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3-31林丽雪

居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智慧

林丽雪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现代物业管理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117)

一个国家或地区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表明此国家或地区步入老龄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知: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48亿;到2030年将超过3亿,将远超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至4.8亿,占到全球老年人口的1/4,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各地区“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创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动老龄事业及产业的前行”。我国目前智慧社区养老领域存在着规模小、管理粗放、服务混乱等问题,如何构建灵活高效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尤为迫切。

1 现有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养老群体趋向年轻化

数据显示,经济发展带来的营养改良、公共卫生与教育能力提升、生活模式的改变等,使人们的衰老进程变慢,特别是老年人的心理年纪变得越来越年轻。其中,60~79岁之间的老年男性在健康上有了较大提高,生理年龄平均年轻了4岁。这预示着,现在的老年人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老人积极参与社区的文化体育活动。

1.2 养老服务不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以身体状况作为划分标准,老年群体主要有自理长者、半自理长者、失能失智长者和临终长者。由于缺乏深入挖掘养老服务需求及未对养老需求进行细分,造成部分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满足,而另一些服务则因使用率低造成资源空闲甚至浪费情况。

1.3 传统养老模式局限性大

当下,“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都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在中国,受制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以“家庭养老”为代表的居家型养老方式,还是现如今绝大多数家庭的首要选择。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受时间、空间、计划生育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老一辈们在观念上不接受养老院、空巢老人无人照看、独生子女养老负担重等现状使“家庭养老难”这一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单一、孤立的养老模式无法有效改善现有的养老现状。

1.4 养老服务资源差异大

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在区域、服务结构上发展不平衡,优质资源、规模均集中在发达城市,社会养老无法覆盖到广大农村老年人、贫困人口及社会流动人口。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规模缩小、代际隔阂增大等问题也使得家庭养老带给年轻人巨大的压力。目前,有近50%的老年人正过着“空巢”的生活,其中将近80%则选择了养老院养老。

2 完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对策

随着国家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显著增多。如何有效满足社区居家老人的服务需求,处理好老人“想在家养老”,并且使老人“在家能够养好老”这个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因此,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将传统家庭养老发展为以社区为依托的新型居家养老,为探索养老新模式提供了契机。

2.1 社区养老“价值化”

现今老年群体在身心上都趋于年轻,可享受更长时间、更高品质的老年生活。他们认为,身体的老化并不代表对社会无用,当代的老年生活,应该是健康老年、正向老年、积极老年,应该 “老有所为”或“大有作为”。

因此,社区养老服务应增加体育健身设施、加大文娱、读书等活动的开展力度。一方面,老年人的经验、毅力、见识,都是他们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现如今许多老人的传统手艺都面临失传。因此,社区在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更应该把老年人才当作宝贵资源,因势利导把有才艺、有愿望的老年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发挥自身的晚年价值,为他们搭建起能够充分发挥潜能、展示阳光心态的平台,尽显老年人的夕阳风采,实现“价值养老”。

2.2 社区养老“数字化”

社区应围绕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搭建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并为社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通过社区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逐步形成覆盖老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大数据信息库,从而打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需求不能有效对接的问题。

借助大数据,充分整合现有的健康、养老信息等数据,通过养老服务平台,对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指标和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数字化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提供的老年人身体健康数据,可以为老年人预防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提供有效帮助,为社区服务提供精准指导。另外,智慧平台可以对接公共行政服务,全面构建社区养老服务数字化生态圈。

2.3 社区养老“智能化”

“互联网+”时代不仅打开老年生活的新局面,也使他们的养老概念产生巨大的改变。社区可依靠大数据使养老模式依托线上数据和线下服务,朝着智能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线上通过智慧平台监测老年人的需求,从而可以及时、定时、自发地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有效对接,使老人在有服务要求时可以“找到人、找对人”。随着有关信息和数据的逐步增长,借助数据分析可以使养老服务提高管理效率、节省人力资源、减少居家养老资金投入,又可借助其规模效应来节约政府与社会养老服务的支出。线下可以通过老人穿戴健康手环、腕表等智能化监护设备,全方位监测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通过智慧平台的数据,当老人在家或外出发生意外时,家庭成员和社区机构可以立刻得到通知。还有自动化“药剂师”可以尽心尽责地提醒老人准时吃药,智能陪护机器人等智慧设备的投入,使老人在家更安全,子女更放心。老人通过语音或APP的指令就可以在家享受紧急救助、健康管理、提醒服务、家政服务、维修服务、就医服务等。

2.4 社区养老“共享化”

智慧社区的养老模式应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将全社会的相关资源整合,共同为老人提供整合服务。社区里有很多闲睱在家的居民,有才艺却苦于无处施展。比如提供煮饭烧菜、打扫卫生、护理、维修等方面的技能服务。一方面,这些居民的闲暇时间都相对碎片且服务时段不固定。因此,可以借助智慧服务平台将社区中的闲散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再进行合理的规划、再分配,使社区资源实现灵活“共享”;另一方面,加强社区与企业及社会组织的合作来深化养老资源共享。鼓励房地产企业、大型综合性医院、IT企业、美容美发机构、非营利性社区服务组织等提供技术支持、公益服务等。比如,医院可以定期为社区老人提供专项检查、营养知识等服务;美发机构定期到社区为老人们提供剪发服务;自愿者可以为老人们提供心理疏导等。

3 结 语

坚持共享与协作并行, 政府能够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有效减轻负担,获得强大助力,打开发展思路;企业和社会组织也能够借助政府平台,为“互联网+”时代的自身转型发展寻找新机会、开拓新市场。在今后智慧社区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因地、因时制宜,逐步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更好地为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提供管理服务。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智慧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