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杜桑·凯利为例探究超现实主义在插画中的应用

2021-03-31张雅雯

西部皮革 2021年3期
关键词:凯利插画线条

张雅雯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1 内容与表现方法的切合

杜桑·凯利的插画作品大部分都是为儿童读物所画的,波兰作家以撒辛格的《以撒辛格童话》和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等杜桑·凯利都为其画过插画。这些儿童绘本除了让儿童了解其本身故事的内容外,里面的插画也会让儿童有深刻的印象。一个好的儿童绘本不仅仅需要好的故事脚本支撑,还需要有符合故事脚本并且能给儿童带来意义的插画构成。而杜桑·凯利可以运用自己独到的创作方式来满足读者的需求。根据不同的故事,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插画。

插画形式的多种多样,离不开自身对于故事脚本的理解,杜桑·凯利在创作插图的同时,需要考虑读者的需要,面向不同的人群,需要进行不同的插画设计,这样才能使绘本故事本身意义最大化,或者说使读者有更强烈的参与感。比如在《爱丽丝漫游奇遇记》中的插画,因为读者大部分是儿童,所以插画的创作手法显得格外细腻,用色清晰柔和,人物形象可爱、虚幻,富有童趣。只有根据观看人群来进行相应的创作,才能使内容和表现方法相得益彰。

2 作品中超现实主义的应用体现

杜桑·凯利大部分作品都运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方法去进行创作,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使得故事本身多了些想象空间,它不仅仅局限于是对文字的阐述。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把原本形而下的创作转换成了形而上的创作,让文字成了故事的附属,而故事的主体变为了插图,这样的创作手法,更适用于儿童绘本当中,因为儿童大部分获取故事的方法是通过图片,而并非文字。精美的图片可以使儿童增加记忆,提高审美。

2.1 主体

在他的书籍作品中你可以看到超现实主义的体现。1978 年纪录片导演弗拉基米尔让杜桑·凯利为斯洛伐克的一个民间传说进行绘制,这也是杜桑·凯利第一次尝试这种电影式的创作。而我们也能从中看到,画家不仅仅需要绘画这一方面的考虑,有了文字脚本后,首先除了考虑主题艺术转换的具体方法,还需要去考虑读者的适应度,比如一个电影的成功,不简单的只是有个好剧本,你还需要有好的导演、演员,以及考虑现在影迷的喜好,这是一个多维度的展示。在创作绘本时也是一样,必须考虑到每一个对于作品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就是主体的确立,有了明确的主体,就像电影有了导演一样,这部戏再有了剧本和导演后,需要考虑的则是演员的选择,绘本则就是创作手法的选择。而杜桑·凯利从1988 年到1990 年几乎完全创作着超过3000 多张的水粉和丙烯绘画,这段时期的创作展现了不同寻常的形式和颜色,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如烟花庆祝一个罕见的节日,闪耀在孩子们的记忆的天空里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孩子们长大。儿童绘本的创作应具有独特性,应是丰富的。主体的确立,关系到了读者的观赏重点,一个符合故事发展,推动情节的明确的主体,可以使观者直观的感受绘本。

2.2 构图

明确了主体之后,就应该考虑绘本的具体构图方式,绘制的过程需要考虑画面中的每一个具体的细节,捕捉整个微观世界与主要主体的连接性。每一张构图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又需要彼此有着隐性的关系,通过之后的创作手法和绘制元素,使之独立却又有着联系。在杜桑·凯利的作品的构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独有的创作方式,他把文本解读后,尝试用一种超出文本本身的构图来诠释作品,可能观看时不一定一眼能看出插图的含义,但是只要洗洗观察,会发现多个层次的画面,这种经营画面的方式就如同中国古代绘画中经常提到的“六法”里的经营位置一样,当然这样的构图方式也使得画面常常出现梦幻的色彩,这种幻想和想象,是画家方法的强调,是对于空间的重组,看似静止的画面,实则在“虚拟的世界”当中的一切都是运动的,无论是在起源或者灭绝的状态。

2.3 线条

美术的元素离不开点、线、面,而在杜桑·凯利的创作当中,线是一种概括性极强的符号。大量线条的运用,产生不同的组合形式,构成了虚幻的空间感。杜桑·凯利的线是具有强烈的节奏感、韵律感。通过线条的轻重缓急来表现不同的画面,线是万能的,既包含了轮廓、也包含了结构,是由内到外的延展,是超现实注意创作手法的基本表现特点。线条本身是抽象的,用大量线条去表现的画面也并非是写实的,这样的特性符合艺术家创作本身所需求的艺术特点。线跳的路径是多元的,有直线、曲线、波浪、折线等,没有统一标准则是最终要求的标准。线的不同属性正好诠释了不同画面所需要展现的不同情感。杜桑·凯利在画面中通过线条的变化,来丰富画面,最终用超现实主义去表现故事,这样的故事是具有强烈的记忆点的。

线条丰富的变化塑造这丰富的造型,展现着各异的情感。在亚历山大·格林的1978 年的作品《海峡风暴》中也有大量的线条,画面中两个打台球的男子,通过线条的多少,来表现不同男子的内心状态,再打台球的男子的塑造上用了较少的线条,并且线条具有秩序性,而在观看的男子身上线条多且杂乱,表现出男子内心的忐忑,让读者感受到他可能即将输掉此次比赛。而杜桑·凯利的作品中,也有这样的线条体现,对于需要表达故事的特点,主次,线条也会发生质感的变化,对于表现主体时,运用的线条比较肯定且有力度,而对于想象虚化的线条则也是柔软的,交错的。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展现画面的含义是超现实主义经常运用的手法特点。

2.4 动态

画面有了绘制的线条,下面就是画面中物体的动态,动态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一种状态,它可能更多是内心状态和外在的神态的组合。如1998 年杜桑·凯利为《以撒辛格童话》所创作的插画的其中一张《埃塞克·巴舍维斯歌手》所表现的人物动态,画面中有六个人物,正面又一个长着,通过绘制,可以看出正面的为画面主体,像是在叙述着某件事情。周围的五个人围坐在长者跟前,有人在交谈,有的则是托腮聆听状。最有意思的是画面中除了人物以外还有四把椅子,四把椅子上分别有四个动物的头像作为装饰,这让人不经联想到动物的表情是否和座椅上人物的心态有着某种巧妙的联系。这种看似无关联的事物,却通过状态的描绘,使得读者对其产生思考,让画面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而是透过画面可以展现故事本身人物丰富多彩的性格特点。

2.5 空间

超现实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空间的层次性,多个空间在同一画面的叠加,这个是和现实主义最大的区别,透过空间去表现故事的主要脉络以及时间、地点、人物等。写实主义中,空间往往只是一个地点,一种特定的环境,读者一看便能准确的直到事情所发生的地点。但作为儿童绘本,这样子的处理往往过去死板,局限了儿童的想象力。空间的错乱使得故事得意延展,人物情感更加丰富。

在1999 年弗拉斯基拉夫所创作的《A TREE OF FAIRY TALES》中可以明确的看到在一棵大树上挤着一堆动物和人物,这样的事情本身在现实的生活状态中是不可能存在的,空间上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所有的物体都集中的挤在一起,错落中存在秩序性,人物主要存在于画面的右侧,而画面的中心和左边都是动物。空间中动物和人物的表情丰富多样,有的安然自若,有的则惊恐不安。空间中的事物被打破了原有读者的认知,再加上动态的塑造,使得读者看完后能产生强烈的记忆感,对其作品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空间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就是思维的延展,空间越复杂,我们的思维也就活跃。平铺直叙的空间感带来不了感官上的刺激,一个具有延展性多维度的空间有助于我们思考,也使得我们容易和故事发生化学发应,产生共鸣。这也就是在超现实注意下所表达的空间感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体验。

2.6 情节

电影有了导演、编剧、演员之后,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能完全按照预想的情节去展现。而对于插画来说故事情节是创作成败的重中之重,一个完整且具有意义的情节能够给读者带来完美的体验感。如何让简单文字通过一张张插画作品变成读者喜爱的画面,并且可以完整的表达文字所描述的意义,这也叙事性插画在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创作手法的选用,通过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往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还可以表达更沈层次的含义,使每个读者能在同一情节发展下,感受都不同的观赏体验。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通过超现实主义可以使读者对于插画有着上千种的理解。作者在描绘故事情节的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对于故事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对于观者而言也会有所不同。只有这种表达方式才使得画面具有了想象和空间。

《爱丽丝漫游奇遇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多个版本的绘制,杜桑·凯利在1981 年也为这本故事创作过插画,在他的笔下,情节没有像有些绘本按部就班的就编创,反而运用了大量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使得爱丽丝更像是在梦境中,这种处理不只是画面的虚幻和想象,在故事情节描绘上也是如此。比如在他所创作的《爱丽丝漫游奇遇记》里出现了大量的棋牌,棋牌的拟人化本身就是很虚幻的。空间中层次性的错乱和叠加,加之动物的拟人化如站立的老鼠、打牌的狮子、扑克牌的人偶在出走的乐器等等,这种脱离了现实世界的存在,都是的读者跟随爱丽丝一起进入了这样的梦境。表达方式一直是切合情节进行的,使之情节饱满且生动,通过杜桑·凯利合理的布局安排,看似凌乱的空间,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有了合理的存在,这也就是超现实主义下的作品表现力。这也使得读者有了更加全面的观看感受,提高了读者的参与感。

猜你喜欢

凯利插画线条
就要紧紧粘住你
线条之美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跌宕起伏的19世纪——乔治·凯利的滑翔机
无脸小插画
交朋友
凯文·凯利@中国:来自“如果之乡”的趋势魅影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