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
2021-03-30王琛
王琛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
0 引言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具备合理分配资源、提高施工安全系数和技术水平等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工程的发展效果。而一些现场管理工作还存在着管理人员素养不高、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投资成本管理力度不强等的问题,使其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悖。所以如何真正发挥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作用、有效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成为本文主要思考的问题。
1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建筑质量水平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衡量建筑工程的标准主要包括质量、成本、安全以及工期,所以各大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根据行业需求提升整体能力。事实上,在建筑施工单位展开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现场施工管理的优化能够大幅提高建筑产品的生产质量,扩大企业在建筑市场上的影响力。而且,由于土建施工涉及多个部门甚至是多个领域的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这也就意味着建筑施工单位凝聚力的产生并非易事。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专门制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严抓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制度与管理的协调配合下减轻部门之间的矛盾,促使各部门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就建筑工程的生产形成一股合力。除此以外,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助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土建工程中存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保证工程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施工作业开展的有序性,为建筑产品整体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成本投入量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将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而高效的现场管理工作将有助于优化工程的各项资源配置,保证资源能够被合理的运用,如对施工人员的合理配置可不断推进施工进程,保证各项施工环节能够紧密联结在一起。同时,合理的资源配置也将为工程避免了很多浪费现象,达到节省资金的目的,从而实现对工程整体造价的高效、稳定控制,为工程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收益。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所遵循的原则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分别是经济原则、科学化原则和规范化原则。首先,经济原则指的是在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投入、增加收益,加大施工成本控制力度,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浪费,出现增加施工开支的情况,合理配置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资源,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科学化原则是指结合现代化生产的客观要求,提高工程施工作业的规范性,采用先进施工技术且优化施工流程,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整体安全管理。规范化原则指的是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标准,结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提高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各项行为的规范化发展。
3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①现场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当前施工单位所进行的一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实施现场管理过程中,因为没有合理的管理模式,最终影响现场施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基础上,更导致施工单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对施工单位最终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正因为缺少针对性的施工现场管理方案,极大地影响了施工现场管理价值的充分体现;②管理方法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当前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不具备极高的专业能力,拉低整体现场管理团队工作质量的基础上,自然不利于最终获取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同时,管理人员应用的是比较落后的管理方法,与施工现场各方面情况相违背的基础上,自然极大地制约了接下来整体项目顺利的施工;③管理体制不完善。要想能够促使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能够高效进行,那么在实际进行管理环节当中,施工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体制极为关键。通过现实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并没有制定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机制,虽然有的施工单位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机制,但是却因为没有从项目施工现场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影响管理机制价值发挥的同时,更不利于接下来项目的有序建设。
4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策略
4.1 完善现场施工管理机制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优先制定施工现场管理机制,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系列工作提供指导依据。首先,施工单位方面应该针对各岗位管理者的不同职责制定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先进性和完整性。其次,在设置现场施工管理岗位和选拔管理人才的过程中,务必要确保人才的专业对口,而且要与岗位的契合度较高,优先选择专业水准高、有责任担当的人员。最后,建筑施工单位方面应该就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制定健全且配套的机制,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体系,确保各个管理部门能在明确彼此前期任务的基础上强化协调合作,增加土建施工单位的内部凝聚力。
4.2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首先,建筑工程需要建立健全土建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制度,从自身实际施工情况和市场变化规律出发,并充分参考相关施工人员的建议,以保证该制度能够真正落实下去,从而达到约束人员行为、促进施工进程的目的。其次,工程也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时培训,不断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熟悉各项设备、工艺的操作要点,并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开展作业,这不仅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做出了保障,还有助于土建施工的安全进行。最后,建筑工程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管理,如合理设计和安装防火、放电措施,认真搭建脚手架等。工程也需要重视警示标识的设置,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摆放,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及时注意到危险区域,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警惕性,并要求施工人员能够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4.3 加强施工现场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
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发情况,如机械故障、材料短缺、停水停电等,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在保证工期不被延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投入成本、减少施工中不必要的损失。针对现场施工人员、技术应用、资源配置、施工材料等各项内容加强监督,增强监督管理的效果,设置奖罚制度,遵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促进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性提升,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建设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4.4 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要求
近年来,绝大部分的房屋建筑倒塌,公共建筑损坏以及其他豆腐渣工程,都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达不到施工标准及建筑要求而导致的。一些施工方为了自身的利益,采用达不到要求的施工材料,接受施工单位的贿赂,或者碍于上级的压力,在用材、用料等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他们建一些豆腐渣工程。验收单位在验收时把控不严,与监理、施工三方串通,最终出现一些腐败工程。这些质量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建筑的质量问题。例如运用的混凝土强度不够,在钢筋架构过程中,为了偷工减料,减少钢筋使用或使用达不到标准的钢筋等等,这些都直接在根本上为房屋建筑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杜绝这种问题,在施工时,应该派专业的人员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测和监管,禁止使用达不到使用标准的建筑材料,禁止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或者使用劣质材料,严格要求质量标准。对使用的施工材料以及使用人员,有一个严格的等级制度,若是出现问题,责任落实到人。加强施工人员安全为本,以质量求生存的观念。
4.5 有效利用新技术,不断推进施工进程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很多防水新技术、BIM技术、GPS 测控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其不仅能够为相关施工人员提供便利,减轻其工作负担,还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建筑工程需要重视土建施工技术的管理与应用,如BIM 技术为工程构建三维立体模型,有助于工程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并做出解决措施,从而促进了工程的稳定进行,而为了真正落实BIM 技术,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其能够对BIM 技术应用自如,同时也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保证该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以不断推进工程的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单位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规避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同时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在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健全施工管理规章制度、培养施工管理人才团队,推动土建工程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