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BIM证书与课程融合的研究
——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为例

2021-03-31张赛威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砖瓦 2021年5期
关键词:证书课程标准建模

张赛威(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2019年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教育部又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共同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方案明确指出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设计,需要通过试点稳步推进。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目前,很多院校都在进行相关试点工作,但由于方案的提出到实行时间尚短,因此实施起来相对困难,大部分院校主要进行的还是理论方面和计划方面的实施,融入课程相关工作较少。

1 “1+X”BIM证书培训情况分析

1.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1+X”证书中“1”是学历证书“X”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1+X”BIM证书是“X”中的一种,不同的专业和不同年级学生均可报考。学生学习的课程不同,BIM知识的储备也不同。例如建筑工程技术(BIM方向)专业学生在大一阶段会学习《BIM概论》课程,系统的学习BIM理论相关内容,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不会开设《BIM概论》课程。在进行集中培训时只能从零开始,从基础做起,而部分有基础的同学却学不到新知识。培训教师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程度难以把控,学生考勤管理方面也较难控制,影响培训的进度和成效。

1.2 考前集中培训难度大

“1+X”BIM证书制度融入职业院校中存在很多困难,其中校企合作力度不强、“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影响到“1+X”BIM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中的实效性落实。而提高证书通过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前集中培训,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添加集中培训只能利用周六周日等课余时间,即占用了学生和教师的休息时间,也给学生增加了课后作业量,学生在主观情绪上对于这种培训方式持反对态度。这种填鸭式速成班教学方法虽然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点,但没有循序渐进的系统学习,学生对于BIM技能的掌握不牢固,不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容易形成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对于未来发展是不利的。

1.3 教学配套无法对接“1+X”BIM证书培训

“1+X”BIM证书培训主要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进行培训,传统的分班级、分批次进行培训的模式已不适用,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只能在课余时间且机房闲置情况下进行学习,大量学生集中培训增加院校的实训室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工作负荷以及实训室管理的工作难度,培训成本也较高。

2 《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分析

2.1 课程标准和技能标准脱节

大部分院校土木相关专业都会开设《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根据工作领域和职业技能要求,制定了与专业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是参照课程标准制定的,因此《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BIM软件建模及相关应用进行布置。随着“1+X”BIM证书制度的实行,现行的课程标准已无法满足新融入的BIM技能标准,需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以实现课证衔接、融合。

2.2 课程内容脱离“1+X”BIM证书考核大纲

《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不同专业课程内容难易程度各不相同,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出,课程内容主要围绕Revit建模设置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理论部分内容所占比例较少。在“1+X”BIM证书考核中,无论初级还是中级均有20分BIM理论部分内容,此外“族”内容也占有大量的分值,课程内容难以全面覆盖“1+X”BIM证书考试知识点。

2.3 课程教学手段刻板局限

《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实践类课程,具有理论部分内容较少,实践操作内容较多、连续性较强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教学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读图识图能力差,无法根据二维图纸绘制三维模型,虽然能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操作,但不具备单独绘制的能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课程连续性强,知识点一环扣一环,若一个知识点掌握不深就会对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影响学习效果。

c.课程需要具备硬件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学生学习主要在实训室内进行而无法在课后练习,久而久之会对操作过程生疏。

d.学生在实训室内长时间使用计算机进行上课,会造成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学习效果差。

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实训室内一步一步对课程进行讲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较为枯燥,缺乏创新性。

2.4 课程考核体系科学系统性较差

传统的课程考核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平时成绩(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占30%,期末考试占70%。课程考核主要采用期末考试一卷定成败的形式,这样的考核体系虽然方便组织安排、过程控制容易,但存在很多问题:

a.期末一张卷进行画图,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反映学生课程学习总体情况。

b.考试时间有限,考核内容不全面,局限于部分重点难点内容,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较差。

c.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考试通过而进行复习,考试后只有分数没有针对错误问题进行改正,考核流于形式。

3 “1+X”BIM证书与《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融合方法

3.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接“1+X”BIM证书

课程标准主要对照的是人才培养方案,对应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从事相关岗位。BIM证书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于学生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两者不存在矛盾、相辅相成,前者主要侧重学历后者更加侧重技能。要读懂、读透“1+X”BIM证书考纲,提炼出技能点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3.2 重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不同专业教学侧重点不同,但在“1+X”BIM证书制度下,教学内容需要涵盖“1+X”BIM相关技能点。根据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打乱原有的教学计划并重组、制定新的教学内容。

3.3 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随着信息化手段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手段逐步取代传统教学方法。针对《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制定以下信息化教学手段:

a.针对未学习前导课程的学生,通过云班课等学习平台上传当前课程前续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课前进行着重学习。

b.建立学习互帮互助小组,小组内交流讨论,不让任何同学出现掉队现象。教师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c.教师将课堂重点教学内容录制视频上传至云班课等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打开云班课学习。

d.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利用云班课中的头脑风暴、抢答等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氛围,结合课程内容采用任务推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

3.4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衔接课证融合内容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检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以及学习效果的达成度。在课程考核改革中,要充分衔接BIM技能标准,实现多元化改革,以《BIM建模应用技术》课程为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如下:

a.采取过程化考核模式,每次任务后提交成果并上传至云班课学习平台,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酌情给分。

b.通过云班课学习平台进行头脑风暴、抢答等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增加课堂活跃度,课后教师根据活动完成情况酌情给分。c.对于参加“1+X”BIM证书考核的同学,通过后加分。d.教师及时反馈学生考核情况。

4 结语

在“1+X”BIM证书制度与课程融合中要充分分析并提炼证书技能点,重组、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以此为依据布置教学内容并采取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出既有学历“1”又有岗位“X”的“1+X”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证书课程标准建模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收录证书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