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探讨
2021-03-30杨晓铭赵明生
杨晓铭,赵明生
(保利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自身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也逐渐成为推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建筑行业自身劳动密度相当大,并且在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不同工种以及不同专业同时进行工作,再加上各类不稳定因素较多,导致建筑行业出现的安全风险较大,属于当前高危行业之一。同时,建筑行业中安全管理模式较为滞后,也是目前建筑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采取BIM 技术来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危险源的管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BIM 技术基本概述
BIM 技术,通常被称为BIM 建筑信息模型,最早起源于国外环境中,由于多方参与到BIM 研究项目,各类关注点的不同导致BIM 建筑信息模型的认知存在差异。如今,得到广泛认同的BIM技术观念通常为美国所颁发的BIM 标准,BIM 技术能够以一种参数化模型的形式将工程信息进行传播以及共享,从而达到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以及可视化预期,而BIM 技术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协调性
基于BIM 技术所形成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体系,主要是指依靠相应信息共享平台,使参与者能够更好地展开合作,从而处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有效防止各类信息数据出现遗失现象。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还能够通过BIM 技术,将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传递到共享平台,使得参与者能够通过共同协作来制定出良好处理方法,让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能够按照指令展开处理,从而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效性[1]。
1.2 可视化
建筑工程数据信息的实际内容,能够以BIM 三维数字化仿真模型技术为基础,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的三维模型,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正式展开施工建设工作前,就对项目中各个节点的建设内容加以明确,并熟知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注意事项以及建设要点,同时对一些具有难度的建设部位展开建设方案拟定,从而避免在建筑工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经济开支。此外,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利用BIM 技术,还能够对施工现场展开更好地监督管理。
1.3 准确性
BIM 技术能够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作为参考。此外,在进行信息传递时,BIM 技术还能够保证数据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从而保障施工现场的预防工作与安全监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因此,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时性,能够保证整体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稳定开展,再加上科学有效的预防方案,可以大幅降低施工现场内部各类安全事故的出现概率。
2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危险源简述
2.1 危险源的基本定义
在当今社会中,被群众普遍认同的危险源概念为:危险源主要指那些能够造成病痛、损伤等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以及施工现场环境受到破坏等实际情况。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危险源是有很大可能造成额外经济支出以及工作人员损伤的意外情况和不稳定因素等。从以上几点危险源的基本概念上来看,危险源中包含的主要问题有不稳定因素、存在条件以及触发因素。
2.2 危险源识别的主要作用
从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角度看,安全管理主要就是指防范管理,其工作重心主要是在根源上展开控制,其基本工作内容就是识别危险源以及风险管控,而后明确在危险源以及施工现场安全方面上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以及防治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危险源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成本以及建设进度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展现出了更加系统化的风险防治思路[2]。
2.3 危险源的识别依据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中,引发危险源出现的因素多种多样,通常情况下,相关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前所进行的勘察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是导致危险源出现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有效降低建筑工程中危险源的出现概率,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对危险源进行更加合理地区分,进一步确定其存在的主要区域,并深入挖掘形成危险源的原因所在,从而在根本上达到防控危险源的目的。当前危险源的主要区分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实地观察,让那些具有安全理论知识以及建筑项目安全生产法律知识的工作人员到施工现场中进行实地观察,发现其中存在的危险源;②派出富有工作经验的建筑工程建设人员,在建设团队中,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发现危险源出现的大概区域,并根据初始剖析的方式准确找寻到危险源出现的具体方位。
3 基于BIM 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危险源的管理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项目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BIM 技术时首先应当注重将BIM 模型作为载体,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各种管理工作以及管理内容可以更好地实施;其次,还要最大限度整合建筑工程项目结构模型以及建筑模型,对其中涉及的各种危险源类型进行详细划分,在发挥出BIM 技术可视化特点以及模拟性特点的基础上,高效、准确地找出建筑工程项目在不同施工建设阶段之中所隐藏的危险源;最后,还可以科学、合理地引入现代化的VR 技术来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危险源展开全方位的VR 体验以及施工交底等虚拟化内容,在根本上保证施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水平能够稳步提升[3]。
3.1 模拟化分类识别危险源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危险源的存在,具有不可预见性、变化性以及隐蔽性,而因危险源所引发的安全事故同样拥有连联性的特点。因此,应当采用模拟化方式,来分类识别出各种危险源,并对危险源的存在形式展开合理划分,再以不同危险源类型为主要依据,从而利用BIM 技术中的Fuzor 软件展开模拟化分类,识别建筑工程中隐藏的各种危险源。
3.1.1 危险源类型的主要划分
以建筑工程中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类别以及部位为主要依据,从而对危险源展开合理划分,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高处坠落,其主要发生在建筑工程中的临边洞口、模板只拆、电梯井、塔吊安拆以及粉刷过程中;②坍塌现象,其主要发生在建筑工程的边坡、基坑以及模板支撑体系中;③物体打击,其主要发生在施工机械器具、塔吊具体使用中。
3.1.2 Fuzor 危险源分类识别
Fuzor 具有十分强大的虚拟功能,是一种能够提供出真实VR场景的VR 插件,其不仅具有实时性以及关联性,还能够实现双向同步数据,并且还有仿真性以及分析性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4D 虚拟建造以及完整动画创建等功能,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危险源的分类识别。
3.2 BIM 模型创建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所采用的结构施工设计图纸以及建筑施工图纸,并结合相关技术规范,从而利用Revit 创建出建筑工程项目所需的平面视图以及具体构建等,而后再进行主体模型、建筑模型以及施工现场的建立,并及时整合多种结构模型,建立出符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实际的BIM 模型。
3.3 基于危险源的虚拟安全教育
在建筑工程以往的安全教育中,存在枯燥乏味以及教学模糊等主要问题。而借助BIM 技术中的模拟性以及可视化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整体建筑施工项目施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对工作人员的虚拟安全教育,针对当前主体施工建设阶段中,工作人员存在危机处理能力低以及危险源辨识能力低等实际安全问题,工程项目所涉及的管理人员就可以依据主要的施工体质,充分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以及施工环境来找寻出现危险源的主要原因。首先,利用BIM 技术+VR 技术的方式,能够模拟出施工过程中那些因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以及安全意识不足所引发的坍塌伤害以及物体打击伤害等,并建设具有真实性、交互性以及可视化的特点的危险源安全事故场景,而后,让工作人员进行亲身体验,完全融入VR 环境之中,使其能够真实体会到因安全意识不足错带来的严重后果,主动提升自身的危险源辨识能力。最后,还可以对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经验措施,使得各个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吸收其中的经验,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安全施工意识。
4 结论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起因进行分析后得知,施工危险源的管理应当从危险源的具体识别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管理两方面入手,从而大幅降低“人的不安全状态”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接触的概率,而为了弥补传统施工危险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采用BIM 技术来对整体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危险源的管理提供辅助,从而有效提升整体建筑工程项目的危险源安全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