声检测仪等专业仪器进行精准管控;安装设备声光报警系统,做到人机安全信息交换,不断完善了联动式的信息化管控系统,逐步实现信息化工地建设[6-9]。

2.2.8 标准化管理

通过标准化措施的落实,用标准化的制度,规范现场人员的安全行为。制定人员防护标准化,通过不同职责人员、不同工种人员佩戴不同颜色的安全帽,区分和监督现场各级责任制的落实;临时用电标准化,通过采购标准化电闸箱,现场配备专业电工,采取用电的接线、下引线固定方式、电缆支架标准化制作、二维码巡检、接地体的标准化设置等一系列措施,全面规范现场临时用电;起重吊装作业标准化,将设备进场验收、退场管理、过程检查均制定标准化验收流程,用流程化的制度实施特种设备全过程管理,形成在项目上快速推广,可复制化的管理程序,快速转变机械设备进场和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脚手架标准化,在脚手架搭设、过程验收、使用管理方面设置了一套有效的色标管理体系,从搭设入手到搭设完成未验收阶段、验收完成阶段通过不同色系区分,形成了分级、动态管控的全过程管理,规范了脚手架的搭设和使用管理。通过各项标准化措施的落实,现场各类安全隐患明显减少,施工人员的规范作业意识得到了提升,现场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氛围浓厚,达到了标准化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8-9]。

2.2.9 大应急管理

设立了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员证书取证,并通过每月的专项应急救援培训、每季度组织应急演练等应急活动,提高队伍的综合应急能力水平。围绕大应急安全管理目标,与社区、市、周边企业建立联络机制,将项目的应急能力充实到整个施工所在区域的大应急环境中,做到资源共享,联动互助,提高了项目在社会中的应急能力水平。

3 结语

新常态下的安全管理需要有更深入的安全制度、方法来指导现场的施工作业。本文总结了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做法的探索,针对目前安全形势,结合本工程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通过措施的具体落实,保障了项目安全体系运行正常,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打造了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将项目安全文化深入贯彻到整个施工生产的每个角落,不断深化全员安全“红线”意识,为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班组管控标准化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标准化简述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