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湘文化元素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以炎帝广场改造设计为例

2021-03-31周宣妤

西部皮革 2021年3期
关键词:炎帝水景雕塑

周宣妤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文化广场是向人们展示文化内涵并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地方。在城市生活中,它不仅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窗口,还是吸引外来游客旅行观光的风景。在城市中起着“会客室”的作用。在与当地历史文化的融合,在各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传承中。湖湘文化作为一种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区域历史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

1 序言

炎帝文化是湖湘文化之一,深刻地影响湖南地区的文明发展。炎帝广场是我目前国华南地区第一大以文化性质为主题的广场,位于湖南省株洲。广场分为7 个功能区,如有集会广场、绿化景区、休闲健身、文化景区、商贸服务和交通集散等。通过规划圆弧状道路网和放射状将各个功能区连接在一起,广场的三个景观序列。其核心文化景区位于广场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为巨型炎帝塑像,高19.97 m。环绕巨型塑像,有象征“太阳之神”的基台和寓意炎帝精神与日月同辉的弯月状喷水池,有以歌颂炎帝丰功伟绩为主题的大型浮雕和图腾柱,是一个集会、交流,又有集文化与城市形象一体的核心的城市会客厅。

2 炎帝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湖湘文化元素的应用分析

广场文化展示区:文化是广场的重要文明标志。将文化广场的建设和文化建设统一起来,想全是民众展示中华文化、地方文化。成为提高文化品位的一个集中阵地,更是一个城市中亮丽的风景线。主要呈现南昌市的文化传承,以及江西省的鱼米之乡等特色,将文化与本土相结合起来。

广场活动休息区:由于子固路的北面是中山路,不免有些在商业区劳累的游客可以到附近的居民广场来休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活动区域是人们生活空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是高级动物,对水有着先天性的喜爱,所以在活动区设计了水景喷泉等,供有人观赏、嬉戏。同时也设计了绕水的植物路线,让游人有一种身临大自然般的感觉。休息区分为两块,一处设计了卡座,可以供游客休憩、沉思。另一处设计了一个景观小品,留出了较大的空间给近几年风靡全球的广场舞。这样的设计既给人以休息的空间,也给出了较好的锻炼空间,两个休息区之间分隔开来,锻炼的人并不会打扰到休憩的人。一分区两功能,体现了本设计的多样性。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设计不同的空间场所,满足游览者的现实需求,在设计时也要对环境元素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美感。

2.1 炎帝广场雕塑运用分析

雕塑通常在文化性质的广场中使用广泛,作为城市广场主要标志之一。其雕塑的设定可以选取广场主题进行设置,如炎帝文化广场,选取炎帝雕像作为主雕塑,通过创作加以再现。据史书记载湖湘文化,缘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湖南却一直是被称之为神农故地,具有最浓厚的炎帝文化氛围。取其题材,使得雕塑在广场中作为最佳广场文化载体,向观光者直观地展现出当地特有的地方文化。炎帝,作为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炎帝被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神龙则作为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主题上位于文化广场的中心位置,雕塑高度达19.97,寓意为1997 年建立的同时,炎帝的个体雕塑与周边相互呼应,周边的铺地材质、造型、材质、色彩都保持统一避免视觉上的杂乱。尺度上,作为仰视的角度,突出其尊贵地位,形成良好的互动。在改造后的“神农广场”中,将六十四卦和陶艺植入广场的神农像,展现了炎帝发明制陶的历史背景和对周易的影响。在广场中雕塑的设定,运用了雕、刻、塑三种传统工艺手法,融合新技术新材料使得原本的雕塑艺术特性更强,超越原本人们所认为的传统狭溢的雕塑观念。

2.2 炎帝广场铺装运用分析

铺装在整个广场中作为最大面积存在于地面上最直接呈现在人们的视觉中,也是最易于将文化性质的东西投射到构件上,如将炎帝相关神话故事,图腾等作为特色符号和纹样融入于铺装之中,再运用各种不同的拼贴手法展现广场特色。

其次,铺装在材料选择上与主题搭配颜色相关来展现地方文化如炎帝文化广场的铺装色彩上采用米灰色铺地,是空间具有一定的古朴感,与周边环境相适宜,在排水系统上尽量选用海绵城市系统,运用了大量的透水砖铺设于主广场,防止出现内涝状况。在广场园路中所拼贴的图案,不仅体现了炎帝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也是城市的标志,同时也体现了株洲市的特色炎帝文化。炎帝广场的不同区域分别采用不同色彩颜色及材质进行铺设,体现了各自区域的特点,同时又与主广场相互呼应。

2.3 炎帝广场植被运用分析

在城市广场建设中,植物作为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存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各异的造型和特性可以为广场营造出多样化的、充满形式美和意境美的景观。在不同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变化下对植物造景的利用,极大的彰显出了广场的地域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一些特定植物本身就代表一种特殊的文化和精神含义,例如菩提树就具有特定的宗教意义,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所以在印度,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都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一些城市的市树、市花也作为城市的标志被运用在广场设计之中,例如山茶花作为重庆市市花其意义是胜利之花,在炎帝广场的植被中就可以加入樟树(株洲市市树)、红檵木(株洲市市花)。对植物树种的选择中,应当能够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符合植物多样性,同时要考虑对现有条件下市花市树、珍贵树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

景观植物的选择上应当考虑符合当地环境,同时要注意在整个设计中达到空间多样,统一收局。在现代园林空间艺术中,追求以植物造景,多以植被、土坡等来划分空间,因此植物种类不仅要多种多样,而且要在配置上有一定的景深,做到空间大小相适,但每一空间植物应当多样而不繁杂。现代园林造景注重群落景观,植物造景利用乔木、灌木、草被形成树丛、树群时要做到在空间的深浅合适,达到在视觉上若隐若现,虚实相生,错落有致,以开放和封闭并存,以视觉的虚造出感官的体验之实,要注重做到体现自然环境美的植物类型及配置。其炎帝广场的植物配置:紫叶小檗、千层金、金叶女贞、八月金桂、合欢花、紫薇树、朴树、樟树、丹麦草。其植物类型为:乔木类:八月金桂、合欢花、紫薇树、、桂花柳树、水杉、木棉树、朴树、樟树。灌木类:、金叶女贞、绣球花、夏天无、丹麦草。

2.4 炎帝广场的立面分析

从炎帝广场的立面分析上来看整个广场景观的整个高度、角度、色彩的搭配是否协调,观察选用的树种和广场中的景观小品合不合适,颜色搭不搭配。特别注重因为采用的树种种类不一,所以要对高度有一定的要求,其最低的乔木不能低于2100 mm,最高的树木不能高于2800 mm,除水景以外,其余的部分植物都处于地平线之上,分析立面图可以帮助更好的分析区域的分配是否合理。

在广场中的照明设施的处理上,通过与铺装、雕塑、小品设施等互相配合,在同时满足夜间使用人群的功能性需求下,突出城市广场中,如雕塑、建筑等这些地方的文化载体,赋予炎帝广场夜间独特的视觉效果,给人们别样的视觉感受,打造出不同于日间的夜间景观,增加广场的夜间景观魅力。

2.5 水景特色设计

水景是广场景观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特色的水景景观既能为广场增添生机,也能调节广场的空气质量,给游客提供一个更佳的游览体验。设计中的特色水景位于街道自西向东的20 米处,整体形态呈现“T”字型。长度约8 米,最宽的地方宽为5 米。其中材质的选取为大理石。广场景观设计的水景部分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设计手法,动态的部分通过水墙喷泉的形式来体现,而静态的部分则运用水塘水池的形式进行体现。在广场中央设置亲水平台,既可以让局部设计影响整个广场,也是在为人们散步时所提供休憩的平台,彰显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设计中的所有景观元素都是以人为本,水景中的水边台阶、水上平台等亲水设施,既提供了人与水亲密接触的机会,也给整个广场增添了许多休闲娱乐的元素。在部分中央水景里主要选择栽种水生植物如睡莲、荷叶等,使得水景不会显得单调局促。广场水景区的水池采用砚台状的水池,是为响应整体设计中运用的主题元素,。因此在一些树池和水池上面的选用元素上主要采用也是元素的形态体系来进行设计和融入。

3 总结

炎帝文化广场的景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的形象,炎帝广场通过铺地、雕塑、竖向、水景等将广场打造为放射状和圆弧状道路网,核心和背景3 个景观序列,通过优化改善设计后,成为一个株洲市地标的存在。拓展了湖湘文化对外的影响,同时承担了大量群众和游客的聚集地方,提高了株洲的宜居性。更是对传统文化形象与现代城市景观的扩展。

猜你喜欢

炎帝水景雕塑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巨型雕塑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炎帝样本
炎帝奋斗者联盟的攻与守
炎帝 星耀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