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重头文章概览
2021-03-31
《城市规划》02/2021
我国城乡规划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通过对城乡规划学科的特质及其发展历程的总结,在梳理学科基本范畴和主要领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时代发展战略部署和要求,探讨了我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方向。 论文提出在国家新规划体系中,城乡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多学科交互作用平台的主干型学科的定位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与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论文归纳了推进学科未来发展的10个方面重点议题并指明了知识生产的重点所在:要从中国特点、生态文明和空间治理等方面,调整、充实、整合和完善规划学科整体的知识体
系;要在区域规划、城市更新、乡村规划、智能方法与技术、城乡韧性发展、规划管控技术以及规划实施评价等领域,夯实基础,弥补短板,突破重点,攻克难点,促进并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 (孙施文)
《城市规划学刊》01/2021
农业型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动力机制与空间响应模式研究
在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有效解决农村“三农”问题大趋势下,如何推动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正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 而驱动聚落空间重构的影响因素众多,如何选择并适应性地做出空间响应则尤为重要。 通过对不同地区乡村案例卫星图的图示化解译,分析总结我国传统农业型乡村的问题。同时通过数据分析现代农业对乡村聚落空间的影响,从而提出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农业型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政策引导、产业升级和社会需求3个方面,并探索在该3种转型动力驱动下,乡村聚落空间在结构体系、空间布局和用地功能上的重构路径和方式。最后以成都市战旗村为例,验证3种重构动力能够促使乡村聚落空间更加集约化、现代化、永续化,在营造良好的乡村聚落空间环境的同时,促进农业型乡村社会经济发展。 (李和平,贺彦卿,付鹏,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01/2021
不同版本规范设计的底框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对比
历次地震震害表明,底框砌体结构在遭遇大地震时破坏严重。 该文比较了《GBJ 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参考某地一个实际底框砌体结构建筑设计资料,分别按上述两版本规范设计了2个具有代表性的底框砌体结构。 采用层间剪切模型基于IDA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按两版本规范设计的底框砌体结构的破坏均出现在过渡层;在设防地震作用下,按《89规范》设计的结构达到中等破坏的概率最大,使用功能受到影响,按《01规范》设计的结构达到轻微破坏状态的概率最大,使用功能基本无影响;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按《01规范》设计的结构发生严重破坏和毁坏的概率比按《89规范》设计的结构明显降低,抗震能力明显提高。 该文提供的结果可丰富底框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数据,为区域地震风险评估、震害预测等研究提供更加精细的易损性模型。 (张令心,陈浩,朱柏洁,等)
《建筑钢结构进展》03/2021
三维框架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综述
结构非线性分析是预测结构承载力或极限强度的有效方法。对三维框架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屈曲、后屈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涵盖以下关键问题:(1)解析或半解析方法;(2)用于增量迭代非线性分析的公式;(3)三维框架在变形状态下的节点平衡;(4)非线性有限元的刚体测试;(5)增量分析中的迭代机制;(6)单元节点力的计算;(7)后屈曲响应的路径跟踪方案。 考虑了解决包含多环曲线的结构后屈曲响应的理论和方法,实际上根据物理概念,可以大大简化用于几何非线性分析的增量迭代过程。 即,如果在每个分析阶段都完全遵守刚体准则,则可以使整个增量迭代过程更简单,更有效。 最近的研究证明了可仅使用弹性刚度来获得满意的结构屈曲后响应。 (杨永斌,陈安全,何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