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抗震》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2021-10-11侯经文安亚强

砖瓦 2021年9期
关键词:抗震思政建筑

郭 欢 侯经文 张 艳 安亚强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712000)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1],响应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号召,在《建筑抗震》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中,努力挖掘该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 地震危害

我国位于六大板块的环太平洋和亚欧地震带之间,是目前世界上发生地震灾害最频繁的几个国家之一[2],六大板块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六大板块示意图

地震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我国历史上几次典型地震事件,见表1。尤其汶川大地震带来的危害,给当代国人留下了最刻骨铭心的印象。地震除能造成人员伤亡、建筑损毁等直接伤害外,还会引起海啸、水灾、火灾、瘟疫等次生灾害[3],极大程度地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表1 我国典型地震案例

2 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由以上分析可知,地震导致建筑损毁严重。尤其是砖混房屋,结构整体性差,地震中由于支撑长度不够,梁板掉落频发,砖瓦散落严重,如图2所示。这些都给人民逃生形成障碍,造成的悲剧数不胜数。

图2 砖混结构房屋在地震中损毁严重

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家对城市和乡村建筑都提出了明确的抗震要求。2018年汶川地震后,在修正原有规范的基础上,国家重新颁发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和《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161-2008)[5]。

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人们很难将所有建筑都设计成能抵抗8级地震的坚固堡垒,但只要实现建筑抗震设防的三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损失。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无论将来从事建筑设计、施工,还是管理,都将对建筑的抗震性能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通过本课程的思政教育,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用自己的专业服务人民,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只有学好专业知识,遵守行业规范,保证工程质量,才能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3 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

建筑抗震课程是在学习房屋建筑构造、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让学生具备建筑抗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地震术语的概念和含义,了解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熟悉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特点以及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掌握正确的施工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获得职业基本技能,并在施工技术领域得到系统训练,满足职业素质的要求。另外,培养广大学生坚持热爱祖国、奉献人民、认真踏实、团队协作、敬岗爱业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具有建筑物抗震防灾意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学习大国工匠精神。

4 课程思政教育途径的探索与研究

本文结合思政教育目标,探索与研究了几条思政教育的途径。

4.1 任务驱动法

采用课程任务教学驱动式[6]的课堂教学方法,结合我校建筑抗震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当前课程中思政教育的主要特点,有选择性地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一些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思政指导意义的纪录片,如《唐山大地震》《上海中心大厦》等。通过观后感、老师点评、师生再讨论的方式,活跃学生的工程理论思维,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有利于教学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思政教学效果。

4.2 案例教学法

土木工程专业普遍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特点,建筑抗震课程的内容也是工程实践的总结,源于实践,也将用之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典型工程问题及其设计,这一特点为本课程进行案例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体系。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来有效营造工程现场氛围,使学生理解专业知识,认识到土木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责任心和使命感,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核心价值观。

4.3 参与型教学法

为适应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改善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需采用参与型教学。该教学理念强调师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共同参与,让师生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激励和推动,积极挖掘学生眼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学生的探索和老师的引导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5 结论

《建筑抗震》这门课程中蕴含了很多思政教育元素。探索和研究思政教育的途径,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等正能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灌输给学生,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抗震思政建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思政课“需求侧”
古建抗震有绝招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