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心电图在操作过程中的沟通与理解
2021-03-30尚美丽
尚美丽
摘要:心电图在心脏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儿科心电图操作过程中的沟通与理解,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详细介绍了与家长及患儿的沟通、采样的精准度、外界因素及临床医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因素;技巧;完整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1-078-01
1研究目的
心电图对心脏病的诊断有帮助,特别对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是确诊的手段。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右胸前导联的T波在不同年龄有一定改变。例如,生后第一天,V1导联T波直立,4-5天T波转向倒置双向。
从2019年1月-2019年6月(以一单元为例)共做1035例,男493例,女542例,0-1岁318例,1-3岁445例,3岁以上272例。在半年的心电图中,心肌炎:12例,川崎病:13例,心肌损害:4例,室缺术后:4例,动脉导管未必术后:1例,心律失常:1例。
2影响因素
2.1来源于父母
心电图是患儿生病住院期间的一项常规检查,但在父母的认知中,吃药、输液才是治病之本,心电图做与不做都行,因此,在需要家长取得配合時,就有一定的难度,任由孩子在动。90%的家长持积极态度能够配合,也有10%左右的家长很烦躁,需要耐心、细致的讲解。心电图会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排除一些疾病,以取得合作。
2.2来源于患儿本身
0-1岁,在住院后测血糖、做化验抽血,穿刺留置针对阿姨有恐惧心理,看见穿粉衣服的就大哭,面带惊恐。2-3岁,尤其是送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夹上四肢的导联后,感觉有点凉,但耐心安慰后,可以平复一下,积极配合。
3与家长、患儿的沟通[1]
对于家长来说,去医院看病做。血常规-是检查细菌、病毒、感染。尿常规-查尿液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蛋白、管型等泌尿系统疾病。便常规-检查有无红细胞、白细胞、潜血等过敏性疾病。心电图-检查患儿生病后细菌、病毒感染,都可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炎、心律失常(如房缺的V1导联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炎、心源性休克、预激综合征、房性、室性早搏,这些都是医生通过心电图来发现的。
4采样的精准度
经过一系列的辅助工作之后,尽量取得家长的信任,积极配合,0-1岁的患儿可以在母亲的喂养下进行,小小孩可以用微笑的面容,多多抚摸、安慰,拉近距离取得配合,稍大一些的患儿通过做一些小游戏分散一下注意力,接近她,鼓励他再进行操作,能够在睡眠状态下采集是最好的。另外,家长-患儿-操作者三方齐心协力,共同完成,采集到的样本才能更精确,为患儿准确的诊断提供依据。
为更人性化的服务,儿科采用小儿电极片,减少刺激、损伤(如营养不良、皮下脂肪薄的患儿用负压球会吸出血印),其实,一份精确的无干扰心电图只需要约一分钟的黄金时间[2]。
5外界因素
发热、哭闹、情绪激动,都可引起心率加快,嗜睡、昏迷、多脏器功能衰弱,引起心率减慢,甚至停跳。一系列的心脏变化还可以通过24小时心电监护仪的心电图变化反映出来。
6临床医学的重要性
其实心电图还有另一个重要性,在人到临终时必须做一份心电图,当屏幕上显示直线时,才可以宣布人体的临床死亡。
参考文献:
[1]周尧.浅谈儿科护理中沟通方法与技巧[J].母婴世界,2020(7): 181.
[2]熊淑珍.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技巧研究[J].饮食保健,2019,6(12):199-200.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儿内科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