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2021-03-31陈贤源福州市绿化管理处福建福州350300
陈贤源 (福州市绿化管理处,福建 福州 350300)
亲近自然是人类的天性,数千年来,人们为打造优质的生存环境付出巨大努力,希望能通过在城市内栽种植物的方式去创造“自然”,这也是城市园林建设与生存发展的始因[1]。近些年,人们经济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对园林绿化建设需求多样化是重要表现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园林工程建设规模的拓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当然其内容充实度也有很大提升,各种先进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园林建设活动中,应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优化园林建设质量,更好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 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功能作用,创造出更好的成果。在具体施工中,应严格依照完善的质量标准加强控制,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可以做出如下分析[2]:一是保证现场施工质量,通过高标准、高效率的质量控制手段,最大限度地提升园林绿化施工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帮助其在社会上塑造良好形象;二是实现园林工程的规范化建设,一方面协助施工方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令项目在投用阶段能创造出更多的生态、社会效益;三是通过提升园林施工质量,为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提升他们的生存品质。
2 现状分析
2.1 专业人才数量偏少
与发达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园林绿化施工起步较晚,专业人才明显不足。尽管部分企业聘用了一些专业人才,但这些人才职业发展理念长期未更新,缺少与时俱进的观念,在业务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均存在短板,比如责任心不强、配合度较差等,不利于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此外,在工程现场施工阶段,参建单位没有做到尽职尽责,施工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等,经常会因为材料自身问题而影响园林工程建设质量。
2.2 质量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良好的质量监管体系对园林施工过程能起到一定规范、引导作用,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开展阶段打下更扎实的基础,优化项目的建设质量。但纵观当下国内很多地区园林施工质量管理现状,能够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的企业屈指可数。部分企业尽管建立了质量监管制度,但在实践中没有严格依照有关规程执行,只是简单的养护管理,在形式上达到绿化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敷衍、偷懒、不作为等现象屡见不鲜,势必影响园林工程施工质量。
2.3 质量管理技术滞后
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需求也表现出多样化特征,通过建设园林绿化项目,能较好地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提出的要求。但因为国内园林绿化事业起步较晚,难免在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方面暴露出一些不足,比如对绿植施工质量的管理基本集中在简单的修剪、施加化肥和喷洒农药方面上,虽然能促进绿植短期内快速生长,但不能满足园林绿化工程长远发展的需求,无法帮助树木、花卉等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持续、有效地吸收养分,不利于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建设质量。
2.4 园林绿化养护的重视度不足
部分地区的城建与规划部门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盲目施工建设,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养护部门仅为落实上级文件定期开展绿化养护工作,没有关注园林绿化施工具体流程,没有充分了解不同绿植的生长习性,在采集园林绿化养护信息时片面性显著,针对绿化养护中出现的问题,只是在形式上做出强调。
3 质量管理的对应策略
3.1 加大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工程施工管理阶段,企业一定要参照现实需求,加大对内部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并主动学习其他企业运营中形成的先进管理理念,有针对性地借鉴、引用,这是提升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理论基础。关于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企业对现有人才加强系统化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提升绿化管理实践水平,而后才可以上岗工作。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企业管理人员授课、答疑解惑;鼓励不同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分享实践经验,形成合力,共同处理绿植管理养护中的问题,这是提升管理人员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是督导管理人员主动了解园林绿化工程现场的土壤、周边环境情况,基于专业检测与分析后,判断将要栽植的绿植是否能够适应生长环境。比如,福建省福州市气温适宜、温暖潮湿、阳光充足、雨量充足,土壤pH值及酸碱度常年稳定,园林建设中选择的植物最好是能较长时间耐荫蔽的阴生观叶或半阴生植物,比如万年青、橡皮树、火焰木、蓝花楹等。
三是企业推行考核、奖惩机制,定期组织绿化管理人员参与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模拟测试等活动,针对综合考核结果在内部进行排名,对于成绩较好的员工进行加薪奖励,树立楷模,不仅能调动其他管理人员努力进取、提升自我职业能力的积极性,还能规避优秀管理人员流失的问题,这是提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
3.2 科学规划园林景观绿化施工
为确保园林绿化施工质量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使现代城市发展和园林施工之间更匹配、协调,应积极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现实施工阶段,现场工作人员要做好项目周围区域的地理环境、人文文化等的考查力度,以此为基础编制符合本地城市发展要求的绿化设计方案,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优化园林绿化施工效果,使其能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二是在工程施工全程,不仅要确保能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要符合社会、生态效益。在具体实践中,要全面贯彻落实生态化、节约化、绿色化等理念标准,确保园林景观绿化建设符合本区域城市的审美标准,帮助其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加强绿地整顿质量的控制。整顿绿地的宗旨是为植被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这是植被健康生长的重要基础。一是要保证土壤的硬度适宜,借此方式确保根系生长过程有良好的通气、透水性,避免发生土壤板结情况;二是确保根层状态优良,这是植被根系生长过程实现平衡的重要基础;三是保证土壤的排水与透水性处于较高水平,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过补土以维持种植土壤结构的合理性,同时另外设置涵洞排水设施等;四是控制适当的pH值,以5.5~7之间为宜,或者依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对其做出微调整[5]。
提升园林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园林工程建设阶段,工人的技术能力是影响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应持续提升管理及技术水平,进而使项目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有关企业应重视对园林工程参建人员质控意识、技术能力的培训,整体提升施工队伍的建设能力,优化绿化施工质量。
加强对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从宏观层面上分析,园林绿化施工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当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时,方能确保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故而应加大对各道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应认真落实自身职责,全面检查各道工序,只有在其符合施工质量要求时,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为实现对各道工序施工质量的有效管控,一定要正确处理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应用正确的操作规范、质量监管标准、施工标准等知道施工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工序施工活动规范推进,减少工程成本,创造出更多的工程效益。
3.3 做好园林绿化和施工养护工作
认真落实园林工程的后期管理养护工作,不仅能减少病虫害对林木的侵害程度,增强其抗病害能力,为植被创造一个相对健康的生长环境;还能通过科学有效的修剪、养护等延长花期与结果期,特别是对于形体较大的灌木而言,能明显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绿化效果。针对开花期与结果期的林木进行科学管养,能促进养分快速、均匀输送过程,提升花果的质量,整体优化园林景观。
病虫害防治是园林管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先要认真落实除草、松土、修枝等基础性管理工作,依照相关规范对园林中植被开展检疫工作,及时去除感染病菌的枝丫,选择适宜的农药防控病虫。在这里重点提及的一项内容是,采用化学药物防治时,要更替使用,以防部分病虫害出现耐药性。
4 结语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绿化工程施工水平能体现出城市发展水平及规划能力等,对城市后续发展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故而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在管理理念、体系、管养技术方法等方面做出完善,全面提升绿化施工水平,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