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中大数据智能化平台的应用
2021-03-30覃永林
覃永林
(广西裕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钦州 535000)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建筑行业而言,其自身正逐渐朝着更加高端的趋势转变,无论是在智能化或者是在绿色化等各方面,都在转型和升级发展。将网络化、数字化等作为其中的主要参考依据,以此来实现整个智能化建筑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结合目前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对于工程施工管理的智能化技术而言,其自身的整个应用情况相对比较完善,工程施工管理的智能化技术在应用时的前景相对比较广泛,能够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结合现实情况,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保证大数据智能化平台科学合理的构建,以此来达到良好的实施效果。
1 大数据智能化平台的构建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智能化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广,在项目预施工阶段,各专业相互之间的交叉问题比较明显。项目还没有进行具体施工操作时,可以直接将项目施工当中涉及的各专业问题进行提前有效的告知,促使设计方以及施工方能够有所认知和了解,以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在整个平台当中,能够对专业图纸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促使成本能够降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带来一定的便利条件,项目施工模块的具体展开中,能够对施工计划以及具体工作进展等相关情况给予更加直观的关注和重视,这样不仅能够为施工方以及监理方提供便利条件,而且能够深入了解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1]。在实践中各方意见以及变更基本上都会直接保存在对应平台当中,能够形成电子档案,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保证整个工程管理工作能够在实践中有相关依据作为支持,项目造价模块的具体构建以及应用中,可以直接促使清单与模型之间建立良好的关联性,保证模拟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这样能够将项目资金信息进行实时有效的展示,各方能够对清单工程量信息进行准确有效的查询,从中导出对应的信贷量报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在具体展开中,管理人员可以被看作是整个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主体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障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的必要前提条件。在整个大数据智能化平台构建以及具体应用中,可以对云项目部或者施工管理人员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使各方职责能够有效落实。
对于数据中心负责人而言,其根本职责是为了实现对各方的有效协调,对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对阶段性目标进行确定,同时要针对目前现有的阶段性项目进度以及技术等各方面因素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数据中心负责人对施工阶段负责人进行下设时,要结合现实要求,通过对数据模型科学合理的利用,能够对整个现场施工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对于施工阶段涉及的质量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条件上的综合性管理[2]。在设计阶段对于负责人而言,需要对模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核,对数据的变更以及模拟以及模型优化等进行对接处理,特别是在开工之前,要对数据模型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有效推进。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在整个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当中,可以对施工日志以及动态问题进行有效的查看和控制,以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相互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针对项目整合全方位有效的管理和控制[3]。在整个项目施工中,对于施工管理人员可而言,可以直接将技术交底当中涉及的部分内容,以平台方式呈现出可视化三维模型,这样能够形成二维码。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对二维码进行扫描,以此来得到图文并茂的文档,保证整个交底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
2 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 生成建筑信息化模型
根据目前现有一系列规范化标准和要求,对门、柱等建筑模型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与此同时,要结合其他专业容易出现交叉现象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比如在实践中,对于地面的混凝土而言,其自身的整个垫层铺设在相对比较均匀、密实的基土当中,在卫生间或者是厨房等地区,都会设置专门的给排水设施。给排水设施的房间地面基本上都会少于同层的楼面20mm,向滴漏或者是排水沟的方向,进行0.5%的找坡等结合目前现有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剪力墙、框架柱等结构模型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和应用,对给水管、热给水管等进行构建[4]。比如照明回路在各个不同层顶板现浇层或者是墙内暗敷时等各部位,需要对符合现实要求,同时高度控制在1.5m 以上的高位插座回路,在各个不同层顶板现浇层或者是地下室等各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和利用。
2.2 协调项目预施工
通过对各方模型数据的合理利用,可以直接在整个智能化平台当中,实现对预施工的妥善处理。结合目前实际情况,以虚拟仿真方式,对施工各方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直观有效的反馈。通过这种方式在其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数据中心现有的负责人而言,可以及时与设计、施工单位等之间建立良好的商讨、协商等关系,对具体的调整方案进行适当的优化和完善。比如在电气管线的安装和设置方面,应当尽可能遵循避热、避水等基本原则,在整个热水管线、蒸汽管线上方或者是水管的垂直下方等位置,并不适合直接对电气线路进行铺设。在处理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时,应当结合现实要求,对优先避让级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与此同时,要根据优先级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来得出对应的预施工模型。
结合目前大数据预施工模型在构建以及具体应用中的现实情况能够实现对架空地系统空腔敷设管线、地脚螺丝调平等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妥善处理。在快装地板拼接完成之后,有利于保证整个集成采暖系统在布管时的灵活性、有效性。以空间分割为基础,有利于为轻质隔墙系统的布置提供具有可视化特征的依据作为支持。对整个快装墙面系统的拼装以及集成吊顶系统等进行准确有效的检验和分析,促使整个调平搭接质量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保证,对整个饰面效果可以进行预览[5]。通过这种方式在其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整个排水系统胶圈承插装配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对集成门窗、卫浴等进行准确有效的检验,以此来保证整个面积的科学性、合理性,最大限度保证建筑使用面积的有效控制。由此可以看出,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在构建以及具体应用中,有利于为整个施工管理提供具有可视化特征的条件作为支持。各专业在实践中,可以通过预施工处理,在整个施工前期,针对交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通过模型的构建和利用,施工人员可以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对目前现有的二维图纸中的内容进行参照,以此来展开准确有效的施工处理。
2.3 云管理项目施工进度
建筑工程项目在规划和建设时,整个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对于管理工作而言,也逐渐增加,施工周期普遍比较长,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不同类型因素条件,对整个施工进度、质量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工作的水平以及效率普遍比较低。基于此,通过对智能化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以智能化管理为基础,有利于实现对目前施工管理中各种问题的妥善处理。常规的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很难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无法在实践中对现有的计划以及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仔细的校对,以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在其中的构建以及对比分析,能够针对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的妥善处理。
在大数据的智能化平台建设和具体应用中,可以直接将进度计划作为基础,以此来展开有针对性的流水段划分。针对流水段关联模型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对进度计划文件进行准确有效的输入,同时还要将进度计划与对应的流水段进行有效的关联,也就是在真个施工进度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进行模拟处理。在整个施工模拟模块的进度计划编制以及具体应用中,要对实际开始、完成时间进行准确有效的输入。以窗口为基础,能够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颜色进行准确有效的显示和校对,从中可以得出实际工作以及计划工作相互之间存在的差距。如果实际工作与计划工作无法达成一致性时,那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计划总工期等相关目标时间展开有针对性的风险预估和判断。对于各方而言,可以直接以手机客户端为基础,对现有问题进行随时了解,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此来形成可靠的电子档案作为支持,方便后期的管理和控制。
3 结语
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在构建和应用中,无论是在项目施工或者是在预施工等各环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不仅有利于保证整个项目可操作性得到强化,而且能够推动传统行业逐渐朝着智能化、绿色化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