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型与移植—海南古塔的建筑形制研究

2021-03-31

四川水泥 2021年3期
关键词:石塔楼阁古塔

艾 欢 陈 琳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

古塔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之一,源自印度的窣堵坡(Stupa),自汉代传入我国已2000 余年。塔刹建筑与东方文化交融中,受我国道教风水学影响,衍生出风水塔、纪念塔、文昌塔等不同性质的塔类形式。海南地处祖国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域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在古塔建造方面将原本玄虚的古塔意识转变为生产实用价值的建筑类型,其内涵到形式渐渐发生了演变,成为人们寄托理想、祈福避祸及其他功用的象征性建筑符号。

1 海南古塔概况

海南古塔众多,肇始于宋代,据笔者统计,海南今保存较完整的古塔共有29 座(不含敬字塔)。这些古塔以明清为主,从空间位置分布情况来看,古塔多分布于琼北地区,以沿海分布为主,中部山区分布较少,反映了海南古塔的生产实用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古塔的具体地理位置主要是和村落、山脉、海岸相关,从塔的时空分布(图1、2)可以窥见海南古塔的多元化功能,独立于佛教建筑之外,且多与风水、景观、人文因素有关。

图1 海南现存古代塔类建筑历史沿革(徐文成制)

海南古塔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受到中原传统、审美文化风尚的熏陶与浸染,又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塔造型风格。对其建筑形制、装饰纹样研究,有利于深入探寻海南古塔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使古塔建筑及其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为中国古塔文化添上一笔重彩。

图2 海南现存古塔类建筑分布(秦鑫杰制)

2 海南古塔的建筑形制

2.1 平面布局

海南古塔按平面形制分有方形、六边、八边形、圆形四种类别,边数越多等

级越高,抗风能力越强。我国在唐代主要为方形塔,而宋代之后六边、八边形塔较多,标志着我国佛教文化达到顶峰。从海南现存塔刹的平面形制中可以看出,方形平面的古制仍有较多遗存,此外八边形塔遗存较多。

2.2 立面特征

海南古塔的立面造型主要继承中原地区的样式又加入了地域特征,主要有以下:

图3 斗柄塔

图4 迎旺塔

图5 浩然文峰塔

图6 儒符石塔

2.2.1 楼阁式塔

楼阁式塔的建筑形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多层楼阁,楼阁式塔多数可登临,且整体外轮廓呈渐收之式,层层叠叠极具美感,成为城市的景观。海南现存的楼阁式塔并不多见,应与其沿海多台风有关。最为著名的斗柄塔(图3),位于海南省文昌铺前镇,坐落在七星岭主峰上,背靠琼州海峡。斗柄塔为八角七层空心楼阁式砖塔,通高20 余米。塔层层收缩递减,砖道以线砖与梭角子砖叠涩出檐,每层有拱门,塔基围44.8 米,塔身厚3.55 米。

2.2.2 密檐式塔

密檐式塔是由楼阁式塔演变而来,多为砖石结构。底层尺寸加大升高,以上各层的高度缩小,各层屋檐呈密叠状,多不可登临,塔身越往上收缩越急,形成极富弹性的外轮廓。如崖州迎旺塔(图4),位于三亚市崖州区西南,坐西向东,为八角形七层密檐式砖塔,高约18.5m。塔首层直径为4.2 米,每层有砌叠涩出檐,拱门高约1.7 米,宽约0.65 米,均用砖窑烧制的灰砖拌石灰砌筑结构成塔,由下而上逐层变小,至顶时呈尖顶形状。该塔是海南第一座贬谪所建之塔。

2.2.3 堆砌式塔

此类塔的砌筑方式,类似井干式堆叠状,呈实心塔,颇有古制。文笔峰塔(图5)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澄迈县老城镇文大村北2 公里。通高11.0 米,为方形石块干垒结构。塔身为实心,四方形,底层边长4 米,每层出檐20 厘米,收缩40-30 厘米,层层拔尖,至顶层呈尖顶状。顶层第九层之上,砌方形石块收结,代为塔刹。

2.2.4 金刚宝座塔

海南的金刚宝座塔以儒符石塔(图6)为典型代表,这是海南现存为数不多的佛塔。建于南宋中晚期,位于海口市石山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旁。塔身5 层,通高11.3 米。座台实心,塔为四方形,顶部边长7.6 米,底部边长8.8 米,上小下大, 略呈梯台状高度6.3 米,实心。塔身每层出檐,向上逐层收缩。塔刹为葫芦形,高0.5 米。

2.3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而言,海南盛产火山岩,因此现存的古塔主要以砖石为结构(图2),砖结构塔为砂浆砌筑,砂浆以七比三的粘土与石灰粉(贝壳粉烧制);石结构塔为当地火山岩堆砌雕筑,制作工艺要求较高,仿木构装饰石塔制作更是艰难,故石塔体量普遍较矮小。从外形看,海南塔对于内陆塔而言塔基厚实,塔身不高且装饰较少,正是因为海南多暴雨台风,在建设时就考虑其地域性,才使得许多古塔流传至今。

图2 海南塔类建筑材料(徐文成制)

2.3.1 砖塔

聚奎塔位于琼海市嘉积镇东北郊4 公里处,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 (1605年)。聚奎塔为八角形七层楼阁式塔,沿塔心柱的外壁转折上可攀登,通高21.5 米,坐西南向东北,砖砌结构。塔身分为七层。首层直径4.8 米(同塔基相连),首层砖砌出檐0.7 米。向上各层逐渐收缩。各层八方墙面,砌有拱形浅龛框为装饰塔刹下部为半球形拱顶座基,上为葫芦形宝项塔刹。

2.3.2 石塔

美榔双塔位于澄迈县美永公路的原美亭乡美榔村东南,建于南宋中晚期(1253年)。美榔双塔为仿木空筒设廊阁楼式结构,石材为本地火山岩。分为姐塔和妹塔,姐塔为正六边形,妹塔为正四边形,均为楼阁式条石结构,姐塔塔座四角均雕有狮子头像,每面正中设有一方形石龛,妹塔塔身正面一至七层均设有方形石龛,须弥座刻有仰覆莲,其间刻有各类瑞兽浮雕图案,四角设头顶手托的力士像做倚柱。

2.4 建筑功能

虽论古塔历史悠久,建造壮观。海南不如祖国大陆,但是古塔建造功能理念之创新,则海南可居全国前列。为趋吉避凶和完善风水景观,在风水地形地势有缺陷的地方建“补势塔”;有煞气的地方建“辟邪塔”;龙首的位置建“镇山塔”;在水口门户建“水口塔”;为兴文运出人才建“文塔”;为增添景观秀色建“景观塔”;为扬善崇德建“功德纪念塔”等。全国第一座妇女功德纪念塔—“美榔双塔”为陈府乡里纪念陈家二女所修;全国第一座农妇自建明志塔—“儒符石塔”为“草鞋婆”自建;全国第一座生产实用塔—斗柄塔为明朝拨款文昌县修建,功用镇妖护航塔;全国第一座贬黜名贤纪念塔等—“迎旺塔”为社会各界人士修建,都建造在海南。

3 总结

海南地区建塔历史较晚,明清时期海南古塔修建达到顶峰。宋元时期以佛塔为主,进入明清时期风水塔几乎成为官民同修的社会公共事业,基于风水信仰建立起来的风水塔几乎成为海南传统社会中全民皆拜的科举寄托。空间分布上,海南古塔无论是佛塔还是风水塔都与登陆海港、行政中心、地域文化的内部差异性发展有关。而西南部和中部山区比较少见,这应该与佛教、道教对琼中地区黎苗少数民族影响较小,所以佛塔、风水塔在此地区也就难得一见。海南将建塔理念推向多元化、实用化、时代化的崭新阶段,为塔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解读琼州古塔风韵,对了解海南开发历史进程,发扬海南的开放进取精神,正确评价和认同海南传统文化,促进海南国际自贸港构建文化建设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石塔楼阁古塔
古塔数据采集预处理特征值提取与建模
紫檀木边嵌玉 石楼阁图挂屏
他用筷子搭起心中的楼阁
有 缝
补缺口
古塔
亭台楼阁知多少
景州古塔
郑州:东方古塔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