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问题及处理方案研究
2021-03-30杨东圭
杨东圭
(大理水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云南大理 671000)
0 前言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带动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从给排水施工角度分析,既要满足线路上群众的用水需求,同时要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深度分析此课题,明确施工常见问题,提出防范与处理方法,避免工程问题的发生,有着现实意义。
1 案例概述
以某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为例,整个路线呈东西走向,起止桩号为K1+0.48.954~K3+804.765,施工长度大约为3813.468m,工程规划的红线宽度为38m,道路机动车道面积大约为76821m2。此项目涉及排水管线和道路、再生水管道等,若排水管道的槽深度超出6.5m,则要运用非开挖施工工艺,即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作业中使用的是钢承口钢筋混凝土管,规格为GD2800mm 与D2600mm,长度设计为243m,地下埋深大于7.0m,施工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差,增加了作业的难度。现结合工程施工实践,分析控制的措施。
2 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问题与控制要点
2.1 施工偏差问题
工程中根据顶管施工技术方案要求,把控施工偏差,促使施工作业质量得到控制。对轴线位置的偏差要求控制小于50mm;对管道内径偏差要求控制小于1500mm;对相邻管间错口把控在小于20mm;对管道内底高程把控在-40mm~+30mm。作业前组织开展测量与定位,保障施工质量达标。结合施工所需,选择适宜的顶管设备。若地质存在黏土层或者淤泥砂,则准备电焊机与起重机等设备,辅助作业的开展。
2.2 腐蚀与渗漏
长距离顶管施工作业的开展,技术要点如下:①做好管体结构的设计,按照浇筑方案将混凝土浇筑在内外管壁上,达到增强管体保护的目的。一般来说,长使用金属材料,极易受到温度与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产生腐蚀问题,因此要做好混凝土保护,实现保护的效果;②为保障钢筒的韧性,选择1.5mm 厚冷轧钢,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使用钢材料,设置插口环以及承口环,设置双胶圈垫层,可达到减少连接部位渗漏的情况。除此之外,对钢筋骨架网进行优化设计,安装到位,达到减少顶管施工环节内部混凝土掉落的情况。给排水施工作业的技术要点整理如下:①管道开挖。按照设计的线路,组织管道开挖作业。为提高作业的效率,采取机械开挖与人工开挖的结合方法,快速开挖作业,减少管道开挖问题的发生。将开挖出的土壤,堆放在适宜的位置,保障现场的安全;②作业面的整理。对管道敷设作业面进行整理和处理,使其达到管道敷设的要求,为给排水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支持,确保管道施工作业的开展;③管道敷设。组织塔吊与其他作业机械设备,进行管道调运和敷设。管道敷设作业期间要做好工程测量,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保障给排水施工的质量达标;④管道焊接。按照管道焊接施工工艺,组织开展管道焊接,做好全过程的质量把控,保障管道焊接的质量达标。结束焊接作业后,对管道质量与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保障给排水施工质量达标;⑤回填。完成管道敷设作业后,组织开展回填作业,严格检查工程质量,保证管道施工质量达标。
2.3 技术运用问题
给排水工程中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与新方法,受人员素质不高与材料质量不达标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质量问题。工程根据设计的施工方案,围绕以下内容实施把控:①人员。对给排水施工作业需要的人力资源做好组织,满足各个施工阶段的需求。若给排水施工作业采用了施工工艺和技术,对作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技术要点,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②材料。给排水施工作业主要材料为管材,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因此要做好严格把控。从管道设计环节入手,根据勘察设计的结果,分析影响管道质量的因素,比如腐蚀因素等,优选高质量的材料,为管道施工提供支持。采购环节做好监督,督促采购人员优选材料,保证材料质量达标。给排水工程施工作业中检查材料的质量,做好全面把控。
3 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控制策略的总结
3.1 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质控工作的开展与落实,要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为工程管理工作提供指导。编制给排水施工管理制度,要根据施工内容明确工程质量管控的部门与职责以及任务,做好全面把控。明确划分管理职责,细化分解给排水管道施工控制任务,形成全部门和全体人员参与的局面,保障工程的质量达标。积极发挥班组长的力量作用,负责现场施工精细化把控,全面排查潜在的施工隐患与问题,把关管道施工的质量与效益[1]。
3.2 做好施工精细化的把控
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作业的开展要做好精细化控制,主要内容如下:①注意问题。开展地管下沟作业,为防范管线腐蚀问题的发生,要做好管线两端的封闭处理,同时确保管线内部的清洁度,以免掺加杂物。组织地管管沟施工作业,组织施工作业人员做好现场调查,同时依据工程图纸标注的位置,做好现场核查确认,保证没有问题后再开展施工作业。管沟上方开挖作业后,要全部放置到一边,完成沟槽开挖作业做好管底夯实,并且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管道的坐标与标高等数据;②施工基本原则。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初步完成作业后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部件的检查,重点检查管道渗漏情况。若发现存在渗漏的情况,采取处理措施。实时上报工程进度,做好施工协调,防范施工造成其他工程破坏,保障管道工程的质量;③技术要点。给排水工程管线施工作业中,支吊架施工要保证平整度与稳定性,确保支吊架保持科学状态;做好施工调节方案与内容;完成焊接作业后,检查焊接缝隙,以免产生焊接松动或者其他问题;做好支吊架的安装质量检查,保证和图纸内容相吻合。在进行阀门施工时,要进行阀门调节,预留充足的时间,做好阀门保护,以免引发设备与仪器的损坏。开展阀门安装作业,对图纸进行严格核查,掌握管线内部物质的流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阀门安装方案。除此之外,对阀门的密闭性进行检查,做好设备的合理调整工作[2]。
3.3 做好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作业的效果把控,要做好人员的培训与施工管理工作,实现对质量与安全的全面控制。参与管道工程施工作业的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例如焊接人员要获得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把关给排水工程施工的质量。若采用了新技术与新方法,要组织技术培训,落实给排水工程交底制度,保障管道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3]。给排水工程施工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严格把控管道施工的质量。给排水工程施工期间要严格管理,督促作业人员规范标准作业,防范问题的产生,保障作业质量达标。
3.4 采取智慧工地管理技术
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作业期间,采用智慧工地管理技术,可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效率与水平。利用工程管理APP,将管理部门集中到管理平台,整合各个部门的力量,负责全过程的质量把控。管理人员可利用手机或者iPad 登录系统,利用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块和安全管理模块等,获得图纸信息和施工管理信息等,全面落实施工质量的把控。通过管理系统整合数据信息,开展数据信息分析,动态掌握工程问题,把关给排水系统的建设质量,达到工程建造的要求。除此之外,利用施工现场的视频系统,能够可视化掌握施工人员和作业的情况,分析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是否达标,动态排查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与优化给排水工程的方案,促使此项工程效益目标的实现。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辅助工程作业的开展与落实[4]。
3.5 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
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把控,要做好现场的监督检查,把关施工的质量。根据工程管理需求,配置充足的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的监督检查。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管理制度与任务要求,贯彻落实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把控作业的质量与效果,排查潜在的问题。采用管道检测技术和设备,对管道敷设和焊接进行检查,分析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全面排查工程施工的问题。若发现给排水施工问题,立即组织整改作业,确保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质量得到保障,最大限度保障管道建设的质量与运行的安全[6]。
4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问题的出现,比如材料问题和施工问题等,直接影响着建造的质量,要做好严格的把控,确保工程建造的质量达标。本文结合实践,提出以下策略: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做好施工精细化的把控;做好人员的培训与管理;采取智慧工地管理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