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及施工技术的应用
2021-03-31王彦权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
王彦权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
翟雄雄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管秀洋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与常规混凝土相比,大体积混凝土在原材料质量、配合比、施工技术及养护等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从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也要采取科学的施工技术,预防裂缝的发生[1]。
1 大体积混凝土的常见裂缝
目前,大体积混凝土主要应用在高层建筑基础、桥梁的桥墩与基础、水利大坝等工程中,体积大是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点,其长宽可超过1 m。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较大,表面系数较小,由于水泥水化反应而出现的热量在混凝土内大量聚集,导致其内部温度过高,受到内外温差的影响,其表面容易出现裂缝。同时,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被蒸发,在水化热的影响下其内部温度较高,也会使大体积混凝土发生塑形收缩[2]。
根据发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4]。
(1)温差裂缝。水泥与水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水化热。施工时,由于水化热产生的热量没有得到及时发散,而在混凝土内部大量聚集,会增加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异,形成拉应力。温差带来的拉应力超出混凝土强度的时候,便会导致温差裂缝产生。
(2)干缩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若遇到高温天气,则会使大量水分聚集在混凝土内部。若水分蒸发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发生干缩裂缝。
(3)沉陷裂缝。沉陷裂缝通常是由于回填土质量不合格、地基下方土质松软等因素所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若存在支撑间距较大、模板刚性不强的情况,也有可能导致沉陷裂缝。沉陷裂缝在冻土地区比较常见,如果所选择的模板位置不合理,如在冻土上设置支撑点,那么冻土融化后便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裂缝问题的发生。
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策略
2.1 合理选择原材料
预防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发生,应从原材料入手,采用高质量的原材料,在源头上预防裂缝产生。对于原材料的选取应注意:
(1)可采用10.40 mm 级配碎石作为骨料,再添加适量的中砂进去,控制细度模数在2.80 ~3.00;
(2)将砂、石的含泥量控制在1%及以下,并要尽量剔除砂、石中的杂物;
(3)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以控制水化热现象,这就需要合理确定配合比,加入适量外加剂,以预防温差裂缝的出现。
2.2 改进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是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保障混凝土的性能达标,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把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坚持薄层浇筑、有序推进的原则,确保混凝土可以在自然流淌的基础上,达到逐步成型的目的,最终形成斜坡。采取这样的泵送工艺,可以实现泵送效率的有效提升,且无需频繁地对输送管进行安装、拆卸,能够有效减少管道安装、拆卸以及冲洗的工作量[5]。
(2)混凝土形成坡度后,即可在浇筑带的前、后各放置1 台振动器,开展振捣作业。位于混凝土出料口位置的振动器,主要负责振捣上部的混凝土,以提高上部混凝土的密实性;坡脚处的振动器主要负责振捣下部混凝土,以提高下部混凝土的密实性,同时与底层钢筋分布密集的实际情况相符。
(3)混凝土表面会出现一层水泥浆,水泥浆的厚度较大,因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当用铁滚筒在混凝土表面多次碾压,从而将混凝土切实压实,这项工作需要在初凝后完成,从而有效预防收缩裂缝。
2.3 降低入模温度
季节因素也是影响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6]。为降低入模温度,最好是在春秋季节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混凝土的温度也比较高,就需要采取降温措施,来降低入模温度。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能使混凝土受到暴晒,水泥材料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保存,可洒水降温,同时也要合理控制水的温度。
2.4 做好温度测量工作
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是裂缝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监测,通过动态化地检测温度变化情况,包括混凝土表面及内部的温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缩小内外温差。为了确保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在承台内的多个部位设置测温点。每个测温点处,在中心位置设置1 根测温管,用于对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进行测量,同时在表面位置设置1根测温管,用于对混凝土表面的温度进行测量。第1 天至第5 天,每隔2 h 检测一次温度,第5 天之后,每隔4 h 检测一次温度。
2.5 采用冷却水循环降温方法
温差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最常见的裂缝类型之一,产生原因是混凝土内部、外部之间的温度差异过大。为预防温差裂缝的发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尽量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过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将冷却水管道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浇筑完成后,将冷却水注入管道的内部,以达到加速终凝、降低内部温度的效果,有效预防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的温差裂缝。同时,设置测温点,对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对冷却水的循环流量、管道循环时长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混凝土的内部、外部温度差异不超过25℃。为确保冷却水循环降温方法的有效性,应对冷却水管道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必须选择性能较好、质量达标的钢筋骨架以及支撑用桁架制作冷却水管道,避免管道出现变形等问题。还要对冷却水的流动顺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其先流往温度较高的中心,然后再流向边缘部分,应将进水口设置在靠近混凝土中心的位置,将出水口置于混凝土内部的边缘位置。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通常应当分多层布置冷却水管,应将层间的垂直进出管口错开。
2.6 混凝土振捣与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开展振捣、养护工作,加强对每个环节施工质量的控制,从而保障整体建设质量。在大体积混凝土中,钢筋是一个非常好的导热物体,插筋处存在温度梯度,是裂缝问题的高发区域。因此,针对插筋处,有必要加强振捣。混凝土初凝前,要完成抹压作业,以消除初期出现的裂缝。混凝土振捣后,应进行混凝土养护,从而有效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浇筑完成后,也要充分考虑大体积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温、保湿措施,以有效预防裂缝。蓄水法是混凝土养护作业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在施工现场通冷却循环水,避免混凝土内部热量的大量聚集。内散外蓄技术也是一种常用方法,是一种综合养护措施,能够解决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的问题,有效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特别是超厚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注意事项
为减少裂缝问题的发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把控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流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施工前,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准确评估工程量、工期以及所需设备与材料,制定施工方案。应准确计算混凝土的用量,并以此为根据指导采购工作,以减少成本。
(2)做好施工前的勘查工作,结合设计要求,对施工区域进行科学划分,将整个施工区域划分为多个施工段,再制定有针对性的温度管理控制措施,安排监管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对各施工段的温差进行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流程进行施工。在分段浇筑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先浇、后浇的混凝土之间出现接缝。有坡度时,应结合坡度进行分层浇筑,以确保施工质量。
(3)混凝土浇筑中也有一些筏板无需进行分层浇筑。通常情况下,必须进行分层浇筑的筏板,厚度要求在700 mm 以上,不需要分层浇筑的筏板,厚度要求在500 mm 以下。采取分层浇筑,可以有效预防水化热过大而引起的裂缝。采取分层浇筑的措施,也能降低水化热高峰,提高散热速度。针对厚度为400 mm 的筏板,可将其当作振捣层。施工时应合理控制振捣数据,若振捣完成后发现气泡等问题,需要明确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4)为预防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应优化调整混合料的配合比,尽量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灰比,以预防混凝土收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状态进行实时观察,确保初凝前完成二次振捣,以预防收缩沉降,避免裂缝问题的发生。
4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分为温差裂缝、干缩裂缝、沉陷裂缝等。为减少裂缝的出现,施工应合理选择原材料、改进施工工艺、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做好温度测量工作、采用冷却水循环降温方法、做好混凝土振捣与养护工作,从而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