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
2021-03-30张红
张红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
1 BIM 技术的含义
BIM 技术主要指的是建筑数字模型,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设计、建设、管理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运用。该技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和工具,实现建筑工程的数字化设计,通过建筑工程项目相关数据信息和参数的输入,构建立体化的三维数字模型,进行设计和工程建设模拟,以实现全面、科学设计和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工程建设的收益。
2 BIM 在造价管理方面的优势分析
2.1 直观可视
对于BIM 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可视化BIM 模型进行构建,与以往使用的2D 模式相比,工程各方借助可视化模型的沟通会更加便捷,可以将项目意向需求以及方案精准地传递给设计方,减少了后期发生的变更以及返工问题,也使成本增加的风险有所下降。此外,构建BIM 模型,设计方在设计工作开展时,可以对不同构件有非常清晰且直观地了解,进而剔除不合格的构件。
2.2 精准且快速
相比以往使用的老式造价管理技术,BIM 模型可以针对任意一个构件信息的精准描述,并借助储存的市场价格以及定额价格,规避以往造价工程要长时间进行核算的情况,也使以往的复杂程序得到精简,为造价人员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此外,可以将之前的类似工程在模型中导入,以便对类似项目进行参考,为现有项目的建设提供一些数据依据。此外,BIM 模型中会存储大量信息,使造价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实现价格调整的透明化,也使项目的处理速度有所提高。
2.3 数据化
数据化是BIM 的核心灵魂,将建设项目的全部周期数据储存于数据库之中,并利用这些数据为建设项目的全部周期进行服务。这不仅可以方便施工各方对数据的调用与补充,也可以使数据的时效性更强、计算更加准确,从而做到把控全局,控制造价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数据化带来的最直观的便利就是减少了人员流动带来的有形和无形间的损失。一个造价员在机构中积累的经验和数据,在其离职后无法共享给新入职的人员,而我国工程造价的地区性特点较为浓厚,这些经验与数据正是各个造价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人员流动在有形无形中会给机构带来损失,而建立机构自己的数据库则可以减弱这样的损失并减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员工的依赖程度,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同时也可以降低入职门槛,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也提升了多个造价机构共同合作承包规模大的项目可能性。
3 传统造价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3.1 无法实现信息数据的精细分析
现代工程项目的发展,促使造价管理工程更复杂、难度更大,所需要处理和分析的数据信息量更大、更加多元化。传统造价管理模式下,采用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无法实现工程项目数据信息的及时、快速、高效、精细、深入处理和分析,从而对造价的准确性、全面性造成影响。
3.2 无法实现全过程的管理控制
工程造价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特点的工作,需要实施全方位、动态化的管理控制,提高造价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促使其效用更好地发挥。传统造价管理模式下,造价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比较僵化,往往只针对某一环节、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实施。在预算、施工和决算阶段的投入和重视比较多,在决策、招投标等阶段的重视明显不足。
3.3 影响造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传统造价管理模式下,部分工程项目对于造价管理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和认知,且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不完善,对于造价管理的目标不明确,具体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内容不全面、工作执行和落实不到位、管理工作混乱、职责不够明确、管理过于分散、技术软件单一等,导致造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不高。
4 BIM 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应用
4.1 BIM 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BIM 技术可有效覆盖土建、给排水、暖通等各类与建筑工程有关的施工内容,将其列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增强各环节的关联性,以免在设计环节产生偏差。在充分兼顾各项建筑工程施工要素后,可以为施工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对工程成本的管理水平。以某房地产项目为例,其中1 号楼功能定位为商业用房和住宅用房,采取的是地下2 层+地上9 层的建设形式,地面楼层高度不一,建设难度较大。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引入BIM 技术,根据既有的信息展开建模分析,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该建筑的设计工作,形成科学的空间布局方案。
此外,BIM 软件中还配套了碰撞检测功能,因此能够对土建、排水等专业的设计方案进行科学评估,分析其是否存在结构性冲突的问题。通过BIM 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可控性,能够事先协调好各项建筑要素的关系,提高建筑信息的协调性。此时,设计人员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随即采取处理措施,在尚未正式施工前将问题解决好,避免后续发生工程变更行为,给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4.2 BIM 技术在招投标阶段的应用
随着BIM 技术的发展,其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水平正逐步提升,为招投标工程量复核工作的开展创设了良好条件。工作人员可准确分析工程量的具体情况。例如,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可精准至每个细分构件,分别对其执行精准定位、出图、出量等多重操作,从而提高计算的精准性,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这是因为,BIM 技术在工作效率、准确性方面都具有更显著的应用优势,可快速导出工程量清单,便于工作人员校核各构件的具体信息,从而快速寻找问题根源,及时采取调整措施,消除不良因素对工程造价造成的影响。
再以某结构形式复杂的民用建筑工程为例。该工程外装饰造型复杂,其包含多种类型的框架结构,各自所用的纤维水泥板在几何样式方面具有差异性,随高度的变化,其对应的尺寸也随之改变。针对这种情况,若采取手工计量的方式或是应用传统计量软件,工作人员将面临超负荷的工作量,期间的干扰因素较多,难以保证计量结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通过BIM 技术的应用,则可高效创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并根据需求及时导出工程量清单,所得信息的参考价值更高,有助于施工作业的高效开展。
4.3 BIM 技术在施工阶段的有效应用
施工阶段BIM 技术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在施工阶段可以借助信息模型技术,对工程预算展开精细化的控制,增强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合理的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并和相关承包企业一起规范施工合同。精细化的施工管理需要建筑企业应用BIM 技术,并对施工环节和重要节点展开有效地控制。从施工技术人员的角度来说,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可以借助BIM 技术对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展开有效分析和科学计算,通过数据分析和应用,从而实现施工过程的控制和布局,统筹好施工不同阶段的关系,使这些阶段形成施工闭环,借助工期的优化分析来完善施工流程,并将这些成本分解成不同的施工模块,从而构建出一个系统的立体模型,借助专业的软件计算出最终的工作总量,方便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对施工流程和技术方案展开针对性的优化分析。此外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市场因素和政府部门的政策因素,对相关的参数展开动态的调整。这样建筑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各种签证信息,及时掌握施工信息,避免对工程造价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信息数据掌握不完善,会造成工程造价管理失去控制,精细化控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借助信息模型分析技术能够帮助施工团队优化过程管理,避免在工程管理中出现数据流失,动态化控制对新时期的工程项目建设来说尤为重要,需要引起建筑企业高度的重视。
4.4 BIM 技术在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①通过BIM 技术可以及时将签证变更的信息进行储存与共享,这样可以避免后期出现签证变更纠纷。最重要的是,签证变更的信息可以及时传递到BIM 模型中,施工方就可以根据变更后的数据信息及时调整后续的施工方案,避免出现衔接问题造成的施工成本增加的现象;②利用BIM 技术实现对签证变更数据的精准计算。工程造价人员可以对改变后的BIM 模型与变更关联性项目工程量进行计算,以此快速计算出变更方案所引起的费用变化。
5 结论
总之,在工程造价管理当中,对于BIM 技术的应用,深入细化了工程决策设计以及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以便使工程造价高效控制的目标完成。在具体建设中,需要使各个环节都合理应用BIM 模型各类信息,并对其直观展示,能够为造价分析以及具体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基础,完成全方位的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