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2021-03-31刁军辉
□ 刁军辉 蒋 韬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城镇化将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成为撬动我国消费内需的巨大潜力。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当前经济工作重要任务之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求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更要求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紧密衔接,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明显不符合城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发展新兴的产业形式,可以统筹利用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促使农村产业经济展现新的生机。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诸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就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不足,提出如何把握住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政策内涵,搭建起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1.1 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走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必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完成对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民的物质和经济需求。为此国家相关部门针对乡村资源现状,提出系列破解困境的措施,其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极具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尝试。目前,在全国各地区乡村地区都开展了各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带动乡村资源配置、产业转型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如在西部某些“红色乡村”,打造“红色文化”旅游路线,为该区域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搭建省内公路网、火车路线甚至航空路线,为偏远贫困乡村提供乡村旅游扶贫等项目资金、技术支持。整体上来说,在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正在逐步被挖掘和应用,同时也初步构建起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但是长期下来,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旅游经济模式逐渐呈现出旅游资源复刻、旅游模式单一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乡村旅游所获得的长期效益有限,更影响乡村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
1.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挑战
第一,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集约化程度低。受历史和民族等因素的影响,至今我国农村仍旧占较大的比例,在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全国各地区农村都铆足力气探索新的产业形式。事实上,只有形成品牌化、产业化的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才能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城镇化建设,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其所依赖的技术条件水平有限,导致至今为止,大多数乡村城镇化建设都采用同一种乡村旅游经济模式。如众多地区乡村旅游采用农家乐旅游形式,每一个农民都各司其职进行游客招揽和旅游服务,长期发展,不仅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更容易因为同质化竞争而丧失经济活力,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第二,乡村旅游采用的发展模式僵化老旧。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只有创新创造才能够让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永远散发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事实上,自21世纪初乡村旅游经济形式概念提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发展至今仍旧采用传统的、单一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在各地区城镇化建设脱离本地区的资源形势,直接模仿性地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如发展农家乐、短期旅游等形式,这使得乡村旅游模式不断消耗顾客需求,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政府相关部门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乡村旅游经济形态的认知不够清晰,未能认识到乡村旅游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切最终导致各种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发展合力。如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计划,为乡村道路硬化、乡村亮化等提供帮助,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并不能真正直接地为乡村旅游产业提供服务。如当前乡村仍旧缺少旅游服务中心,不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宏观、专业的帮助[2]。
第三,乡村旅游的相对应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乡村旅游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探索,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建设内容。当前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提升乡村经济,只有如此才能够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来带动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又能够带动农村内需提升。但是事实上,在当前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着乡村旅游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乡村旅游产业链较短、整体消费需求小、消费对象少等问题,无法满足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如当前的乡村旅游主打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中所产生的消费对象较少。可见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2 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途径分析
2.1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实现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仅仅是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一旦构建起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势必能够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发挥好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一方面,只有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才能优化配置乡村资源,更好地挖掘和应用乡村旅游资源。如某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其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同时该地区国土资源丰富,能够生产出富含硒的农产品。在该地区的城镇化规划建设中,政府部门要为其乡村旅游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将乡村旅游与农产品的推广发展链接在一起,打造属于该地区的特色旅游品牌特色。另一方面,搭建政府平台,打造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名声。实现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让乡村的各种资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配置,还能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单纯依靠乡村自身能力难以达到优质循环,政府要发挥在对外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搭建起政府平台,将本地的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相关产业链包装推广出去。
2.2 发挥“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作用,完善乡村旅游各项服务功能
第一,导入互联网技术手段,打造“数字旅游”。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势必是数字、智能化、信息化。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能够同城镇化建设相适应,因此当前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场、景区中,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加数字化的服务[3]。
第二,整合公共资源,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的个性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源的利用更加趋向公共化,共享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词汇。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应完成对城镇化建设的相关资源和服务的共享优化,让乡村旅游产业能够凸显个性化、柔性化的发展特点。如借助计算机网络算法,将城镇化建设中的相关资源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计算和应用处理,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及时、合理高效的更新和替换,不仅可以避免公共资源的超负荷,更能够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这使得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具有个性。
第三,树立创新创造意识,开拓新的发展战略计划。在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创新是核心要素,因此当前要求各地能够自上而下地增强创新创造意识。一方面,要求农民能够增强创新创造意识,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能力,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如此才能够散发新的活力,源源不断地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要求相关旅游服务机构能够开拓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营销策略。当地的旅游服务机构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挖掘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完成旅游周边产品的设计和打造,形成独特的旅游产业链,打造旅游品牌,带动城镇化建设发展[4]。
3 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更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项目。因此,必须立足于当前乡村旅游现状,遵循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和布局,通过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作用,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推动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