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切片远红外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2021-03-30姜春慧张倩杨娜李武强马嘉伟黄晓鹏
姜春慧,张倩,杨娜,李武强,马嘉伟,黄晓鹏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兰州市,730070)
0 引言
目前,常见的桔梗[1]干燥方法有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冷冻等干燥方式。金传山等[2]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桔梗皂甙D含量的影响,发现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桔梗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80 ℃烘干>60 ℃烘干>微波后晒干>晒干。李喜凤等[3]采用喷雾干燥法优化桔梗方提取液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发现在进料量25%,进风口温度180 ℃,空气流量700 H/L,提取液相对密度1.07(25 ℃)时较为合理、稳定。远红外干燥技术具有品质好、能耗少、干燥时间可控等优点[4-5]。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运用在胡萝卜、红枣和大豆等物料的加工中,但远红外干制桔梗的研究还鲜有报道。马国军等[6]利用回归模型优化干燥工艺,确立胡萝卜远红外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72.4 ℃,切片厚度3.01 mm,辐照距离239.99 mm。lbrahim Doymaz[7]利用菲克斯扩散模型描述胡萝卜块中的水分转移,发现Page模型描述胡萝卜块干燥特性较好。李超新等[8]对红枣进行远红外辐射干燥确定红枣红外辐射干燥模型的形式为Page模型。本文以新鲜桔梗切片为研究对象,利用远红外干燥技术,探究远红外干燥技术对于桔梗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热风干燥和远红外干燥对桔梗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桔梗远红外干燥工艺参数,推广桔梗干制技术提供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采用的鲜桔梗产自于甘肃陇南成县,挑选个头粗直、肉质厚实、新鲜优质的桔梗作为原材料。利用GB/T 5009.3—2016《水分的测定方法》[9]中的烘干法测得桔梗的湿基含水率为(77.55±0.5)%。
1.2 仪器设备
YHG-300-S型远红外快速恒温干燥箱;AY-220型电子天平;CR-10型色差仪;QPJ型药材切片机;托盘;手套;保鲜袋。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方案
将购买来的桔梗进行简单挑选,清洗后放在通风处沥干表面的水分,再用纸巾擦拭干净,待物料恢复到室温后再进行切片。根据试验方案将其切成薄片,每组的重量为100 g左右,将切片平铺放置于远红外干燥箱托盘中,最后放入干燥箱进行试验。其中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照高度选用的水平分别为50 ℃、55 ℃、60 ℃、65 ℃、70 ℃;2 mm、3 mm、4 mm、5 mm、6 mm;60 mm、120 mm、180 mm、240 mm、300 mm。试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每15 min测定一次,第二阶段每隔30 min测定一次,第三阶段每隔1 h测定一次。根据样品的重量变化计算出含水率,当含水率低于12%时结束试验,每组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1.3.2 指标测定
1) 干基含水率。干基含水率为湿物料中水分质量与干物质质量的百分比,是描述物料含水率的主要参数,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1)
式中:Gt——t时刻桔梗切片的重量,g;
Gg——桔梗干物质的重量,g。
2) 水分比。水分比表示在给定的干燥条件下水分在该物料中所占的质量比,是反映干燥速率的指标,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2)
式中:Mo——桔梗的干基含水率,%;
Me——干燥至平衡状态时桔梗切片的干基含水率,%。
由于桔梗的平衡含水率较小,简化后公式如式(3)所示。
(3)
3) 干燥速率。干燥速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个时间间隔内样品含水率的变化量[10],计算公式如(4)所示。
(4)
式中:T1,T2——干燥时刻,min;
MT1——T1时刻桔梗切片的干基含水率,%;
MT2——T2时刻桔梗切片的干基含水率,%。
4) 色差值。色差值ΔE能够反映新鲜桔梗与干燥所得桔梗的色度差异[11],ΔE越小桔梗干燥品品质越佳。计算公式如式(5)所示。
(5)
式中:ΔL2——明亮度的变化量;
Δa2——红绿值的变化量;
Δb2——黄蓝值的变化量。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2010和Origin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桔梗远红外干燥特性分析
2.1.1 干燥温度对桔梗切片干燥特性的影响
在切片厚度为3 mm、辐照高度为240 mm时,考察不同温度对远红外干燥特性的影响。其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如图1所示。
(a) 干燥曲线
(b) 干燥速率曲线
从图1中可以看出,干燥温度为50 ℃时桔梗的干燥时间最长,干燥速率变化较缓慢。在干燥温度为55 ℃~60 ℃时,物料的干燥速率最快,这是因为随着干燥温度升高,物料内部的自由水随着物料与干燥介质间形成的水分梯度向外蒸发,干燥速率随着内部自由水含量的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并且可见,温度高于60 ℃时物料的干燥速率明显降低,这是由于温度过高使物料表皮焦化,阻碍了内部自由水的蒸发。综合考虑,当干燥温度的变化区间为55 ℃~60 ℃时,物料的干燥效果最好。
2.1.2 切片厚度对桔梗切片干燥特性的影响
当干燥温度为60 ℃、辐照高度为240 mm时,考察不同切片厚度对远红外干燥特性的影响,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切片厚度不同时,水分比和干燥速率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同时可见,当切片厚度为4 mm时,随干燥时间的增加,升速段和降速段的变化最大,这是因为物料本身失水太快,导致物料内部结构发生紊乱,影响了干制品的品质。当切片厚度为6 mm时,干燥速率的变化较为缓慢。这是由于物料收缩降低了水分的渗透性,导致干燥后期速率变化缓慢。因此,桔梗远红外干燥技术较适宜的切片厚度为4 mm。
(a) 干燥曲线
(b) 干燥速率曲线
2.1.3 辐照高度对桔梗切片干燥特性的影响
在干燥温度为60 ℃、切片厚度为3 mm时,考察不同辐照高度对远红外干燥特性的影响,其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直观地看出,随着干燥时间的不断推移,水分比的变化规律不明显,这表明辐照高度对桔梗切片水分比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发现辐照高度为180 mm时物料的干燥速率最快,但快速干燥会导致切片表面硬化,干制品的品质不能满足要求。对比其他辐照高度,变化曲线基本吻合,都呈现出一定的波动趋势,这说明辐照高度对干燥速率的影响也不显著。
2.2 桔梗切片远红外干燥动力学模型
为了准确预测桔梗在远红外干燥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情况,找到物料水分迁移变化的规律,本研究利用5种常见的干燥模型建立拟合曲线图[12],通过比较干燥模型的拟合参数,确定最优的干燥模型,并应用FICK扩散方程计算出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研究物料内部水分的迁移变化规律[13]。
(a) 干燥曲线
(b) 干燥速率曲线
2.2.1 桔梗切片远红外干燥动力学模型的确定
在干燥试验过程中,物料内部的传热传质变化表现为含水量的下降。本文选择干燥过程中常用的Henderson、wang、weibull、Newton、logarithmic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桔梗切片干燥的规律,选出最适用的模型[14]。模型方程如表1所示。其中MR为水分比,t为变量,a,b,c,k均为参数。
表1 干燥曲线拟合的数学模型Tab. 1 Mathematical model of drying curve fitting
1) 拟合参数的确定。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完成干燥试验后,运用Origin 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选用适当的模型方程进行拟合分析[15]。通过试验指标评价体系,本文将误差平方和SSE和决定系数R2选为评价指标,R2值越接近1,SSE值越小证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越高,对桔梗远红外干燥过程的描述越准确,计算公式如式(6)、式(7)所示。
(6)
(7)
式中:MRexp,i——第i个试验得到的水分比;
MRpre,i——第i个预测的水分比;
yi——试验所得参数值;
N——试验得到数据的组数;
n——试验模型常数的个数。
2) 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确定。Fick扩散方程通常用来表达生物制品干燥特性的降速过程[16],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是干燥过程中描述物料内部水分迁移变化的参数,表示物料内部水分迁移变化的困难程度。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越大,说明在物料内部自由水分迁移变化越活跃,相反,则说明物料内部水分迁移变化较慢。Fick扩散方程可以简化为
(8)
式中:Deff——物料内部有效水分扩散系数,m2/s;
t——干燥终止时的时间,s;
L0——桔梗切片厚度的1/2,mm;
MR——桔梗的水分比。
2.2.2 桔梗切片远红外干燥动力学模型拟合
本研究运用Origin 9.0软件,在切片厚度为3 mm、辐照高度为240 mm、温度分别为50 ℃、55 ℃、60 ℃、65 ℃、70 ℃条件下对桔梗切片进行远红外干燥,5个不同的数学模型非线性拟合参数值如表2所示。
表2 远红外干燥过程的干燥温度的拟合参数值Tab. 2 Fitting parameters of drying temperature in far infrared drying process
在温度为60 ℃、辐照高度为240 mm、切片厚度分别为2 mm、3 mm、4 mm、5 mm、6 mm条件下对桔梗切片进行远红外干燥,5个不同的数学模型非线性拟合参数值如表3所示;在切片厚度为3 mm、温度为60 ℃、辐照高度分别60 mm、120 mm、180 mm、240 mm、300 mm条件下对桔梗切片进行远红外干燥,5个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参数值如表4所示。
表3 远红外干燥过程的切片厚度的拟合参数值Tab. 3 Fitting parameter values of slice thickness in far infrared drying process
从表2~表4中可以看出,干燥模型的R2值均在0.95以上,都在可控的范围内,5种不同的数学模型中,桔梗切片在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照高度条件下的R2值都呈现不同的数值,比如:在weibull分布模型中,温度条件影响下的R2分别为0.999 9、0.987 64、0.987 06、0.997 37、0.997 63;SSE的值为:0.000 082、0.001 03、0.001 15、0.000 289、0.000 249;在Henderson分布模型中,切片厚度条件影响下的R2分别为0.989 8、0.993 3、0.990 2、0.994 3、0.997 4;SSE的值为:1.050 67、1.039 15、1.030 43、1.038 34、1.029 85等等;表格中都能都反映出数值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weibull模型的决定系数R2较高,SSE较低,因此weibull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桔梗切片的干燥过程。
2.2.3 远红外干燥过程对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
由表5可知,在整个干燥过程中,随干燥温度、切片厚度,辐照高度的增加,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都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分析对比,干燥温度对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最大,厚度对其影响次之,而辐照高度对其影响较小。其中,不同干燥温度条件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变化区间为1.08×10-9~6.88×10-9m2/s;不同切片厚度条件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变化区间为1.75×10-9~4.68×10-9m2/s;不同辐照高度条件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变化区间为1.20×10-9~1.75×10-9m2/s。
表4 远红外干燥过程的辐照高度的拟合参数值Tab. 4 Fitting parameters of irradiation height in far infrared drying process
表5 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变化Tab. 5 Changes of effective water diffusion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2.3 不同干燥方法对桔梗切片品质的影响
2.3.1 不同干燥方法对桔梗切片色差值的影响
桔梗中含有桔梗皂苷,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化合物,对温度较为敏感。因此在干燥进行处理时,不仅要保证桔梗干制品的外观结构,还要减少物料内部有效成分的损失。目前,我国对于桔梗的研究,大部分是药性成分的研究,对干燥工艺方面研究较少。常见的干燥方法有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远红外干燥,但由于微波干燥具有升温快的特点,对有效成分的损失较大。在温度60 ℃时进行切片厚度的单因素试验,在切片厚度3 mm时进行温度的单因素试验,热风干燥对桔梗干制品色差值的影响如表6所示。在切片厚度为3 mm、辐照高度为240 mm条件下进行温度的单因素试验;在温度为60 ℃、辐照高度为240 mm条件下进行切片厚度的单因素试验;在温度为60 ℃、切片厚度为3 mm条件下进行辐照高度的单因素试验,远红外辐射干燥对桔梗干制品色差值的影响如表7所示。
从表6和表7可以看出,在切片厚度为4 mm,温度为60 ℃时,热风干燥的色差值最大均为90.465 97。相同条件下,远红外干燥的色差值为64.008 76,低于热风干燥,说明远红外干燥对于桔梗色差值的影响小于热风干燥。同时对比远红外干燥、热风干燥和自然干燥干制品的色差值,可以发现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色差值增加,这说明干燥温度对桔梗干制品的线性效应显著。
表6 热风干燥对干制品色差值的分析Tab. 6 Analysis of color difference of dry products by hot air drying
2.3.2 不同干燥条件桔梗切片的微观结构
不同干燥条件下桔梗切片的微观结构如图4所示。通过比较,能够发现不同干燥条件下,桔梗内部细胞中的水分能够气化膨胀,导致细胞腔蒸汽压力增强,细胞壁出现扩张现象。并且干燥技术不同,细胞孔隙出现的变化不同,细胞结构的坍塌情况也各异[17]。
表7 远红外辐射干燥对干制品色差值的分析Tab. 7 Analysis of color difference of dry products by far infrared radiation drying
(a) 热风
(b) 鲜样
(c) 远红外
从鲜样图可以看出,在鲜样中表面细胞的孔隙大小均匀,细胞微观结构比较稳定;在热风干燥处理后的干制品中显示孔隙存在不均匀,数量较少的现象,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坍塌;远红外干燥处理后干制品细胞孔隙率较高、均匀可见,细胞表面坍塌较少,组织结构保存比较完整。因此,桔梗干燥,相比于热风干燥方式远红外干燥技术更易保持干制品的结构,减少内部结构损伤。
3 结论
本研究利用远红外干燥技术,根据桔梗的物料特性,以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照高度为试验因素,对桔梗切片的远红外干燥特性进行研究,同时进行干燥动力学研究,确定最适宜的干燥模型;通过对比热风干燥与远红外干燥的干燥特性和干燥动力学,验证了远红外干燥的可行性,本次试验的研究结论如下。
1) 根据前期的预实验,选择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照高度为试验因素,进行桔梗的干燥特性研究。通过观察桔梗的干燥曲线发现,随着干燥时间增加,桔梗的水分比逐渐减少,干燥含水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结果表明:适宜的干燥温度为60 ℃、切片厚度为3 mm、辐照高度为240 mm。
2)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桔梗的远红外干燥动力学研究。运用5个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模型方程的R2和SSE值,结果表明weibull模型决定系数R2高,SSE较低,可以较好地描述桔梗切片的远红外干燥过程,并通过阿伦乌斯公式计算出桔梗有效扩散系数变化范围为1.08×10-9~6.88×10-9m2/s。
3) 对比不同干燥技术对桔梗干燥特性的影响,并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干燥曲线进行拟合分析,比较了拟合数据的评价指标,并对干制品的色泽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远红外干燥技术干燥至安全含水率的时间较低,干燥曲线的变化趋势更平缓,通过比较不同干燥技术的干制品发现,远红外干制品色泽与鲜样的差别更小,微观结构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