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规划管理新趋向及解决办法

2021-03-30刘琴琴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6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城市规划机关

刘琴琴

(吕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山西 吕梁 033000)

0 引言

当前城市发展规划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的时期,城市规模和数量都在提升,为了保障城市市场稳定发展,同时保证城市文化、历史等能够获得传承,就需要落实更加全面化的发展规划,在保障城市整体格局的基础上,形成优化的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建筑与环境之间和谐的美感,实现城市经济长效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1 城市规划管理包含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管理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1)要落实城市规划管理的各项决策。要确立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方向以及城市自身性质,从而制定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发展计划,要保障城市居民安居乐业,且能够满足娱乐、教育以及医疗等基本生活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经济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体系,完成城市规划的有序管理。

(2)要强化城市的组织能力。保障城市建设中,合理利用有限的城市发展资源,优化城市管理资源分配。

(3)城市规划管理的落实监督。保障城市规划完成的基础上,由政府机关带动,鼓励城市居民进行有效监督控制,保障城市规划管理有序发展[1]。

2 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的有效方法

2.1 城市规划管理需要政府协同完成公共管理

当前城市发展正在经历巨变,经济的发展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生活质量、城市公共服务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经济发展中城市基础建设较为滞后,要加强政府机关的有效监管,保障规划管理的落实。因此要将城市规划管理纳入公共事务管理范畴,协调规划管理对象以及城市空间资源紧缺的状况,在保障城市高效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全能化、合理化的演变,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有效调配市场以及政策资源,借用宏观调控与市场发展协同配合,保障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维护城市建设中各项基础职能之间的平衡。

城市环境变化与政府职能之间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城市管理模式既要保障城市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满足居民对于公众环境的需求,做好基础性质的公共服务工作。要落实城市环境规划就需要做到两个方面:①保障城市规划时,对城市有限的空间、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保障居民生存空间的基础上,还需要留给一部分娱乐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从而有效构建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②为了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还需要进行统筹规划,保障城市内部公共设施用地范围和环境,以道路交通、市政规划来推进公共服务发展,实现经济有效增长[2]。

2.2 落实公共管理推进城市规划管理发展

从本质上说,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城市未来的规划和管理,其主要的发展方向是由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所决定的。早期城市经济发展不发达,主要是以人员居住地位置为基础,保障城市居民能够安居乐业同时兼顾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便捷,由于这个时段大部分居民都是工人阶级身份,当时的主要人群居住地就在工厂附近,是以工厂为中心进行城市基础设施以及住房建筑开发规划的,包括学校建立、大型市场位置定位、交通车站以及城市道路规划都是依赖人群进行设计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城市规划管理开始立足于关注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强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单位以及居民之间进行深入的互动,由此就产生城市规划管理的公共属性。

随着城镇化速率不断提升,城市规模和数量也在增加,如果仅仅是政府管理体制中的一部分,那么城市规划管理可能无法全面保障公众利益,因此需要政府机关作为主导者,切实对城市进行规划管理,在保障公民利益的基础上,将城市规划管理的具体工作也纳入公共管理的范围,推进城市高速且稳定的发展。

2.3 城市规划管理要采取复合型手段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长远且关乎好几代人利益的问题,现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往往是追逐着问题进行发展,没有一个整体性的规划措施,不具备统一且完整的规划方向,因此要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要将视角提升,从宏观角度,注重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落实规划管理蓝图设计。除此之外,还需要政府机关与大众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政府机关有发展的宏伟蓝图,但是大众只能以当前视角关注城市变化,形成瞎子摸象观感。所以在落实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政府机关要加强与大众之间的沟通,保障居民有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反馈,而政府机关也能就问题进行解答,针对现阶段还无法解决的问题能够查漏补缺,尽心尽力地归纳与优化城市规划管理中细枝末节的问题,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和谐共治。

除了根据当前经济发展进行城市规划之外,还需要针对现今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进行城市规划,为了实现城市整体素质的提升,教育规划建设也需要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考量范围。要确立以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愿为基础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改变政府机关作为主导的思想,加强对城市居民规划要求的调研工作,将城市规划管理的最终目标与城市居民生活中面对的日常问题进行有机融合,保障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多样化,认知城市管理中各个类别的复杂问题,剔除城市规划管理中不切实际的构想,脚踏实地解决公民最关注的根本性问题,实现公民利益最大化[3]。

要注意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延展性,由于城市发展是长期性的,要面对时代变化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城市发展只能随波逐流,缺乏稳定发展的内驱力,因此要保障政府机关在落实各项职责时有一定的延展性,促使城市规划管理更加全面、完善。在落实城市规划过程时,必然出现公众对于某个阶段规划措施不理解的状况,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就需要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全面宣传,保障大众对于城市整体规划有一定认知,降低居民对于城市规划设计的不理解,保障城市规划管理顺利落实,提升城市规划管理实施效率。注意保障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管理的知情权,提升当地居民对于城市建设活动的参与度。在保障市民知情权的基础上,提供给居民相应的反馈渠道,能够保障城市整体规划管理的公开、透明。

2.4 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管理框架

城市规划管理落实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日常工程作业流程线、质量监控线以及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反馈线。

(1)日常工程流程线,主要就是城市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流程,其中包括了道路、桥梁、公园等设施的建设流程,这部分工程直接与当前城市发展规划方向有关,需要确立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由于当前城市的公共资源有限,而城市的发展又具有迫切性,政府机关要注意归纳和总结公共问题中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并将问题的解决方式纳入城市规划管理议程。城市规划管理能够实现公开透明的基础上,保障获得广大城市居民的支持,政府机关要从解决事实问题出发,邀请专家、承办机关部门以及公民进行交流,保障城市规划管理方案符合大众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预期,同时促使城市居民肩负起城市规划管理核查监督的责任。

(2)质量监控线能够体现当前城市发展规划的透明性,在政府机关监督的基础上,鼓励公民参与到城市建设监督活动中。与城市规划管理中各个环节都有着直接关系,主要就是监管其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针对在落实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需要进行博弈和协商的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划安排,保障城市规划管理最终符合公众利益,不以独裁的模式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同时要征询专家、政府机关责任部门以及市民的意见,综合性考量城市规划管理未来发展计划以及目标,有效提升居民对城市规划管理的支持度,降低可能出现的阻力,落实实施透明性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保障政府各相关部门走进基层,落实为人民服务政策,保障公众利益。在落实实施城市规划管理监督过程中,要与当地监管部门以及城市居民进行联合监督,扩大自发性监督从而降低政府监督的成本投入,同时增加居民对城市规划管理政策实施的参与度,推进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有序实施。

(3)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反馈线主要是指当前对城市各项规划信息,政府机关要定期公开内容,在保障公民知悉工程开发进度以及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要注意反馈信息流程形成联系网,实现高效的城市规划管理内容反馈,保障在落实管理的各个阶段采纳公众意见进行管理模式的优化。①要注意面对公共问题解决城市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公众权益;②要针对整体规划的编制进行评测,全面、充分地考虑整体规划实施章程,保障获取最优方案;③要注意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后续跟进,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形成良好的管理闭环,同时加强基础监督工作,保障城市规划管理日常工作顺利完成[4]。

3 结语

城市规划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关部门,主要是由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的,以城市的建立历程为管理基础,保障人员、物资以及财力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城市经济、文化、政治、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城市规划机关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打开机关锁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关于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议案