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TOD社区模式下的人性化步行空间环境提升改造
2021-03-31曹珺芸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在读
曹珺芸 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在读
邸冠程 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在读
文俊杰 北京点击无线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师
徐文廷 (通信作者) 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1 城市TOD模式下的步行空间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其中包括公共空间的衰退、交通的拥堵、城市组建的风格相似以及城市噪音污染等,其中公共空间的衰退和交通拥堵最为突出。通过城市化TOD,倡导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国内城市陆续开展了对TOD 模式的实践探索,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先后出现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新的居住形态,即以轨道站点为中心,将住宅、商业、酒店、办公等城市功能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及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地结合在一个适宜步行的环境中[1]。
TOD 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其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火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TOD 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 ~800 m(5 ~10 min 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及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和用途”[2]。TOD 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抛去车本的思想,以人为中心,建立舒适的生活氛围,从而推动解决城市的问题。
2 郑州市人民路街道现状分析
研究基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路地铁站。周边综合体混合多样,城市功能丰富,符合TOD 的发展模式。同时在上下班等高峰期,路面会出现严重的拥堵状况,需要通过人性化步道空间设计来对现状进行合理的改善,以缓和交通拥堵的状况。
人民路共有一处公共活动广场,广场道路老旧,机动车停放混乱,周边缺少休息区域。图书馆前空地较大但利用率较低,目前用来停放自行车、电动车。因缺少公共设施,居民只能坐在地上或站着交谈。健康路空间特质以单一的长条形为主,街道活动类型较为单一,道路只用于停放非机动车与通行。街道与固定店铺联系疏远,缺乏特色。停车点较多,但与其车辆实际存放量不成正比,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造成空间浪费。人民路绿化形式较为单一,只有行道树。后期计划运用乔灌草相结合的设计手法,种植点景、片景。
以人民路地铁站为中心,通过地铁站四个出入口分别到达图书大厦、丹尼斯百货、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体育馆,周围辐射800 m 的距离分别有学校、住宅、公园等不同功能的综合体。人民路为综合服务型街道,不同的商场综合体都位于人民路,功能复杂多样,人口密集,机动车流量大。东里路为生活服务型街道,主要以小区住宅居多。
行人群体的需求是更多的步行空间以及活动场地,更优美的步行环境,更加方便实用的基础设施,更加安全的过街方式,希望在街道能进行更多样的活动,需要丰富的景观来提高行人的过街体验。
通过对基地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了影响行人过街体验的种种问题,同时对问题进行了归纳剖析。目前基地现状为:地面铺装高低不平,地砖破损;转弯半径较大,车速快;共享单车没有固定的位置停放,摆放杂乱;控电机箱裸露在外,易发生危险;二级城市道路没有设机动车隔离带;原有较好的绿植可以起到遮阴效果;公交车站没有休息等待区域,没有遮阴区域;街道界面单一;人行道路被挤占,汽车停放无序;缺乏休息设施;公共设施设置无序。
平时机动车道所占空间比例较大,经营活动和市政设施常常挤占正常的人行空间,导致路权分配不均衡。转弯半径大导致车速快,易发生危险,形成安全隐患。车道宽导致部分街道人行空间局促,步行活动受到阻碍且不连续,导致尺度受限,步行舒适度降低。部分街道步行空间尚有待提高,变电箱、信号控制箱等公用设施设置无序,影响人行道空间美观,导致人行道品质降低,步行舒适度降低[3]。
很多街道沿街的界面以及街区,往往通过山墙、护栏网等来保障人行道的安全性和私密性,这使得街道两侧界面形式单一,步行距离长且空间单一形式单调,无法承载丰富多样的公共交流活动,导致精神文化缺失和商业化过度,使得空间活力大大降低。步行区域没有设置座椅等休憩设施,行人无处休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缺乏行道树等遮阴设施,公交站牌设置在外,没有休息等待区域,导致人行道品质降低,缺乏停留性。
3 TOD模式街道景观的提升策略分析
3.1 保障“慢行优先”的街道网络系统
保障“慢行优先”的街道网络系统是针对前文提到的车道过宽、转弯半径过大的机动车道的现状提出的解决策略。通过控制机动车的空间,合理地使机动车空间减少,将更多的空间释放给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从而改善出行结构,将路权由车行归还骑行和步行,以此解决空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减小转弯半径,可以使机动车的速度降低,给行人营造安全的过街环境,解决交通隐患。
保障“慢行优先”的街道网络系统是指步行加交通和骑行加交通。控制机动车的空间,将更多的空间释放给骑行和步行。通过对人民路的原始道路进行分析调研,最终将人民路的原始六车道改为四车道,中间增加了机动车隔离带;将原来非机动车道的宽度由5 m 改为6.5 m,增加骑行的空间;将原来步行空间的6 m 宽度改为8 ~10 m 宽度,增加步行空间。人民路是郑州繁忙的商业街区之一,将人民路的十字路口和交叉口设计为5 ~8 m 的小转弯半径,形成紧凑的路口空间,大大降低车速,使行人过街安全舒适。
3.2 营造舒适宜人的街道环境
营造舒适宜人的街道环境是针对前文提到的步行空间局促和步行舒适度不足的基地现状提出的相应解决策略。主要通过3个措施来丰富舒适宜人的街道环境:第一,将人行道的过街路缘石采用坡道进行连接,既提高了行人的步行舒适度,又满足了无障碍需求;第二,将人行道的路缘石进行扩展应用,可以合理分配人行道的空间,同时解决步行空间局促的问题;第三,通过对基地的实地调研,基地有大量的梧桐树作为行道树,可以打造绿色空间连廊,使人们行走的舒适度大大提高,同时丰富街道的景观环境,打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4]。
设计通过将人行道的过街路缘石进行坡面处理,使行人过街安全舒适,同时满足了无障碍的需求。设计对路缘石进行了延展设计,将原始的路缘石从功能方面进行延展设计,最终使路缘石拥有指示牌、商业座椅、公交站点、停车点以及景观绿化的延展应用。
对之前的现状分析整合,利用原始资源,人民路及东里路周边拥有大量的梧桐树,可以为行人和骑行提供遮荫的效果,打造绿色长廊景观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充分利用本身的景观,同时穿插景观小品,在营造空间舒适感的同时丰富步行体验。
3.3 创建活力多元的街道氛围
创造活力多元的街道氛围是针对前文提到的街道空间界面单一,空间活力不足的基地现状提出的相应解决策略。通过创造娱乐空间、休憩景观空间及健身活动空间来对街道的空间氛围进行补充,从而解决街道的过度商业化、活动单调及休憩设施少的基地现状,同时弥补了人们的精神缺失[5]。
该策略总共分为三个空间:娱乐空间、休憩景观空间及健身活动空间,娱乐空间又分为儿童娱乐空间和成人娱乐空间。儿童娱乐空间的节点位于人民路学校附近路段,属于混合功能性街道,通过设置儿童攀爬架及蹦床来促进儿童交流,丰富街道功能。设置行道树形成遮荫效果,为停留的儿童及家长提供遮荫效果;设置景墙、景观树观赏节点,为街道活跃气氛。在位于东里路街道(生活服务型街道)的社区附近路段,设置了滑板娱乐空间,为青少年提供娱乐功能。设置行道树提供绿色长廊遮荫效果,使街道富有生机活力。位于东里路街道的学校附近路段属于生活服务型街道,设置秋千、娱乐蹦床、儿童攀爬架等可提供儿童娱乐的活动设施,设置乒乓球桌提供成人娱乐活动,行道树为停留的行人提供遮荫效果。休憩景观空间是由休憩景观座椅围合形成的空间,休憩景观座椅分为特色休憩座椅和景观围合座椅两种,特色休憩座椅是外表风格多变的休息座椅,景观围合座椅是结合景观绿化布置的休憩座椅。不同的休息设施和多变的风格可以使人们有更多机会进行交流休息;不一样的景观围合座椅形式不同,放置方式不同,可以组合成多变的风格,为不同的地方服务。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TOD 的理念会成为未来城市街道改造的全新的解决方式。关于TOD 的理论研究,在我国还有待完善。我国与美国在实施TOD 是面临的差异存在于多个方面,比如居民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土地所有权、规划建设及管理体制等,因此有必要结合国外TOD 发展经验来探寻适合我国城市具体条件的TOD 发展模式。近年来,街道改造在城市设计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由车行回归步行是时代的趋势,希望城市TOD 模式下的步行空间设计能够重塑街道活力,为街道带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