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研究
2021-03-30赵伟祖单霏霏尤承佳徐静敏
赵伟祖,石 佳,单霏霏,尤承佳,徐静敏,丁 俊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1 概述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是指按网架水平、负荷分布、地理分界、功能定位等实际情况,结合政府部门用地控规,将复杂的配电网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网格(单元),每个单元采用2~4组标准接线独立供电。
2 方法主要内容
(1) 结合配电网规划目标系统性完整性的要求,考虑供电网格碎片化影响,提出网格内部与网格之间网架搭建、设备配置等优化方法。
(2) 分析未来配电网在智能、互动、绿色、可靠等多目标导向下的发展需求,研究分布式能源、储能等新技术、新型态在配电网中的定位与关系,研究提升供电网格内外自治、自愈能力的技术方法。
(3) 以供电网格为分析对象,以饱和负荷特征及新技术普及为基础,结合典型地块负荷用电需求和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研究网格内外电力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优化方法。
3 方法主要步骤
(1) 负荷预测。根据现场配变容量和配变负载率统计各地块的实际负荷。同时以地块用电需求为导向,依据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不同用地性质和开发深度的地块进行归类,结合典型负荷预测模型,预测出各地块远景负荷。
(2) 确定目标接线模式和划分供电网格。根据地块负荷发展阶段,在剔除专线用户负荷的基础上,确定网格内的接线模式,并满足N-1可靠性要求。结合负荷预测结果,根据确定的接线模式,将供电区域按照城市路网(含规划路网)或自然分界,细分为若干个网格。
(3) 电源点选择及网格联络设置。应结合中长期变电站布点规划,确定每个网格电源点。电源点选择应满足就近原则。
(4) 中压路径选择。划分网格时,应结合目标网架和电网现状情况,统筹考虑网格中压路径的选择,尽量减少后期重复拆建。
(5) 过渡改造原则。网格规划改造投资应保持与公司总体投资策略一致,宜分批逐步实施。对于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确定的A+及A类供电区域内的中压架空线路,应结合城市规划逐步实现架空线路入地,同时结合架空线路入地工作优化中压电网接线。
4 单元规划情况
4.1 单元现状
苏州高新区科技城第10单元位于浒光运河以东、西龙山路以西、科憬路以北、太湖大道以南,总面积1.1 km2。该单元主要用地为科研设计用地。总装机容量3.9万kVA。未开发地块4块,合计单元面积占比约14.78 %。供该单元的10 kV线路10条,主供线路5条。
4.2 目标网架
根据负荷预测,该单元远景负荷约2.7万kW,故该区域选择一组单环网、一组四供一备接线构建目标网架。考虑远景上级电源布点,由渚渔变电站新出一回线和科技城变电站现有的一回线组成一组单环网,110 kV东渚变电站新出一回线、渚渔变电站新出两回线、科技城变电站新出两回线组成一组四供一备。
4.3 过渡网架
未来三年的过渡网架构建时,提前考虑两个重要用户的用电负荷以及远景网架,将过渡网架构建为1组单环网,1组双环网接线。其中一个用户申请用电时,双环网架已规划建成,直接开断环入环出即可,无需新立项目。另一用户过渡年由科技城变新出1回线,渚镇变新出1回线组成1组单环网。
5 总结
基于网格化规划方法,该单元过渡网架方案的构建分别从政府、电网、用户三方深入考虑,最终将形成对各方均有利的配电网方案。
(1) 政府侧,供电公司与政府提前对接,了解土地开发计划、年度土地开发计划以及实际土地出让情况,掌握具体信息细化过渡网架方案,缩短用户的用电流程,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有效提升营商环境。
(2) 用户侧,通过政府建立与用户的沟通渠道,提前了解用电需求。用户可同步办理规划、用电等手续,原本串联的流程可改为并行处理,大大缩短各类业扩报装申请审批时间。网架改造时提前考虑用户负荷,提前建成网架,用户来申请用电时可直接接入。
(3) 电网侧,单元内网架同步建设、适度超前,过渡网架综合考虑远景负荷,合理有序地向远景过渡,避免重复拆建,节约投资,减少停电时间,同时综合考虑自动化、分布式能源、电力物联网的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及用电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