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2021-03-30赵小鹏
赵小鹏
(山西柱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
1 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意义
首先,防火要求逐渐提升。防火是建筑的最基本安全保障,现代建筑的风格、功能、结构形式在不断丰富、变化,对防火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是建筑的两个类型,根据建筑类型不同,其防火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最终目的都是提升防火要求,保证建筑产品使用安全。
其次,建筑规模较大,通过防火设计有助于减缓火情,为救援争取时间。现代建筑内部往往聚集着大量的人员,规模较大,所以需要完善和优化防火设计施工。但是当前很多地区都防火的重要性以及火灾的危害性没有充分认识,解决措施不健全,如果发生火灾那么建筑防火性能不达标,无法保证人群及时疏散,导致危险性增加。合理的设计有助于在火灾发生时控制火灾蔓延,有助于控制火灾蔓延的速度,为救援争取时间,可见,防火设计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非常重要。
最后,建筑内存在较多可燃物品。现代社会发展促使国民对生活的舒适性、美观性都有着约拉越高的要求,建筑的保温、内部装饰装修等都存在较多的可燃物质,如果没有做好安全措施那么一旦发生火灾会导致建筑剧烈燃烧,火灾迅速蔓延,严重损害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可见,需要加强优化防火设计。
2 建筑防火设计原则
防火设计是建筑安全和居民生命财产的重要保障。为了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以及减少损失,需要优化防火设计,提高建筑的可靠性、安全性,确保建筑防火系统运转良好。防火设计要需要对各个空间合理布置,最大限度节省空间,满足居民日渐提高的生活需求。同时,在建筑防火设计中还要坚持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建筑工程防火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成本,推动我国建筑产业发展与升级,突进建筑行业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3 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3.1 做好标准层设计
防火分区、安全刷通道是标准层防火设计的主要内容。
(1)防火分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空间就是标准层的核心筒,合理设计标准层核心筒可以达到良好的防火效果。当前常常借助实体墙达到分离和保护的作用,并且在设计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从结构层来讲,实体墙的防火性能会随着其厚度的增加而升高,通过在内部添加不然无能够达到理想的阻断火势蔓延的效果。防火门有着类似的用途,能够达到隔离目标的效果。为此,在设计中需要重视防火墙、防火门等防火设施的合理设计规划,尽量做好火势控制,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救援作业。
(2)安全疏散通道。安全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被困人员可以在发生火灾事故后及时借助安全楼梯、走道和门等设施逃离火情。高层建筑有着较多的房间,内部结构复杂,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严格以防火设计标准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布置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距离。在设计安全出口时要注意至少设置两个出口,同时坚持均匀性原则,将疏散方向的两个出口的间距控制在5m 以内。在具体规划阶段,设计人员要以规定数量出发,明确行业标准和重点,加强设计和完善相关工作。在规划中要合理计算、预算通道的位置、人数等,明确建筑防火需求,合理设置安全通道数量,确保群众可以在发生火灾时第一时间逃生。为了进一步增强防火效果,工作人员要加强建筑格局设计布置,发挥火灾防范的作用和优势。为此,要从当地地形地貌、风向等诸多方面加强考虑整体格局,合理设置建筑物的朝向,避免火势在风力作用下蔓延,尽量为消防救援争取时间。在规划内部格局时要划分各个区域,合理地控制火灾范围,尽量隔离各个区域,将防火墙、防火门等分隔设施的耐热性、防火性、气体隔绝性等性能提高,确保在发生火灾后能够及时将有毒气体、烟雾等隔绝,提高建筑整体安全性。
3.2 中庭防火设计
建筑物发生火灾后烟雾弥散的重要区域就是中庭,为此,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中庭防火。在具体规划设计中,要结合人体承受的范围,及时排除烟气,将烟雾消除,最大限度控制火势,将火灾造成的损失和后果尽量减小。
3.3 科学设计疏散楼梯
高层建筑有着较高的楼层,需要充分利用电梯。但是有的建筑单位没有充分重视楼梯设计,导致影响了火灾事故的安全疏散效果。为此,需要合理设计楼梯的设计,明确楼梯的数量和布置位置,从而保证在发生火灾事故后能够将楼梯安全疏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高层建筑通常将楼梯和电梯设置在靠近且容易为人发现的位置,同时配合使用安全疏散指示牌确保内部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安全疏散通道,快速发现楼梯,尽快逃生。此外,在设计高层建筑防火系统中,要尽量做好楼梯和电梯前室的分区设计,从而保证在消防人员开展救援工作时不会和安全疏散通道相冲突,提高防火救援的效率。在设计高层建筑前室时还要合理控制好前室空间尺寸,避免通道过窄影响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尽量为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3.4 防火分区
高层建筑火灾具有多发性特点,这和建筑物内居民数量众多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水平,降低火灾发生时人员伤亡率,应当加强规划设计火灾逃生环节。高层建筑有着较多的楼层,难以充分保证救援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合理设置火灾分区不但能够避免火灾快速蔓延,还能够为居民逃生争取时间。可以在高层建筑物内将空间分割成独立空间并且用防火材料进行阻隔,如果发生火灾,这些阻隔材料可以落下达到阻隔的效果,在消灭火灾后再收起这些材料,将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居住功能逐渐护肤。合理使用防火分区能够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水平大大提升,但是在规划设计中要注意空间分割材料必须要使用不燃材料。
3.5 强化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主要是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通过设置无障碍设施保证残障人员能够顺利地参与到消防逃生、消防救援工作中,降低火灾对残障人员的伤害。比如在有坡度的位置可以设置集中调控设施为残障人士的通行创造便捷条件。
3.6 保温系统防火设计
当前建筑工程保温材料的耐火性能在不断提高,国家对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前聚苯板、聚氨酯、挤塑板等都是常见的外墙保温材料,有着优良的保温作用,但是耐火性有待进一步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可以采取如下保温结构:
(1)无空腔构造。在建筑发生火灾时,保温板和墙体或者装饰层之间的空腔内的空气会为火灾的蔓延提供氧气,创造良好的燃烧条件,甚至充当了引火通道的租用,造成火势蔓延。通过设置无空腔构造能够将火灾的危害大大降低,所以可以积极利用该结构。
(2)隔离带。通过在建筑中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设置防火隔离带能够达到火情控制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充分借助伸缩缝、窗台等结构设置隔离带。外墙外保温系统可以在分隔墙部位铺设不燃材料带,避免在临近建筑受到火灾的影响。
(3)防火保护层。防护层和饰面层是主要的防火保护层,其中抹面浆料是防护层的主要材料,其厚度和质量都对建筑构造的防火能力有着决定性作用。面砖和涂料是最为常用的饰面层,如果饰面层的涂料在0.6mm 以内可忽略基建燃烧特性产生受到涂料的影响。防火保护层的阻燃特性、扛火能力和结构构造、材料特性都有关系,需要在设计中合理选用材料和结构。
3.7 优化总平面图设计
相关企业在建设建筑工程中需要统筹规划建筑的总平面图,将建筑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全面提升。在设计建筑工程整体消防系统中,需要合理设计消防坡道、紧急疏散通道等消防结构。设计人员还要以项目建设现状为基础测量消防场地,按照标准规范控制登高场地,通常长度为15m 以内,宽度为8m 以内。此外,设计人员还要按照5~15m 的标注范围控制外墙和消防登高场地之间的间距。为了将消防车辆空间运输要求最大限度满足需要合理设计消防登高场地的坡度,避免影响都各类基础设施。在各层主体建筑中需要做好消防员出入窗口的设定,为消防车辆停靠、通行创造便捷条件。
4 结束语
我国近些年经济水平提升对建筑的需求增加,建筑行业逐渐扩大了建筑规模,并且越来越重视建筑防火和安全疏散工作。工作人员要合理规划设计防火系统,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