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结构实体检测中常见问题分析
2021-03-30杜鸣鹤
杜鸣鹤
(贵州省建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贵州贵阳 550000)
现场结构实体检测工作中为了可以更好地执行和开展有关的监测工作任务,应该明确需要使用的方法,研究经常会出现的检测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应对问题,保证有关检测工作的有效执行、合理开展。
1 现场结构实体检测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我国工程领域中现场结构实体检测工作,主要就是对混凝土、钢筋保护层与其他结构合理的监测,明确有无质量问题或是缺陷问题,便于开展相关的质量管控工作。
1.1 混凝土结构的检测
在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的过程中,主要就是检验强度是否符合指标,明确抗压强度有无问题。目前在现场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的工作中主要使用无损检测技术,例如回弹技术、超声技术等,还可以利用局部破损的方式开展检测工作,例如,在局部区域钻心获取样本进行检验。具体的工作领域中通常会使用回弹检测技术或者是回弹+芯样修正的方式,针对性地进行强度的检验分析,获取准确的结构强度指标和检测结果。
1.2 钢筋保护层的具体检测
此类检测工作主要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和局部破损检测技术,前者主要就是电磁感应、雷达技术措施,后者主要就是凿开保护层直接进行检测的措施,同时也可以将无损与局部破损两种方式相互结合,先使用无损技术进行全面检测,之后使用局部破损技术进行校准,保证检测工作的准确性。目前在钢筋保护层结构检测工作中已经开始大量应用电磁感应技术措施,通过平行、旋转的扫描方式,事先设置有关的参数信息,然后根据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探测仪可以自动化的测量保护层厚度,明确有无缺陷或是质量问题。
1.3 现浇板结构的检测
对于现浇板结构的检测工作来讲,目前主要使用钢卷尺、水准仪、超声仪等设备进行检测,其中钢卷尺方式的应用范围很广,能够直接在楼板上面进行钻孔测量处理,直观性较高,便利性较好,虽然会出现局部区域破损的现象,但是不会对板体的安全性产生影响。而水准仪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明确现浇板的底部、表面高差,最终确定厚度指标。超声仪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针对厚度进行检测,但是很容易因为耦合因素出现误差问题,并且操作起来非常复杂。
2 现场结构实体检测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
近年来在现场实体结构检测工作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问题,不利于检测工作的高效化开展,所以在检测期间应该按照常见问题的情况,采用针对性与合理性的方式来应对和解决问题,保证检测工作的高效性。
2.1 板体厚度的检测问题与应对措施
现场板体结构实体检测的工作中,目前在厚度检测方面还存有抽样、检验、结果评定等标准不完善的现象,虽然我国在抽样方面已经提出了检测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但是,在板体检测方面没有提出布点要求、布设要求,没有统一相关的数据处理标准。与此同时,在检测结果判定方面也没有提出关于超出尺寸偏差的最高值和最小值的规定,没有提出在样本容量合格书判定过程中,如果存有差异性如何进行选用,这样会导致板体结构厚度检测工作无章可循,不能保证检测工作的规范性。
解决措施:板体结构厚度检测的过程中,为了预防出现问题,应健全其中的各种规范和标准,编制出较为统一的抽样方案,设置适用性的规范指标,明确有关的检测工作要点和标准要求,提出关于板体厚度所超出的最高、最小限制指标,确保为检测工作提供一系列的标准。同时还需明确板体厚度检测结果判定的流程、判定工作模式、判定的要求,在合理进行检测结果判定的情况下,便于获取准确的检查数据信息,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与管理工作。
2.2 钢筋保护层结构的检测问题与应对措施
目前在工程现场结构实体检测的相关工作中还存有钢筋保护层结构方面的检测问题,主要因为在目前我国的钢筋保护层方面的检验标准中,提出了合格率在90%以上就是合格的要求,如果低于90%高于80%,就要进行抽样检验,在两侧抽样检验的总和合格电率超出90%的时候就判定为合格。而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板体结构合格电率低于90%的现象,相关检测部门从安全角度考虑问题,进行了验收,这就导致和验收标准之间不符。部分工程现场中的保护层检测过程中,没有完善和健全其中的检测工作机制,对有关检测工作的高质量、有效性执行都会产生不利的危害[1]。
解决措施:在开展现场结构实体保护层的检查工作中,应转变之前应用固定允许偏差的判定形式,不再使用验收最小值的方式,以免出现科学性的问题。在检测期间需要和设计工作相互结合,按照特定值、有界区间等情况,结合验收规范标准等开展检测工作,提出保护层的允许超出区间程度,主要就是不合格点的比例与个数的数据值、最大偏差数据值等。同时还应该健全有关的保护层检测规范和标准,要求人员在操作期间结合标准内容执行工作,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不可以出现操作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问题与应对措施
目前在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工作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抽样问题、结果判定问题,在抽样工作中不能按照规定标准明确样本的数量,结果判定期间也不能保证评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程度,很容易发生检测问题。
解决对策:首先,在抽样的环节中需要按照强度检测的方法,针对性的明确抽样数量,如果使用回弹法开展检测工作,就要按照有关的技术规程要求,将抽样数量控制在同批结构总数量的30%以上,不可以少于10 个,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如果测量的数量已经超出30 个,并且尺寸低于4.5m×0.3m 的情况下,在测区之内可以减少5 个样本,便于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如果使用钻心检测的方法,那么样本数量不能低于15 个,样本直径较小、数量很少的情况下需要适当增加样本数量[2]。其次,结果判定的环节中,如若使用的是回弹检测方法,就应该设定强度定制,无论构件的大小,都要推定系数K 数值,给出一定的数据标准。在此期间应该注意,在结果判定的工作中应该按照现场结构实体的检测工作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检测计划和方案,增强各项工作的执行有效性。
2.4 检测操作问题和应对措施
目前部分现场结构实体的检测工作中经常会发生操作问题,不能确保操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主要就是在检测期间不能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质量和应用效果不符合要求,经常会发生仪器损坏现象,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部分现场检测部门由于缺乏沟通交流,不能按照现场情况针对性的执行检测工作任务,经常会发生一些操作性的问题。与此同时,部分现场检测工作中会发生人员工作不专业、不规范等问题,对检测工作的高质量、有效性开展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危害[3]。
应对措施:首先,在现场检测期间应对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检验,根据检测工作要求合理选用高性能、高标准的仪器设备,保证在应用期间不会出现性能问题,获取准确的检测结果。例如,在使用回弹仪之前应做好检验工作,轴线的垂直度、读数的准确性、复位的快速性,在现场使用期间不会出现损坏现象、不平衡的现象,维护仪器设备的应用性能,确保检测工作的高效化执行。同时还需做好现场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检测部门应该与设计部门、施工部门之间相互联系,明确需要检测的结构,沟通并且反馈有关的数据信息,便于开展结构质量管理工作、检测分析工作。最后,应保证人员操作的专业化水平,要求人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掌握所有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的专业知识、操作标准和工作技能,利用先进的技术措施、仪器设备等在现场进行结构实体的检测,按照行业标准、不同结构实体的验收规范等,深入开展不同结构实体的检测工作,及时了解到其中存有的缺陷问题,提出有关的建议和意见,以最快速度改善结构实体的质量,以免发生工程方面的质量问题,彰显出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应用优势[4]。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工程领域中的现场结构实体检测期间还存有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等检测问题,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不利于有关检测工作顺利落实。因此,在实际工作领域中应该重视检测技术的标准性、专业化应用,统一标准、完善各项操作模式,提出不同检测技术的应用建议、应用规范和应用指标,尽可能在检测过程中全面性的检验结构实体质量,明确有无缺陷,获取准确的检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