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在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索
——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

2021-03-31王大为

居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专业

王大为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自信息化技术在教学广泛应用以来,全国各大高职院校都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探索和实践,教学应用越是普遍,问题也越发凸显。如何更有效的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使教学环节数字化,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高职教学下一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课程教学的应用现状

1.1 教师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信息化技术亟待提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与实施者,其信息化技术水平,直接决定课程以及专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水平。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各不相同,中老年教师平时对信息化技术接触的较少,对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也较慢,普遍信息化技术水平较弱,在教学过程中除课件、视音频等常规信息化手段外,对教学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应用了解并不多,教育观念传统且陈旧,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共享性、互动性、传递性等。与之相比,年轻教师对信息化技术手段较为敏感,接受与更新速度较快,但部分年轻教师对课程整体设计与教学方法的把握不足,最终课程的信息化应用也只停留在表面。

1.2 教师信息化理念落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低,教学效果差

现阶段大多数教师信息化教学方法存在使用不灵活,不全面,不实用的现象。盲目使用信息化教学的情况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绝大多数任课教师盲目的、低效的使用信息化教学,出现“重技术、轻理论”“重形式、轻内容”“重手段、轻模式”的形式主义,使信息化教学不但没有锦上添花,反倒喧宾夺主,大大的降低了教学效果。

1.3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不足,学习效率差

信息化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我们之所以要使用信息化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然而在现在的信息化教学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们没有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课堂之外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与探索,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反思与总结,归纳遇到的问题与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以自主的方式积极进行解决,逐步形成学习习惯与个人素质提升的正向循环。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大部分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对知识与技能的探索能力的不足,这对信息化课程教学实施的效果的存在不利影响。

1.4 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不充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度不高,教学资源可用性低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开展了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建成了一批优质课程、特色课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等辅助教学平台,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存在建设与使用分离的现象,建设的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等很少能够真正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具有独创性、交互性和信息化特色的教学资源匮乏,能够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优质资源少。

2 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性改进探索

2.1 力争打造一支信息化技术过硬、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团队

(1)从实际出发,找准教师信息化提升的突破口。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对相关专业教师展开信息化问卷调查,最终调查结果统计显示:在教学理念方面,95%的教师对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感兴趣,85%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技术能够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85%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课件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唯一手段,而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调动课堂氛围,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教师只占40%;在信息化技术方面,65%教师能基本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55%教师能够掌握网络课程资源平台,45%教师掌握常用图像处理工具和视频编辑软件。调查结果可见,大部分教师认可信息化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使用并不普遍,而教师自身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调查结果,我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展开系列改进。通过对优秀教学案例的学习,解放部分教师趋于保守的教学理念,拓宽信息化教学思路,同时设置激励考评机制,制定信息化教学工作奖励机制,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院年度评优考评中并提高比例,鼓励教师最大化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通过专题教研研讨会,提升教师在课程的单元设计中,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将信息化手段与专业知识、具体的教学方法紧密融合的整体驾驭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分层次、分主题、分技能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培训,建立分层次培训体系,满足信息化培训需求。

2.2 完善专业核心课程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提高教学有效性

(1)找准专业核心课程中的信息化切入点,让信息化教学符合课程需要和市场规律。虽然信息化教学有诸多优势,但也并不是所有科目以及每个单元都适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技术手段,盲目的使用和应用只会适得其反。通过开展企业调研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研讨,确定《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室内装饰电脑效果图设计》两门课程的作为重点建设科目,并对其中的几个典型任务单元进行重点研究实践,无论是整体科目还是典型技能,都与企业岗位相对应。

(2)校企联手开发信息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效果。校企双方联合开发信息化课程设计,以适应市场需求与企业岗位的需要为根本,实施项目化教学。以《室内装饰电脑效果图设计》为例,一是确定以企业的样板间户型为项目内容,以真实的户型和建成的实景样板间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有最为直观的学习体验。二是营造真实的工作情景,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教师作为任务的发起者,通过蓝墨云班课、精品资源课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向学生发放任务书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任务内容,自主的完成项目查看项目进度,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发的查缺补漏。

(3)加强专业教学活动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专业核心课程中教学的各种数据和资源进行整理并发布,打破传统授课的教学模式。其次,学生可随时登陆课程资源库,对课程的重难点内容通过教学视频、微课、教学PPT等信息化手段,完成课前预习或课后的继续学习,教学过程不在局限课内,打破时间和地点以及设备的限制。最后,教师在课堂通过电脑、互联网、手机、VR设备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可视化情景,通过蓝墨云班课等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反应教学效益。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能够实时追踪与反馈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能够实施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接受情况。搭建信息化在线平台,构建过程式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让课程考核不再局限于期末考核和产品考核,考核评价变得立体多元。在线平台试题库的建设,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过程考核检验自身知识和技能上存在不足,及时调整学习侧重点。学生作业的产品考核,通过信息化平台除传统的教师评价外,加入学生互评、第三方企业专家点评,让学生能更全面的认识到自身问题,也让企业更了解学生在校时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3 结 语

我院通过强化教师信息化职教能力,培训信息化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组织信息化教学活动、进行信息化教学评价等一系列举措,提高了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三个教学有效维度。当然其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下一步长期不懈的坚持完善。

猜你喜欢

信息化高职专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